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內參-心理-為什麼我們會被“神曲”洗腦

出處:為什麼我們會被“神曲”洗腦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洗腦的“神曲”,比如《忐忑》《江南style》等。
為什麼有些歌曲很快就能讓人記住,並且在我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發表在美國生命科學網(Live Science)的一篇綜述文章回答了這個問題。
《環球科學》公眾號翻譯了這篇文章。

科學家把這種歌曲洗腦稱為“無意識音樂成像”(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人們在聽完歌曲之後,歌曲會繼續留在腦海裡,
而且,一個人越具有音樂性,就越容易發生被洗腦的經歷
比如鋼琴家和作曲家幾乎隨時都在被歌曲洗腦,或者是腦海裡一直在播放音樂。
另外,有研究指出,
們在做一些日常事務時,比如在慢跑或者是做家務,更容易被神曲洗腦

那什麼樣的歌曲具備洗腦的特徵呢?
第一個條件是熟悉。發表在《音樂心理學》(Psychology of Music)上的研究發現,
越熟悉的歌就越可能洗腦。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大腦都會留存下來最近總是聽到的歌。
第二個條件是容易唱。洗腦歌曲採用的是非常簡單的整體旋律模式,
而且洗腦歌曲通常會比不洗腦的歌曲節奏更快,也更容易採用相似的音高變化。
這些都讓洗腦歌曲更容易傳唱。
第三個條件是衝擊力。
在共同的結構當中,容易洗腦的歌曲會傾向於加入一些不尋常的旋律。




---------------------
摘要:
科學家把這種歌曲洗腦稱為“無意識音樂成像”(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人們在聽完歌曲之後,歌曲會繼續留在腦海裡,
而且,一個人越具有音樂性,就越容易發生被洗腦的經歷
比如鋼琴家和作曲家幾乎隨時都在被歌曲洗腦,或者是腦海裡一直在播放音樂。
另外,有研究指出,
人們在做一些日常事務時,比如在慢跑或者是做家務,更容易被神曲洗腦

那什麼樣的歌曲具備洗腦的特徵呢?
1. 熟悉。
2. 容易唱
3. 衝擊力
 在共同的結構當中,容易洗腦的歌曲會傾向於加入一些不尋常的旋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