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得到-外史-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文章出處: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不知你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都是侵略擴張,
但打法完全不一樣,德國進攻時,都是傾盡全力,用閃電戰把一個國家一舉滅了。
而日本卻完全相反,好像總是沒什麼章法地開始,
然後跟油燈續油似的,隨著事態擴大一點點加人。

抗戰名將李宗仁說,這種”逐次增兵法“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如果日本一開始就傾盡全力對華作戰,那歷史可能是另外一個版本了。

為什麼日本沒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就發動盧溝橋事變?
為什麼日本沒有傾盡全力一舉摧毀中國抵抗?
最近,“大象公會”創辦人黃章晉寫文章說,
德國做出戰爭決策是自上而下,
而日本倒過來,是由下往上做出的戰爭決策,這是日本不斷犯短視錯誤的根本原因。


比如說,暗殺張作霖,就是關東軍裡一個叫河本大作的參謀私下謀劃的,
事發後,日本內閣追究責任,整個陸軍的軍官都跳起來為河本辯護,
當時的日本首相被迫辭職,最後河本只是被解職,高層就這麼被中下軍官牽著鼻子走了。

再比如,九一八事變也是由幾個關東軍參謀“先斬後奏”挑起的,
沒想到事變特別的順利,關東軍一下就佔領了東北,肇事者成了“民族英雄”,
日本當局最後也只能默認,從此參謀們更加比拼著到處搞事。

盧溝橋事變就是參謀們發動的,這些人發動戰爭之後,
甚至連怎麼打都沒想好,有說佔領平津地區就行,也有說乾脆把黃河以北全部解決算了,
直到兩週以後,日本高層才吵架吵出結果,開始了全面對華戰爭。

所以說,
日本侵華是狂熱的中下級軍官裹挾高層做出的決策,
這也是日本在戰略戰術上不斷犯短視錯誤的根本原因
最近,日本《讀賣新聞》都有文章檢討,說東京審判裡的戰犯少了一批人,
就是那些狂熱的大本營參謀們,他們也應該受到歷史的追究和審判。


本文源自: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斷犯短視錯誤、《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撰稿:饒健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