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羅輯語音(2)-讀書-跳来跳去的狐狸

文章出處:跳来跳去的狐狸
本文由作者 何帆 授權羅輯思維發布,選自《先放一把火》,中信出版社出版。

主旨:專家有兩種:
1. 刺蝟型
它們相信在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下,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基本規律,
這個規律影響著整個社會。
只要你發現了這個規律,歷史的迷霧就頓時消散。
2. 狐狸型
他們經常變化,
喜歡向別的學者和別的學科學習,隨時準備修正自己的看​​法。
如果看到的實際情況和原本相信的理論不一樣,
他們更願意懷疑理論錯了(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最大的智慧)



蘇聯解體堪稱20世紀最大的政治事件,
但幾乎沒有一個社會科學家,哪怕是瞎蒙,預言過會發生這一幕。

1987年,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出版了他的名著《大國的興衰》。
當時,他談到了蘇聯內部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最讓他擔心卻是美國的衰落。
蘇聯解體,讓全世界的國際政治學者集體失語。

當時還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心理政治學家菲利普•泰特羅克,
卻絲毫不覺得奇怪,他從1987年就開始研究學者們關於國內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的預測,
比如,海灣戰爭會不會爆發、日本房地產泡沫會不會崩潰、魁北克是否會脫離加拿大等等。
2005年,他把自己研究了十幾年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專家的政治判斷》。


泰特羅克的結論非常清楚:從總體上看,專家的預測明顯地比群眾的預測差
他把專家分為兩個類型。一種叫“刺猬型”學者,一種叫“狐狸型”學者

這個典故出自古希臘詩人阿齊羅庫斯。他說:
狐狸知道很多小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情。”

刺猬們相信:
在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下,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基本規律,
這個規律影響著整個社會。只要你發現了這個規律,歷史的迷霧就頓時消散

弗洛伊德肯定是一隻大刺猬。在他看來,什麼都是潛意識、性衝動。
你把他帶到天安門廣場,他都會說,對對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陽具崇拜的潛意識。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也有一大批是刺猬,他們堅信市場總是比政府聰明,
不管什麼事情出了問題,比如春運買不到票、火車脫了軌,
甚至汶川有地震,他們都會告訴你:你看,我說的吧,這就是因為政府干預。

說實在話,刺猬有刺猬的優勢。
 “刺猬”更容易成為學術大師或公共知識分子,他們有“深刻的片面性”。
但正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卡尼曼所說的,
一旦你接受了某種關於世界運行方式的理論並堅定不移地信仰它,
你就很難發現世界的本來面目了。


狐狸們則天性多疑,對什麼都不會全信。
他們經常變化,喜歡向別的學者和別的學科學習,隨時準備修正自己的看​​法。
如果看到的實際情況和原本相信的理論不一樣,他們更願意懷疑理論錯了。
他們不敢相信一個基本規律能左右整個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是充滿了反例、異常、錯誤和混亂的。
你問他們一個問題,他們總是會給你模棱兩可的答案。這一點尤其惹人討厭。


在電視上、網絡上影響力更大的往往是刺猬。

這跟電視和網絡的需求有關,也跟專家的性格有關。
電視和網絡要吸引眼球,需要那種斬釘截鐵的說出驚世駭俗的觀點的專家。
越與眾不同,越容易引起轟動。刺猬們往往更大膽、更激烈,說話底氣更足。
在電視和網絡上,狐狸們卻顯得很無趣。亮出你的觀點,旗幟鮮明一點,好不好?
但狐狸們卻說話含混,躲躲閃閃,觀點聽起來前後矛盾,真是一點自信心都沒有。

為什麼看來底氣不足的狐狸們,做預測的時候可能比底氣十足的刺猬們表現更佳呢?
你得承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最大的智慧
人們總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自信。
謙虛、低調一點總是沒錯的,修正自己過去的觀點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狐狸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能傳播思想的種子

我們可能會以為科學研究像疊羅漢一樣,
後來的學者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科學研究的實際進展要混亂得多。
有很多錯誤的研究大行其道,也有很多有真知灼見的觀點卻湮滅無聞。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知識的山洞裡。
人類已經積累起來的公共知識,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被隱藏了起來。
只有當這些知識被全面認識和利用之後,新的理論才能創建。

但這不是靠一個學科內部的學者大量閱讀文獻就能實現的,
促進創新的最好辦法就是有很多狐狸,從一個領域跳到另外一個領域,
腿上沾著各種花花草草的種子,把他們傳播到各地。
再假設土壤和氣溫適宜,這些種子就可能在新的地方生根發芽。

刺猬或是狐狸,你是哪種類型的呢?


羅胖曰
知識不是一個客觀存在。
知識有點像火,既不是任何物質,也沒有任何確定的性狀,但是可以不斷地傳遞下去。
我來下一個拗口的定義——
知識,是在不同人的認知結構之間傳遞、生成、湮滅的流動態的信息。
1. 只有當嵌入到具體的人的認知結構中的時候,信息才是知識。
2. 它只存在於流動、雜交、生成、湮滅的過程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