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羅輯語音(2)-教育-教育部該當中國第一大部

文章出處:教育部該當中國第一大部


作者:鄭也夫
今日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失業,不是GDP保8,甚至不是官場腐敗,
而是教育和我的研究生們在讀書會上討論
哈丁的文章《公地的悲劇》(1968)與《對<公地的悲劇>再思考》。
前文極其出色,但完美在社科領域是不存在的。
同學們爭相指出哈丁的一個盲點,他認為人類無法解決過度生育問題,
必須靠“共同贊同的相互強制”,
但該文發表不久歐洲歷史便空前逆轉,人們的生育願望急劇降低。
進而他更大的命題——很多事情“沒有技術解決辦法”——也值得商榷。
肯定有很多難題“沒有技術解決辦法”,這是哈丁的洞見。但是哈丁舉出的例子是存疑的。

我認為,
歐洲人生育願望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進而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
事情是複雜的。過度依賴技術是不行的,小看了技術的廣泛影響同樣是不行的。
今天世界人口已達65億,沒有技術的偉力是不可能的。
技術繼續發展,解決80億人的溫飽是完全可能的。

馬寅初的時代政府鼓勵生育是愚蠢的,但馬寅初的時代如果經濟政策對頭,
便不會有那麼大的吃飯壓力,乃至走上矯枉過正的道路。
事實上,今天世界上多數經濟強國的人口密度高於中國。
如果有了優異的技術和出色的管理,人多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如果沒有,確實很可怕。

原則上我同意哈丁的主張,有些“公地”需要“共同贊同的相互強制”。
但實行起來難乎其難。靠什麼機制走向“共同贊同”?
未建立這一機制的時候,緊迫的問題該​​怎麼辦?中國的人口政策就是這樣出台的。
它一半符合哈丁的主張,而​​另一半不符合當然就意味著不是哈丁的主張。

不管怎樣,中國人口政策的實踐對全人類在認知上的貢獻是巨大的。
一個家庭一個孩兒的影響極其深廣,不可能有哪個人事前能認識到其後的全部變數:
獨子一代被嬌慣出的性格,一個人不弱於兩個人的高消費,乃至幾乎無解的應試教育

中國時下的高考競爭太慘烈了,它導致了幾乎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厭學。
學有所成的第一前提是喜歡,是熱愛。厭學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中國當代教育演化到這步田地?我以為最大的原因是獨子政策。
絕大多數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願望和天分。
如果不是獨子,多數父母會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和孩子的興趣,
聽任其中一個甚至兩個不走科舉道路,因為周圍有了一批父母放行,緩和了他的心結。

今日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失業,不是GDP保8,甚至不是官場腐敗,而是教育。
我們接連幾代的孩子活得極不愉快,
我們最大的資源——未成年人的才智——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而是蒙受嚴重摧殘。

一場小小的讀書會,竟從哈丁說到獨子,從文本說到社會。


臨近尾聲時,博士生劉陽冒出驚人之語:
教育部應該是中國的第一大部,它管的人最多,佔人口四分之一以上
很多人(不算教師)一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教育部管轄之下
我搭了一句腔:第二大部直接管理的人口恐怕連全民的3%都達不到。
劉陽接著說:如此說,應該是第一副總理直接抓教育,而不是什麼主管。

我覺得這後生所言很有一些道理。
不是說職高權重的人來抓教育就一定奏效,我們前些年就是第一副總理主管教育,
絲毫沒有改變走向,未來教育的希望決不在一個領導手中,
但是由位置很低的人來領銜這麼大的事情本身就極不協調,重大的舉措不可能出台

改革三十年來,膨脹最猛的是教育,全民最重視的是教育,問題最大的是教育,
變化最小的還是教育。教育已經走到了荒誕的地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