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表白難為情?不妨試試用外語
你有沒有意識到,
一件你原本覺得道德敗壞、不能忍受的事,當你用外語來討論的時候,就會變得寬容多了。
最近意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說外語的時候,做的判斷會比平時理性得多。
研究人員給出了兩個故事,
一個是鄰居把自己養的貓給吃了;另一個是兄妹之間發生了不倫之戀。
結果發現,用自己母語評論的人,會批評得很嚴厲,
用外語評論的人呢,就要理性寬容得多。
為什麼呢?
因為道德決策是由兩種思維過程做出的,一個是潛意識的過程,偏情感;
一個是有意識的過程,偏理性,所謂於“情”於“理”嘛。
但“情”比“理”跑得快,一聽有人吃了貓,胃裡就先犯噁心,
一聽有人亂倫,心理就先覺得反感,這都是潛意識的情感本能,
而母語沒有使用障礙,思考和評價就更感性,也更多從道德角度分析問題。
說外語剛好相反,外語你沒那麼熟悉,
所以做判斷的那一瞬間,你的意識就已經在工作了,一分析發現,
這事看上去雖然不對,但其實對大家也沒造成什麼直接危害啊,
瞧,有了語言上的距離感,情感對你的影響就小多了,也更會從利弊角度分析問題。
有人說了,這個研究是不是告訴我們,
要是覺得不好意思向對象表白,可以改用外語說?
沒錯,除此之外,還有更大意義,你想,對那些需要經常使用外語的人來說——
比如駐外公司員工、聯合國人員等等,他們可能因為使用外語的緣故,
在做判斷的時候,道德方面的顧慮更少,
而理性和功利主義的考量更多,對他們的決策,我們也要多一層考量。
你看,所謂“說外語用腦,說母語走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源自:有些事,你難以啟齒卻不得不說?試試用外語吧
撰稿:徐亞聖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