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得到-科學-科學的本質是「證偽」

最近在一次聊天的時候,
紫金山天文台的李程遠跟我們談起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他說早在上個世紀​​,波普爾就下了明確的定義——科學的本質,是可以被證偽。

它的意思是,當你提出一個科學理論時,
你就必須同時告訴大家,該怎麼證明你的理論是錯的。
如果理論經得住考驗,它就倖存,否則,它就要被拋棄。

比如大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理論,
咱們中學都學過,引力的大小和質量成正比,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嘛,
但你發現沒有,中間沒有時間的概念,
那麼問題來了,引力傳播需要時間嗎?
牛頓認為,引力傳播不需要時間,不管多遠都可以瞬間到達,
但他也說,在這點上也許還有更深的假設是我不知道的。

三百年之後,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證明了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光速也是需要時間的,牛頓的理論只是在低速時有效,這一下拓展了科學的邊界。


那愛因斯坦就是對的嗎?愛因斯坦說了,相對論本身不完美,
它在處理某些極端情況時會出現錯誤。
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在面對黑洞內部和宇宙大爆炸等極端情況的時候,
相對論也會失效,說明有更新的理論可以革新物理學。

你看,科學的態度是:我可能錯,你可能對,通過努力,我們可以更接近於真理。

本文源自:猜想與反駁
撰稿:紫金山天文台項目研究員 李程遠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