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羅輯語音-人際-家庭

文章出處:家庭

我們大家經常會讚美愛的力量。但是說實話啊,
我年紀越大就越覺得其實冷漠也是一種好東西。
適當的互相關愛和適當的互不關心,都在推動社會進步。

從個人層面來看呢,關愛他人的人通常也會干涉他人,
甚至強制性地推銷自己的關愛,中國多少家庭矛盾其實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那從社會層面來看這也不是什麼奇談怪論啊,當年亞當斯密不就講嘛:
街角的那個麵包師願意為我們做麵包,可沒有一丁點兒的動機是什麼愛的奉獻,
他就是為自個兒掙錢啊,但客觀上增加大家的福祉。

而且越是到互聯網社會,
人和人之間互不干涉的好處就越大,因為個人的創造性造福他人的可能性越高啊。
和那些樂於奉獻的人一樣,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兒,
不干涉他人,讓他人的創造力自由發揮,一樣也是一個好公民。



後面文章摘要(選自《先放一把火》,中信出版社出版。):
1.
孩子們知道,聽家長的話是沒有用的,他們早晚要出來混,混得好不好,
不在於家長滿意不滿意,而在於同齡人接受不接受。
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們就會自動地找到自己的角色:
有人是領導者,有人是追隨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彷彿是預裝了兩套操作系統,
他們會自動地在兩套操作系統之間切換。
家長管得嚴,在家自然聽父母的話,
但一到了學校,那言行舉止就得遵守孩子間的社會規範了。
那是孩子們自己的世界。作為家長,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鑽不進去

2.
孩子是在父母家裡暫住的客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
趁著他們還在,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你會在睡前給小寶貝講一個童話故事,
那是因為你想要體會這種互相依偎的美妙時光,跟他或她的大腦發育,一點關係都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