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開卷-何志明《從日語看日本文化》part 2

世界母語語系使用的前兩名是,印歐語系跟漢藏語系。
粗略地分,屬漢藏語系的中文是表意文字,而印歐語系是表音文字。
簡言之,中文字,懂意思,不見得懂讀音;印歐語系字,會發音,不一定會意思。


中國鄰邊的日韓語系,又很不一樣,介於中間吧!?
像日本字,雖然引不少多漢字,
不過有些是借形(訓讀,訓読み),有些是借音(音讀,正確說:形+音)。
借形是說,漢文字體,用日文的原音,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重要的是形、音、義的〝義〞,其部份字是共通,例如顏色的赤、黑、白、青。
部分字不共通,那就得猜,
像「遠慮(えんりょ)」,公眾場所常見,這裡意指「請不要」,多少想得通。
像「大方(おおかた)」,是多數人、一般人,就無法跟中文做聯想了。

借音是指,借漢字的音。〝義〞同於上,也分共通和不共通。
諸如:「簡単(かんたん)」、「技術(ぎじゅつ)」,
「恋愛(れんあい)」、「人(じん)」,這些音、義都像漢字。
然而,若是遇到音像、意難猜的字詞,那就真的要「心配(しんぱい)」了。
(我覺得心是借漢音的心之音,日文之心則讀:こころ)

像我這種不會日文,要跟日本人筆談的人,
可不太管它是借形或借音,只想著:最好全用漢字就將意思表達明白。
附上目前日文漢字體的統一標準,共計1850字。


現今韓文,去漢字化,沒必要再討論與漢字的關連。
而且我把它理解成:
現在的國字,一律改成注音符號ㄅㄆㄇㄈ的樣子(實際應該是沒那麼單純)。

我妹跟我講過一件去漢字後的南韓,法院發生的事。
南韓人名本來都是用漢字書寫,自「去漢」,同名同姓一夕之間爆增。
就曾一回,發布通緝某一個人,警方逮捕了多達三百多人到案。

開卷-何志明《從日語看日本文化》part 1

這書我沒讀過,由看節目,寫出這篇文章。
而節目之筆錄在此:梁文道:为什么日本人爱说“对不起”


高中時代,聽老師說小故事。
有一位台灣留美學生,晚上去指導教授家討論問題,
專心談了太久,才注意到時間十點多了。
因而對教授說:老師要休息,我該離開了。
指導教授很驚訝答:我沒說我要休息呀,直說你要走就好了。
中西禮俗差異,學生的中式客套造成誤會。

第二則故事,主角換日籍留美學生,問教授問題。
結束,日文習慣會說:すみません
(不好意思,應該等同中文裡的:叨擾了,不好意思)。
於是他就說:I'm sorry。
教授很驚訝答:你應該說 Thank you才對。你做錯什麼嗎?


《從日語看日本文化》提到了一個想法:
日本的民族性,很在意群體生活,強調人跟人之間的互助體諒。
例如:日本電車上不許講電話,因為顧慮到,會不會打擾旁座。
すみません,在日文是常用語。
便是這精神下,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表現善意的詞語。

日本請求人幫忙,之前、之後都會講すみません。
表達出:「不好意思,讓你抽出心力來幫忙我」;
而施予援手的人,幫忙完也會說:すみません。
表示著:「不好意思,讓你虧欠我恩情,導致你的不好意思。」

所以,すみません這句話,並沒有「我錯了(sorry)」的愧疚,
而是很理所當然,源自善心,群居生活的該有禮貌。

便也就有人認為,日本從來沒有對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他軍事侵略的亞洲國家道過歉,
可從すみません〈日本式的道歉〉看出端倪。



日本是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
為了日後東亞人民之集體幸福,出發心是良善的。
皇軍到你門國家造成傷亡,真是麻煩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