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一個失敗的中國式管理標本
摘要:
宮玉振教授,在文章裡提了這麼一個觀點:
中國式管理的特點,是關係重於公平,雖然短期來看增強了控制力,
但長期來看削弱了凝聚力,讓整個組織離心離德。
他舉了抗戰時期國民黨的例子。
國民黨的高級軍官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黃埔校訓裡,“服從校長”是放在最開頭的,比“盡忠黨國”還重要。
體現在國民黨軍隊管理上,
最核心的小圈子就是黃埔系軍官,
他們控制中央軍,然後用中央軍的威懾力,控制雜牌軍。
中央軍是自己人嘛,所以有各種特權;
對圈子外的雜牌軍,就採取歧視策略,
一方面通過派他們去打仗削弱他們的力量,
如果他們打敗了,就趁機取消番號,拿走他們的地盤。
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
“圈里人爭風吃醋,圈外人只求自保的”的文化。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率領的74師被包圍,
只要附近的國民黨軍隊來救援,裡應外合,就完全有勝算。
但後來即使蔣介石親自下命令,都沒人去救援,
因為圈內人看到了拆張靈甫台的機會,
而圈外的人不想冒打輸了被削去番號的風險。結果74師全軍覆沒。
我喜歡這故事,到現在,這個黨還是這樣。
黨內舉拔任用賢才,仍是以血統為第一優先。
摘要:
宮玉振教授,在文章裡提了這麼一個觀點:
中國式管理的特點,是關係重於公平,雖然短期來看增強了控制力,
但長期來看削弱了凝聚力,讓整個組織離心離德。
他舉了抗戰時期國民黨的例子。
國民黨的高級軍官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黃埔校訓裡,“服從校長”是放在最開頭的,比“盡忠黨國”還重要。
體現在國民黨軍隊管理上,
最核心的小圈子就是黃埔系軍官,
他們控制中央軍,然後用中央軍的威懾力,控制雜牌軍。
中央軍是自己人嘛,所以有各種特權;
對圈子外的雜牌軍,就採取歧視策略,
一方面通過派他們去打仗削弱他們的力量,
如果他們打敗了,就趁機取消番號,拿走他們的地盤。
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
“圈里人爭風吃醋,圈外人只求自保的”的文化。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率領的74師被包圍,
只要附近的國民黨軍隊來救援,裡應外合,就完全有勝算。
但後來即使蔣介石親自下命令,都沒人去救援,
因為圈內人看到了拆張靈甫台的機會,
而圈外的人不想冒打輸了被削去番號的風險。結果74師全軍覆沒。
我喜歡這故事,到現在,這個黨還是這樣。
黨內舉拔任用賢才,仍是以血統為第一優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