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羅輯語音(2)-兩性-7條實用技能告別單身貴族

文章出處:7條實用技能告別單身貴族


閒話少說,造福單身貴族的技術貼馬上就出現了!
1、增加目標對象的基數
以前寫過,暖手同學推薦過一本書,
叫《上鉤的魚都很美》,開首就說“首站,拜仁慕尼黑”。
那是能容納幾萬人的地方,無論如何,統計學上的擴大樣本數在任何領域都是至理名言。
老說找不到對象的人,好歹接觸過100個異性,
接觸過10個適齡未婚長相不卡西莫多的異性,
從中選擇2個進一步接觸,再來說找不到的問題。

如果你接觸的異性數量只有個位數,那找到如意郎君的比例實在是堪憂。


2、增加樣本選擇的典型性。
社會學家在1974年根據統計數據寫了一份論文叫《找到一份工作》,
其中寫道,56%以上的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工作的(可以另寫一篇找工作技巧啊),
而這56%中,有55.6%的人與被求助者是“微弱社會關係”,
即,他們是“偶爾”見到被求助者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與你非常親密的人,跟你的社交圈子是一樣的,
他能發現的工作機會,你早就能發現了。


同理可證,如果你想尋找對象,適當“跨圈子”是很重要的。
從統計學上來說,如果第一的基數增加僅僅在一個很小的範圍,
例如,尋找卡西莫多的工作僅僅在一個浙江省開展,一個省找到100個候選人,
那就遠沒有在全國10個省市開展,每個省市找10個候選人來得更科學。

一般人最重要的圈子只有一個,工作的人就是“同事”,讀書的人就是“同學”。
想辦法擴大這個領域,尤其是興趣領域。
例如我給知秋同學的建議,不妨在“喜歡投資”的圈子裡想想辦法,
或者可以參加下“豆瓣同城活動”。
再不然組織一次高中同學聚會(我朋友當中可有不少是在工作後的同學聚會時找到對象的)
要不參加戶外俱樂部(朋友中也有成功案例哦)。
還有參加公益組織也是很有效的地方,我參加JA志願者培訓的時候,一圈10個人,
要分別介紹自己的年齡,工作單位及大概背景。


3、要針對目標對象集中的區域。
任何地方都有20/80法則,因此不要把力氣花費在80%不靠譜的地方
針對第二條來說,如果是以“找對象”為目的的興趣小組,那無比要注意目標對象會不會出現。
如果女生參加的是“美容俱樂部活動”,如果男生參加的是“皇馬粉絲聚會”,
那恭喜各位,你們孤獨一生的機率大大提高了。

暖手同學做的是IT行業,男生比例高達85%,
他們公司附近走過一隻母貓都會引起一陣喧嘩,
那就難怪他們公司組織羽毛球活動,我帶去兩個MM簡直得到了公主待遇。
如果一個男生去了我參加過的一個烹飪學習班,那他會遇見除他以外100%的女生比例。
既然很多男生的要求是“下得廚房”,為什麼不去烹飪學習班碰碰運氣呢?
在日本,這可是最流行的相親方式哦。

至於女生,呃,好吧,我必須承認,優秀男生大多忙於工作。
不過不妨試試“理財投資小組”之類的,那裡男生比例還算高。
 (那個,我不想暴露我的經歷啦,你懂的)
另外,聯繫下你在不錯公司裡就職的高中大學男同學看看,
等他們同事聚會的時候不妨一起過去玩個三國殺什麼的,說不定會遇見白馬王子哦。

至於戶外俱樂部,我要提醒你的是,參與者普遍年齡比較低,
如果你已經是“剩女”類型,除非你是“姐弟戀”愛好者,否則別多浪費時間了。

參加公益組織的活動?要是你想找一個心地善良的對象,那你可去對地方了。


4、尋找“聯繫員”---關鍵人物法則
暢銷書《引爆點》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有些人,他們就是認識很多人,他們就是樂於把不同的人聯繫起來。
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列一個40人的朋友名單,想想跟他們最初認識的情形,
其實很容易找到,就是那麼少數的幾個人,幫助你認識了所有的朋友。
這些人就是“聯繫員”,他們就是最關鍵​​的少數人(我不得不驕傲地說,我就是這麼號人物)

多聯繫他們,想想看你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同學聚會的組織者,
他們一定是熱心且具有廣泛社會關係的人,多跟他們聯繫,
然後就等著魚長腳,自己走上門吧!


5、制定一定的標準。
很多人回答“你想找什麼樣對象的時候”都回答說“投緣就好”。
我的娘,我聽過的次數之多已經罄竹難書了(好吧我亂用成語)。
凡是有這類回答的人,就是把所有想幫他一把的人拒之門外。

我怎麼知道什麼標準是你的“投緣標準”,
當我再拜託另外一個人幫我尋找目標的時候怎麼闡述?
你必須要制定一個比較客觀和明確的標準,
讓想幫你的人能迅速從資料庫中調用出合適對象的信息。

例如,我想找“25-35歲,月收入6000以上,有一技之長,身高170以上,
長相過得去,比較幽默的單身男生”。
有了這樣簡單的標準,如果是金牌媒婆我登場,則立即可以調出3-5個候選名單出來。


6、保持一定的接觸頻率
相信我,相親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一次定終身”的選擇。
而真正了解一個人是需要時間的。
一次定終身”的選擇標準只能是外貌,收入之類的(這是備受詬病的,也是媒婆們最頭疼的)。而當你真正喜歡那個人的幽默,善良之後,你是不會那麼在乎這些的

以我說的那些“興趣圈子”,烹飪班是3個月的,2週一次。
戶外俱樂部,大家可以相處個3-5天的,而且還可以繼續約出來。
參加個法語學習班,那可能是1年。如此等等,
在一定頻率的接觸後,你可以多方面的了解一個人
(包括他結婚沒,相信我,了解這點也很重要)。
如果你外貌條件不是很好,也有足夠的時間來讓別人了解你其它優點。


7、行動起來。
當然,最後一條一定是最重要的一條。
有了上述6條,你一定會成功,但是你還差最後一步,那就是“行動起來”!
自暴自棄的人很多,但那不應該是你。
幸福的婚姻生活值得用任何代價去換取,
很多人會制定“時間規劃”“年度工作計劃”“職業規劃”,但是對感情卻極度隨波逐流。


相信我,沒有任何的美好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
那個完美的他(她)一定要憑你自己的力量動手把他(她)從人群中找出來,
然後捆上帶回家的。制定一個幸福計劃吧!今天就行動起來吧!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羅輯語音(2)-教育-教育部該當中國第一大部

文章出處:教育部該當中國第一大部


作者:鄭也夫
今日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失業,不是GDP保8,甚至不是官場腐敗,
而是教育和我的研究生們在讀書會上討論
哈丁的文章《公地的悲劇》(1968)與《對<公地的悲劇>再思考》。
前文極其出色,但完美在社科領域是不存在的。
同學們爭相指出哈丁的一個盲點,他認為人類無法解決過度生育問題,
必須靠“共同贊同的相互強制”,
但該文發表不久歐洲歷史便空前逆轉,人們的生育願望急劇降低。
進而他更大的命題——很多事情“沒有技術解決辦法”——也值得商榷。
肯定有很多難題“沒有技術解決辦法”,這是哈丁的洞見。但是哈丁舉出的例子是存疑的。

我認為,
歐洲人生育願望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進而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
事情是複雜的。過度依賴技術是不行的,小看了技術的廣泛影響同樣是不行的。
今天世界人口已達65億,沒有技術的偉力是不可能的。
技術繼續發展,解決80億人的溫飽是完全可能的。

馬寅初的時代政府鼓勵生育是愚蠢的,但馬寅初的時代如果經濟政策對頭,
便不會有那麼大的吃飯壓力,乃至走上矯枉過正的道路。
事實上,今天世界上多數經濟強國的人口密度高於中國。
如果有了優異的技術和出色的管理,人多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如果沒有,確實很可怕。

原則上我同意哈丁的主張,有些“公地”需要“共同贊同的相互強制”。
但實行起來難乎其難。靠什麼機制走向“共同贊同”?
未建立這一機制的時候,緊迫的問題該​​怎麼辦?中國的人口政策就是這樣出台的。
它一半符合哈丁的主張,而​​另一半不符合當然就意味著不是哈丁的主張。

不管怎樣,中國人口政策的實踐對全人類在認知上的貢獻是巨大的。
一個家庭一個孩兒的影響極其深廣,不可能有哪個人事前能認識到其後的全部變數:
獨子一代被嬌慣出的性格,一個人不弱於兩個人的高消費,乃至幾乎無解的應試教育

中國時下的高考競爭太慘烈了,它導致了幾乎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厭學。
學有所成的第一前提是喜歡,是熱愛。厭學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中國當代教育演化到這步田地?我以為最大的原因是獨子政策。
絕大多數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願望和天分。
如果不是獨子,多數父母會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和孩子的興趣,
聽任其中一個甚至兩個不走科舉道路,因為周圍有了一批父母放行,緩和了他的心結。

今日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失業,不是GDP保8,甚至不是官場腐敗,而是教育。
我們接連幾代的孩子活得極不愉快,
我們最大的資源——未成年人的才智——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而是蒙受嚴重摧殘。

一場小小的讀書會,竟從哈丁說到獨子,從文本說到社會。


臨近尾聲時,博士生劉陽冒出驚人之語:
教育部應該是中國的第一大部,它管的人最多,佔人口四分之一以上
很多人(不算教師)一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教育部管轄之下
我搭了一句腔:第二大部直接管理的人口恐怕連全民的3%都達不到。
劉陽接著說:如此說,應該是第一副總理直接抓教育,而不是什麼主管。

我覺得這後生所言很有一些道理。
不是說職高權重的人來抓教育就一定奏效,我們前些年就是第一副總理主管教育,
絲毫沒有改變走向,未來教育的希望決不在一個領導手中,
但是由位置很低的人來領銜這麼大的事情本身就極不協調,重大的舉措不可能出台

改革三十年來,膨脹最猛的是教育,全民最重視的是教育,問題最大的是教育,
變化最小的還是教育。教育已經走到了荒誕的地步。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羅輯語音(2)-政治-奧巴馬總統第二次就職演說

文章出處:奧巴馬總統第二次就職演說


一次我們集會慶祝總統就職都是在見證美國憲法的持久力量。
我們都是在肯定美國民主的承諾。
我們重申,將這個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我們的膚色,
也不是我們信仰的教條,更不是我們名字的來源。
讓我們與眾不同,讓我們成為美國人的是我們對於一種理念的恪守。
 200多年前,這一理念在一篇宣言中被清晰闡述: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我們一起發現,自由市場的繁榮只能建立在保障競爭與公平競爭的原則之上。
一路走來,我們從未放棄對集權的質疑。
我們同樣不屈服於這一謊言:一切的社會弊端都能夠只靠政府來解決。

因為我們,美國人民,清楚如果只有不斷萎縮的少數人群體獲得成功,
而大多數人不能成功,我們的國家就無法成功。
我們相信,
美國的繁榮必須建立在不斷上升的中產階級的寬闊臂膀之上,
我們知道美國的繁榮只有這樣才能實現
只有當每個人都能找到工作中的自立與自豪時才能實現。
只有當誠實勞動獲得的薪水足夠讓家庭擺脫困苦的懸崖時才能實現
我們忠誠於我們的事業,保證讓一個出生於最貧窮環境中的小女孩都能知道,
她有同其他所有人一樣的成功機會。
因為她是一個美國人,她是自由的、平等的。
她的自由平等不僅由上帝來見證,更由我們親手保護。

繼續先輩開創的事業是我們這代人的任務。
直到我們的妻子、母親和女兒的付出能夠與她們的努力相稱,我們的征途才會結束。
我們的征途不會終結,我們要讓同性戀的兄弟姐妹在法律之下得到與其他人同樣的待遇。
如果我們真正是生而平等的,那麼我們對彼此的愛也應該是平等的。
我們的征途沒有結束,直到沒有公民需要等待數個小時去行使投票權。
我們的征途不會結束,直到我們找到更好的方法迎接努力、有憧憬的移民,
他們依舊視美國是一塊充滿機會的土地。
直到聰穎年輕的學生和工程師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被逐出美國。
我們的征途不會結束,直到我們所有的兒童,
從底特律的街道到阿巴拉契亞的山嶺,再到康涅狄格州紐鎮安靜的小巷,
直到他們得到關心和珍視,永遠避免受到傷害。


我的美國同胞,我今天在你們面前宣讀的誓詞,
如同在國會山服務的其他人曾宣讀過的誓詞一樣,是對上帝和國家的誓詞,
不是對黨派或是派別的,我們必須在任期內忠實地履行這些承諾。
但我今天宣讀的誓詞與士兵報名參軍,或者是移民實現夢​​想時所宣讀的誓詞沒有多少差別。
我的誓詞與我們所有的人向我們頭頂飄揚的、
讓我們心懷自豪的國旗所表達的誓言沒有多大差別。
這些是公民的誓詞,代表著我們最偉大的希望。
你和我,作為公民,都有為這個國家設定道路的權力。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羅輯語音(2)-邏輯-中國邏輯

文章出處:中國邏輯
作者:易中天


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叫邏輯,另一種叫“中國邏輯”。

第一,問態度,不問事實。
比如南方周末發表王彬彬的文章,質疑汪暉涉嫌剽竊,馬上就有人說王彬彬態度不好。
其實,汪暉抄沒抄,是一個“事實判斷”。
跟王彬彬的態度,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抄了,王彬彬態度再好,他也是抄了。
如果沒抄,王彬彬態度再不好,也沒抄,怎麼連這個都搞不清楚呢?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邏輯。

第二,問動機,不問是非
動機是第一重要的,事實和是非則可以不顧。
比如一個貪官為了保命,揭發另一個貪官。難道因為他“動機不純”,紀檢委就不查了?
當然,一個人的錯誤,如果是“無心之過”,應該原諒。但這總得在認定事實之後嘛。

第三,問親疏,不問道理。
只要是自家人,說什麼都是對的。如果是自己仇恨、反對的人,說啥都不對。
他不是反對你的意見,是反對你這個人。
哪怕你跟他意見一致,他也要從動機、態度等方面,找你的茬。

現在最喜歡講“中國邏輯”的,主要是三種人。
一種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把水攪混。這種人,我稱之為“烏賊”;
第二種是“瘋狗”,逮誰咬誰;
第三就是“腦殘”,人數最多。
烏賊是使壞的,瘋狗是咬人的,腦殘是起哄的。
共同特點,是不講事實,不講邏輯,不講道理。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羅輯(2)-教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文章出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摘自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下面是一段採訪手記,告訴你你不理解的兒童:

她:“絕大多數從事兒童教育的人,並不懂孩子。需要舉例嗎“

我:“很需要。“

她:“好,我們就舉例:我看過一些給孩子看到文章,
例如說早上出門吧,會用孩子的口氣去說:
天空很藍,朝陽很美,樹木青翠,空氣新鮮,諸如此類,對不對“

我:“是這樣,這是表示孩子的純潔。“

她微笑:
“那我來告訴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門看什麼的問題,我問過不下100個孩子。
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麼嗎“

我:“不是剛才那些嗎“

她:“絕對不是。他們的身高沒我們高,也就沒興趣看那麼多、那麼遠、那麼宏觀。
他們比我們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們的。
他們會看蟲子​​;會注意走路踢起來的石頭;
會留意積水的倒影;會看到埋在土裡一半的硬幣;
會認真的研究什麼時候踩下去才會發出踩雪特有的咯吱聲;
他們會觀察腳下方磚的花紋… …他們注意的太多了,
但是沒幾個仰頭看天、看朝陽、說空氣新鮮的。“

我:“你的意思是說很多孩子讀物其實那是成年人角度看的“

她:“是這樣,我們看這種文字,會覺得很新鮮,而孩子看著會覺得很無聊。
孩子很聰明,但是他們不大會表達,他們只能直接反應為:沒興趣。“

我:“你從什麼時候起留意孩子的態度的“

她:“4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場,小外甥一直在鬧,就是不願意在商場。
開始我覺得他是想幹別的,後來發現不是。
就在我蹲下去給他繫鞋帶的時候,我環視了四周才發現,
在孩子眼裡,商場一點兒都不好玩兒。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腿,鞋子,褲子,很沒意思。“

我:“所以……“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經忘了小時候的那些看法了。“

我:“所以你也就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

她點了點頭。

她:“其實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本身就有點兒問題的,但是沒人發現。“

我:“還得舉例。“

她笑了下:
“你留意過過超市那種牛肉乾或者防腐包裝的香腸嗎?
還有外面賣的那種很辣的鴨脖子什麼的。“

我:“見過,那個怎麼不正常了“

她:“有一次我在超市買東西,一個小男孩站在貨架前很驚恐的看著牛肉乾。
我覺得他表情很好玩兒,上去問是不是饞了那個孩子說:牛很勇敢。
我好奇,問他怎麼知道牛很勇敢。
他指著貨架上的大包裝牛肉乾說:你看啊,那個牛舉著自己的肉告訴大家這個好吃。
我當時就忍不住笑了,還真的是那樣。
然後我留意了很多肉食包裝,發現都是這樣的--幾隻
或一隻鴨子(注意區分)舉著一個鴨脖子伸出大拇指;
一頭豬憨厚的托著一大塊肉排讚美;
一頭牛美滋滋的介紹著牛肉怎麼怎麼誘人;
幾條魚歡天喜地的捧著裝盤的魚罐頭……太多了。“

我撓了撓頭:“可是都這樣吧難道讓大灰狼舉著肉腸宣傳“

她似笑非笑的看著我:“真的就是這樣其實我只是舉個例子,這些包裝就這樣好了。
當我們習慣了,就習慣了,但是孩子不這麼看,他們會發現問題,
他們會覺得不正常,他們會質疑這些,他們會有新的想法。
但是,我們不是,只是因為:習慣了。“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羅輯語音(2)-讀書-愛因斯坦錯了

文章出處: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是錯的!”

這是一份典型的油印“民科”論文。該文作者不詳,洋洋灑灑,
力圖證明的核心問題,就是“愛因斯坦錯了”。

錯在哪兒呢?只見作者舉例,說
“斯坦大師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錯了,光怎麼能是電磁波呢?
大家都知道,半導體收音機是可以接收電磁波的,可是我們拿一個手電筒照射收音機,
收音機沒反應。假如光真的是電磁波,收音機怎麼不響呢?”

且不說這個論證過程多麼無知,就‘光是電磁波'這理論,其實也不是愛因斯坦提出的。

近年來隨著媒體的報導,有這樣一群人逐漸吸引人們的眼球:
文化程度不高,對於基本科學知識和科學界的“遊戲規則”缺乏應有認知
和科學工作者之間缺乏共同交流的平台,性格偏執;
造飛機,造潛艇,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設計永動機。
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只是農民和下崗工人,
區別於體制內的專業人才,他們被稱為“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
在互聯網搜索,近幾年中國農村里至少有二十餘人在忙著造飛機,
而在媒體上公開宣稱已經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間研究者就有幾十人。


儘管面臨各種山寨和不靠譜,
但很多人依然覺得民間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像力是值得推崇的,
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值得鼓勵,不少媒體也為其鳴冤。
然而,科學畢竟是有門檻的。沒有專業知識,完​​全從頭做起的科學研究發明,
無異於“重新發明一個輪子”或者“在沙漠上建一座高樓大廈”。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義遒評價民科說,
你會覺得比較可惜,他們確實有一些想法,但基礎太差,
想的東西沒有科學根據或早就是人家解決了的,但自己不知道。”

77歲的老人陳敏道,為了解決用尺規作圖三等分一個角的難題花了56年,
然而近200年前法國數學家伽羅華的群論就可以證明尺規作圖不可能三等分一個角,
而直到2003年他才知道這是古希臘三大作圖難​​題之一的題目。
要么是本身基礎知識缺乏,要么是固執的質疑權威,
民間科學家們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試圖一舉做出重大科學發現,證明重大難題,推翻重大科學理論,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

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多學科多部門、多方位系統管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時代。
每個大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機構,每年投資過億元的新技術研發項目都很常見,而且這些研究人員素質較高,針對性較強,管理體系嚴密,
同時還與社會上的一些高校、科研機構合作。

而民間科研工作者,他們不僅僅缺乏資金、試驗、人才、實驗儀器和專家指導,
更重要的是缺市場信息客戶需求、研發管理體系、
設備工藝、成本核算等等方面的要求和評價體系。成功的機率非常小甚至機會渺茫。
隨著專業研究機構研發管理水平的上升,民間發明者的空間愈來愈小,
從民間發明到民生應用有了難已逾越的鴻溝,
民間發明者視為珍寶的創新,實用價值並不高。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羅輯語音(2)-教育-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想對老師說的話

文章出處:想對老師說的話

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想對老師說的話

想告訴家長們、也告訴小學老師們自己:你們很差。整體上很差。
稱得上正常人的,是個別現象。能力不足、心理變態的,是多數。
現在既然是義務教育,我們家長無法退出,那麼只有自救一途一一成立家長聯合會,
以形成與學校和教師的博弈。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孩子爭取他們應得的權益。

我會去找另外39位家長溝通,張羅發起一個家長聯合會。
如果能找到一個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同意的文本,
我會作為家長聯合會的代表(如果其他家長們授權的話)呈交給我兒子的班主任老師。
我個人,想對我孩子的老師說以下的話:

a)我不在乎我孩子一年級學了多少生字或口算有多快。
相比之下,讓他覺得上學好玩、有趣,讓他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重要得多。
所以,請不要因為我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訓斥他。更何況,訓斥往往效果適得其反。

b)當著孩子的面訓斥家長、或當著家長的面訓斥孩子,這是非常齷齪的行為。
對此我不會再容忍。

c)有些家裡的事情,孩子不想讓老師知道;
有些學校的事情,孩子不想讓家長知道。孩子有這個權利,請理解和尊重孩子。
所以,請不要東打聽西打聽孩子家庭的隱私,
更不要把“告訴家長”作為懲罰的手段。這太可笑了。

d)讓孩子懂得自尊,懂得尊重他人,他才會對這個世界心懷善意、對人性懷有樂觀的看法,孩子的心靈很嬌嫩,所以,請不要以任何理由體罰我的孩子,
包括罰站、罰抄寫作業等。也不要用包括言語等任何方式羞辱和恐嚇我的孩子。

e)家長會,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一一您在上面說,我們家長在下面聽。
這種溝通方式是無效的。希望您能每週拿出固定的兩個小時,
在離學校最近的咖啡館裡接待家長。
如果您接受,我會給您辦一張咖啡館的年卡,無需您破費。

f)除非我邀請,請不要對我的孩子進行家訪。

g)小學雖然是國家強制性的義務教育,但選擇當一名小學老師,卻是您自由意志的體現。
所以,請不要以收入低和辛苦為由,為自己種種令家長和孩子們不滿意的地方開脫。
做不好,請辭職。

h)對於您的薪水低、工作辛苦,我看到了,並表示同情。
為此,我將會動員每一位家長拿出1000塊錢,
一年4萬,作為您和其他科任老師的花紅(班主任50%,其余老師分享另一半)。
學期結束,如果孩子們有75%給了您好評,您可以拿到這筆錢;
如果給您好評的低於50%,那就對不起了。

i)因為上條,請不要私下再接受任何家長價值超過50元的禮物或現金。
因為這對孩子們不公平。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羅輯語音(1)-邏輯-閉塞接受信息的一條軌道

文章出處:閉塞接受信息的一條軌道


昨天新上線的這一期《羅輯思維》,我再節目裡已經反覆再強調,
我說我說的就是一家之言,我也未必信。
但是放出來之後呢,我發現面對的批判還是很多人說你說錯了、你說錯了等等。
我就是覺得在人類文明遇到如此大的急轉彎的時候,
還有那麼多人在固執於自己的思維方式。
他的思維模式連一點點開放的缺口都不曾有,
這樣的人真的能夠適應下一個十年或者下一個三十年嗎?

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個笑話,《笑林廣記》上的。
說一個聾子,看見別人放炮仗,然後就很奇怪,說:
唉,好好一個花紙捲兒怎麼說散就散了呢?

對,因為你閉塞了接受信息的一條軌道,所以你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回复老師兩個字,給你看一篇文章,你知道這個世界正在發生劇變。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讀<羅輯語音(2)-商業-鉛筆的故事>的感想

市場的動力,就是來自於人們想「交換」。
講「交換」,會比講「貿易」直覺。
 
而重點是,
我們能憑藉著意願 (自由意志)去交換,
也就是,我能決定我拿什麼去換,換到什麼。
 
最奇妙的是,所有人都在這麼運作,
「鉛筆」卻這樣產生了!
砍樹的人有想過,最終會生產鉛筆嗎?
開礦的人有想過,最終會生產鉛筆嗎?
 
假設有一個主宰者(人們不能自由交換)-
政府或特定組織或人在操作生產,
那麼,他或他們得懂得如何分配資源,發號施令,
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多少時間,
而且通曉整個流程,這談何容易,根本不可能。

真相是,
工人們工作,想的只是換來牛奶與麵包,
沒人知道最終會創造出什麼。

但是就是能以著這種自由交換,如此的錯綜複雜,
卻交錯出 一個意想不到的產品-鉛筆。
這就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自由貿易的力量。

❤羅輯語音(2)-商業-鉛筆的故事

文章出處:鉛筆的故事


我是一支鉛筆——最普通的木桿鉛筆,只要是能讀會寫的男女老少都最再熟悉不過的鉛筆。

寫字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業餘愛好;那是我的全部工作所在。

你肯定有點奇怪,我幹嘛要搞一個什麼家譜。
好吧,我來解釋一下,嗯,首先,因為我的故事很有趣。
其次,我是一件神秘的東西——要比樹木、比日落、甚至比閃電要神秘多了。
不過,很不幸,那些用我的人把我看得平淡無奇,
就好像我完全是自己鑽出來的,一點背景都不需要。
這種目空一切的心態把我歸入大路貨的檔次。
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傷痛的錯誤,而如果人們一直犯這種錯誤,難免會出亂子。
因為,博學的G.K.Chesterton曾經說過:
“我們會因為缺乏好奇而毀滅,而不會因為期望奇蹟而毀滅。”


我,鉛筆,儘管看起來平平凡凡,但是也值得你探索和敬畏,我會證明給你看的。
事實上,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心——唉,這對不管什麼人來說,恐怕都是過高的要求——
如果你能認識到我所蘊涵的那些不可思議之處,
你就會願意努力維護人們正在不幸地喪失的自由。
我可以教給你們一些深刻的教訓。
而且我教給你的教訓,要比汽車、飛機或者是洗碗機還要深刻——
這恰恰是因為,我看起來是這麼地簡單。

簡單?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人能了解我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這聽起來實在有點荒唐,是不是?
尤其是當我們得知,在美國,每年要生產15億支我,就更荒唐了。

把我拿起來仔細端詳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沒有多少東西——也就是些木頭,漆,印製的標籤,石墨,一丁點金屬,還有一塊橡皮。

數不清的前身

你不能把你的家族追溯到很遙遠的時代,
同樣,我也不大可能叫得出我的所有前身的名字,並對其作出解釋。
不過,我想盡可能地列出來,讓你對我的背景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好有個認識。

我的家譜得從一棵樹算起,一棵生長在加利福尼亞北部和俄勒岡州的挺拔的雪松。
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鋸子、卡車、繩子,
以及無數用於砍伐和把雪松圓木搬運到鐵道旁的各種設備。
再想想製造看法和運輸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數不勝數的技能:
開採礦石,冶煉鋼鐵,再將其加工成鋸子,軸,發動機;
要種植大麻,經過複雜的工序將其加工成粗壯的繩子;
伐木場要有床鋪,有帳篷,要做飯,要消耗各種食物。
哎呀,忘了說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後,也有成千上萬的人的勞作!

圓木被裝船運輸到加利福尼亞的聖萊安德羅。
你能想像得出製造平板大卡車、鐵軌、火車頭的那些人,
和那些修築和安裝送我到那裡的整個交通體系的人們嗎?這無數的人,也都是我的前身。

想想聖萊安德羅的木材加工廠。
雪松圓木被切割成鉛筆那麼長的薄板條,只有1/4英寸厚。
要在烘乾爐內將這些板條烘乾,然而,塗上顏色,就像婦女們往臉上塗脂抹粉一個道理。
人們喜歡我看起來漂漂亮亮的,不喜歡我煞白的模樣。
板條上蠟,然後再烘乾。製造顏料,烘乾需要的熱量,照明,電力,傳動帶,電動機,
一家工廠所需要的一切設備,等等,
所有這一切需要多少技能工廠裡的清潔工也算我的前身嗎?
不錯,還應該包括那些向太平洋天然氣與電力公司的電站大壩澆鑄水泥的人!
因為,正是這些發電站向工廠供應了電力。

不要忘了那些或早或晚在薄板條穿州越縣的運輸過程中——
每車裝60噸——出了一份力的人們。

現在,到了鉛筆製造廠——這樣的工廠在機械設備和廠房建築上要投入400萬美元,
這一切資本,都是我的生身父母們通過省吃儉用才積累下來的。
一台很複雜的機器在每根板條上開出八條細槽,
之後,再由一台機器在另外的板條上鋪設筆芯,用膠水粘住,
然後,放到其他的板條上面— —可以說,做成了一塊筆芯三明治。
再由機器切割這“牢牢粘在一起的木頭”三明治,我跟七位兄弟就誕生了。

我的“鉛筆芯”本身——它其實根本就不含鉛——就相當複雜。石墨開採自錫蘭。
想想那些礦工和製造他們所用的工具的人,
以及那些製作用輪船運輸石墨的紙袋子的工人,還有那些裝船的人,還有那些造船的人。
甚至,守護沿途燈塔的人也為我的誕生出了一把力——還有港口的領航員們。

石墨要與產自密西西比河床的粘土混合,在精煉過程中,還要用到氫氧化銨。
然後,要添加增濕劑,比如經過磺酸鹽處理的油脂——
這是用動物脂肪與硫磺酸進行化學反應製造出來的。
經過一道又一道機器,這些混合物最後看起來是在源源不斷地擠出來——
好像是從一台香腸研磨機中擠出來似的——按尺寸切斷,晾乾,
再在華氏1850度的溫度下烘烤數個小時。
為了提高其強度和順滑性,還要用一種滾熱的混合物處理鉛筆芯,
其中包括固體石蠟、經過氫化處理的天然脂肪和產自墨西哥的大戟石蠟。

我的雪松木桿上塗了六層漆。你知道油漆的全部成分嗎?
誰能想到蓖麻子的種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也是我的前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確實都是。
啊,僅僅是把油漆調製成一種美麗的黃顏色的工序,
所涉及的各種各樣的人們的技巧,就數不勝數了。

再看看標籤。那是炭黑跟樹脂加熱混合而形成的一張薄膜,
請問,你知道怎麼製造樹脂嗎,你知道炭黑是什麼東西嗎?

我身上的那點金屬——金屬箍——是黃銅的。
想想那些開採鋅礦石和銅礦石的人們吧,還有那些運用自己的技能,
把這些自然的賜予物製作成閃閃發光的薄薄的黃銅片的人們。金屬箍上的黑圈是黑鎳。
黑鎳是什麼東西,又有什麼用途?
為什麼在我的金屬箍的中間部分沒有黑鎳,光這個問題,就得用上好多頁紙才能回答清楚。

然後就是我那至高無上的王冠,
在該行業中被人很粗俗地稱之“塞子”,就是人們用來擦除用我犯下的錯誤的那個東西。
起擦除作用的那種成分叫做“硫化油膠”。看起來像橡膠一樣的東西,
是由荷蘭東印度群島出產的菜籽油跟氯化硫進行化學反應製造出來的。
與一般人想像的相反,橡膠則僅僅起粘合的作用。
在這兒,需要各種各樣的硫化劑和催化劑。浮石產自意大利,
給“塞子”上色的顏料則是硫化鉻。

無人知曉

現在,還有誰對我前面提到的這種說法不服: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人完整地知道如何製造?

事實上,有成百萬參與了我的誕生過程,他們中沒有誰能比別人知道得多一點。
你現在會說,我也扯得太遠了,
竟然把遙遠的巴西的咖啡豆採摘工和其它地方的糧食種植者,也跟我的製作過程扯到一起。
這也未免太誇張了吧。不過,我仍堅持我的說法。在這成百萬人中,每個人,
哪怕是鉛筆生產公司的總裁,所作出的貢獻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實際知識(know-how)。
從實際知識的角度看,遠在錫蘭的石墨開採工與俄勒岡的伐木工之間的唯一區別,
僅在於實際知識的類型不同。不管是礦工還是伐木工,
所作出的貢獻都不比工廠中的化工師或油田工人——石蠟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更多。

這真是令人驚異的事:
油田工人或化工師家,或石墨、粘土開採工,或者是製造輪船、火車、卡車的人,
或者是操縱機器生產金屬箍上的滾花的工人,
或者是鉛筆製造公司的總裁,所有這些人,都不是由於本人需要我而幹自己的那份工作的。
很可能,他們每個人對我的需求都不如一年級小學生更殷切,
事實上,在這無數的人中,有的人可能從來就沒有見過鉛筆,也根本不知道怎樣使用鉛筆。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我。他們的動機也許是這樣的:
這成百萬人中的每個人都明白,
他可以因此而用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實際知識來換取自己需要或短缺的物品和服務。
在這些需要中,可能包括我,也可能不包括我。

無人主宰

還有一件事就更令人稱奇了:
並沒有一個主宰者來發號施令,或強制性地指揮生產我的這無數的生產活動。
一點都沒有存在這種人物的跡象。相反,我們發現,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
這就是我在前面提過的神秘的東西。

據說,“只有上帝能造出一棵樹”。
為什麼我們同意這種說法,難道不是因為我們都明白,我們自己不可能造出一棵樹來?
事實上,我們甚至是否真能把一棵樹說清楚?恐怕不能,我們只能描述一些表面現象。

比如,我們可以說,某種特定的分子結構表現出來就是一棵樹。
然而,在人類中是否真的存在一些人,有能力記錄,
更不要說指揮使一棵樹獲得生命的分子的持續變化?這樣的壯舉,可實在是無法想像!

我,鉛筆,是種種奇蹟的複雜的結合:樹,鋅,銅,石墨,等等等等。
然而,在這些大自然所顯現的種種奇蹟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非凡的奇蹟:
人的種種創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萬微不足道的實際知識,
自然地、自發地整合到一起,從而對人的需求和慾望作出反應
在這各過程中,竟然沒有任何人來主宰
只有上帝才能造樹,因此我也堅持,正是上帝,才造出了我。
人是不可能指揮這成百上千萬的實際知識聚集到一起造出我來的,
就像他不可能把分子聚合到一起造出一棵樹一樣。

這就是當我在前面寫下那句話時的用意所在:
如果你能認識到我所蘊涵的那些不可思議之處,
你就會願意努力維護人們正在不幸地喪失的自由”
因為,如果人們認識到,這些實際知識會自然地,
是的,會自動地組織成為創造性的、有效率的形態,
從而對人的需求和要求作出反應——也就是說,不存在政府或任何強制性控制——
那麼,人們就掌握了自由的最本質的要素:對自由人的信心。
如果沒有這種信心,也就不可能有自由

一旦政府擁有了對創造性活動的壟斷權,比如投遞郵件,
那麼,絕大多數人就會相信,郵件本來就不可能由可以自由行動的人來有效地投遞。
原因如下:
每個人都承認,他本人並不知道如何做跟投遞郵件有關部門的一切事情,
他也承認,任何個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這些想法都是正確的。
沒有任何個人擁有製造一支鉛筆的充分的實際知識,
同樣,也不會有任何個人擁有在全國投遞郵件的足夠的實際知識。

而今,由於對自由人缺乏信心——
沒有意識到成百上千萬人的微不足道的實際知識會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而自然地、
奇蹟般地形成並彼此合作——
人們就只能得出大錯特錯的結論:郵件只能由政府“掌管”來投遞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羅輯語音(2)-中地-開封的層疊和沒落

文章出處:開封的層疊和沒落


站在今天
開封市的中山路上,或許你不會知道,這個位置便是當年北宋首都東京的御街
一千年前那條繁華的大街現正沉埋在地下的八米處;
而魏國的大樑城則距如今開封地面十餘米深;
金汴京城距地面約六米;明開封城距地面五米左右;清開封城距地面約三米深。

開封城是一座座城層層疊壓起來的,
而且五座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驚人的一致,形成了“城摞城”的獨一無二的奇特景觀,
這也是母親河黃河給華夏文明刻下的深深印記。

開封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都城,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它不靠山,不鄰水,無險可據,又臨黃河,水患嚴重,
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後曾經起過遷都洛陽的念頭,
但卻遇到了群臣們的反對,其弟趙光義更是堅決的反對者,
一句“在德不在險”就把太祖的遷都念頭斷掉,
他們其實更看重開封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經濟上的天然優勢。
一百多年後,趙氏王朝為他們當初的堅守嚐到了苦果,同時也改變了華夏的文明進程。

它曾經的輝煌,或許當初就只是一個錯誤。

隨著歷史車輪的續續滾動,開封越來越沒落,漸漸淡出統治者的視野。
清末張之洞修廣漢鐵路,繞開封,直接拐到了鄭州,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將河南省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
開封自此成為一個三線城市,現在的開封,甚至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機場。

二十世紀末,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來到了中國河南開封,
看到了這座蒼老衰敗的城市,回去後他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
名為《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

他在文中說,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所有美國人都覺得自己是能主宰一切的世界警察,
都以為紐約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這個地球的中心,
但克里斯托夫請美國人在滿足於紐約的地位之前,
先了解一下一個位於中國中原地區的衰敗城市——開封——一千年前世界的中心,
它曾經有過怎樣的繁華,以及現在是如何的衰敗。
滄海桑田,在歷史的天空中,一切的輝煌都不過是短暫的光亮。


Bodhi:下文說的便利地理位置,是指水運之方便,又可以屯兵。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羅輯語音(2)-人際-李鴻章說“誠”

文章出處:李鴻章說“誠”


《庚子西狩叢談》上記有一則軼聞,恰逢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死,
於是,曾國藩調任兩江總督,改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以善後。

對此,李鴻章說道:
“別人都曉得我前半部的功名事業是老師提挈的,似乎講到洋務,老師還不如我內行。不
​​知我辦一輩子外交,沒有鬧出亂子,都是我老師一言指示之力。
從前我老師從北洋調到南洋,我來接替北洋,當然要先去拜謁請教的。

老師見面之後,不待開口,就先向我問道:
‘少荃,你現在到了此地,是​​外交第一沖要的關鍵。
我今國勢消弱,外人方協以謀我,小有錯誤,即貽害大局。
你與洋人交涉,打算作何主意呢’

我道:‘門生只是為此,特來求教。 ’
老師道:‘你既來此,當然必有主意,且先說與我聽。 ’

我道:‘門生也沒有打什麼主意。我想,與洋人交涉,
不管什麼,我只同他打痞子腔(痞子腔蓋皖中土語,即油腔滑調之意)。 ’

老師乃以五指捋鬚,良久刁;語,徐徐啟口曰:
'呵,痞子腔,我不懂得如何打法,你試打與我聽聽'

我想不對,這話老師一定不以為然,急忙改口曰:
'門生信口胡說,錯了,還求老師指教。 ’

他又捋鬚不已,久久始以目視我曰:
‘依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誠能動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
聖人言忠信可行於蠻貊,這斷不會有錯的。
我現在既沒有實在力量,盡你如何虛強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
不如老老實實,推誠相見,與他平情說理;
雖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過於吃虧。
無論如何,我的信用身份,總是站得住的。
腳踏實地,蹉跌亦不至過遠,想來比痞子腔總靠得住一點。 ’

我碰了這個釘子,受了這一番教訓,臉上著實下不去。
然回心細想,我老師的話實在有理,是顛撲不破的。
我心中頓然有了把握,急忙應聲曰:
‘是是,門生準遵老師訓示辦理。 ’

後來辦理交涉,無論英俄德法,我只捧著這個錦囊,用一個誠字,同他相對,
果沒有差錯,真有此理。要不是我老師的學問經濟,如何能如此一語破的呢? ”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羅輯語音(2)-讀書-伽利略的來信

文章出處:伽利略的來信


(作者:東東槍地下天鵝絨朗讀者:梁超)

在2012年4月7日的菠蘿科學獎的頒獎典禮上,伽里略從比薩城發來一封情深意長的賀信。現場很多科學家激動的流下了眼淚,他們紛紛表示,伽里略老師說到他們的心坎裡了。

以下是信件原文。

在我小時候,也聽說過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故事。他們有的勤奮執著,有的癲狂不羈,但我很快就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奇。我曾一度好奇於他們的這種好奇,直到後來,我發現自己身上也一直藏著這樣的一種好奇。

我也發現,很多科學工作者願意享受孤獨,將一生都埋在寂寥的實驗室和冰冷的數據圖表裡,我猜一定也是因為這種好奇。對絢爛星空的好奇,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對奇幻未來的好奇,對人類本身的好奇,對昆蟲如何尋找同伴的好奇,對雨後清新氣味的好奇。我常常想,每一次真理與謬誤的更替,大概都來源於最初的好奇吧,科學的勝利,往往就是好奇心的勝利。在漫長的幾十萬年裡,好奇應該才是這個世界能夠始終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如果要投選人類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我一定會將這一票投給“好奇”。

我很高興,今天在中國終於出現了這樣一個向好奇心致敬的獎項。有太多人醉心於科學本身的美好,不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聲望和地位,甚至,連一句真誠的認可他們也不曾得到過,這就是頒發“菠蘿科學獎”的理由。它想向所有人證明,你已經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想向你證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和你一樣的人,你們其實從不孤單。

我清楚,或許像你們,也像我這樣的人,有時不得不為自己的好奇心遭受嘲諷和誤解,但請你們相信,無論何時,“好奇”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愛惜的珍寶。

最後,我在時空遙遠的比薩城,再次由衷的讚美每一位獲獎者,就如同你們也曾經褒獎我那樣。

祝賀你們,請繼續前行,再見。

“菠蘿科學獎”是由果殼網打造的科學獎項。希望通過徵集科學領域內“好笑而嚴肅”的研究成果,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科學技術有趣的一面。 2012年4月7日,首屆菠蘿科學獎在杭州舉行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