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得到-溝通-如何讓別人聽你把話說完

出處:溝通:如何讓別人聽你把話說完


這條音頻要說兩個溝通方法,
一個教你怎麼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讓別人聽你把話說完。
另一個教你怎麼跟別人傳達一條壞消息,還不會引火燒身。

我們平時跟別人溝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
有時候時間緊任務重,比如客戶給你三分鐘讓你介紹產品,
或者電梯裡遇見領導,幾句話要說完正在做的項目;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給別人通報一條壞消息,但是有可能招來埋怨。這些難題怎麼破呢?
最近有本新書《好好說話》,
書裡教了兩招,可以應對這些棘手的說話場景,我給你轉述一下。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怎麼讓別人聽你把話說完。
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說話的誤區,那就是時間短我就說得快,盡量短時間內把話說完。
但溝通是雙向的,並不是你單方面把事說完了就結束了。
你說完了,對方沒聽懂,那也是白搭。
這種情況下,正確的說話姿勢不是說得快,而是爭取時間,
想辦法讓對方願意花更多時間聽。怎麼才能做到呢?
需要三個步驟。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說說這三步。

假如你現在在面試,面試官突然出題說:給你一分鐘時間,請你展現一下個人魅力。
一分鐘連首歌都唱不完,怎麼展現個人魅力呢?所以你需要爭取更多的時間。
你可以這樣說:讓我用一分鐘時間展現魅力,這個挺難的,
我在工作的時候其實沒什麼魅力。這句話就是爭取時間的第一步,製造意外。
面試官要你展現魅力,你說你沒有魅力,這是不是不按套路出牌,很讓人意外呢?

接下來你再說:但不知道為什麼,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和我相處起來很舒服,
一起做事的時候,他們也感覺特別安心,也許這也是一種奇怪的魅力吧。
這是第二步,引發好奇。這句話給面試官拋出一個疑問:
沒什麼魅力,但是別人卻願意和我一起工作,你難道不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引發好奇之後,接下來就是第三步,回應主題。
可以這樣說:所以,可能會有一點超時,我可以講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嗎?
你就可以開始講幾個小故事,說明自己是怎麼讓人覺得舒服,又不刻意顯露自己的。
這時候面試官應該已經被你製造的意外和引發的好奇所吸引,
所以接下來即使你說話超時了,面試官也不會和你過多計較。

這就是爭取時間的說話技巧,一共分三步:製造意外、引發好奇和回應主題。
說完了怎麼爭取說話時間,接下來說說傳遞壞消息該怎麼掌握分寸。


有時候我們因為身份、職位的原因,不得不向別人報告壞消息,
比如人力主管要向被裁掉的員工傳達離職通知,銀行職員要跟客戶說貸款沒辦成。
在這些場景裡,誰去報告壞消息,誰就容易被埋怨,因為你容易陷入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表現出同情,這樣會讓自己受牽連,對方會指責你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
第二個誤區是,混淆善意和愧疚
錯又不在你,你只是個傳話的,如果開口就說“對不起”,對方可能會很生氣。
第三個誤區是,傳遞壞消息的時候附帶解決方案。
很多人為了安撫對方,往往會主動安慰,甚至出謀劃策,試圖解決問題。
但是這樣你就把自己的身份從“不承擔責任的傳達者”變成了“要承擔責任的行動方”,
很難把握分寸。


說完這三個誤區,我們該怎麼正確地傳達壞消息呢?也有三個步驟供你參考。
第一步,拿出專業人士的中立姿態。
不管是醫生對患者說檢查結果不好,
還是人力資源對求職者說沒有錄取,盡量在專業的環境裡交流。
說話清楚有力,眼神直視對方,
暗示對方我沒做錯什麼事,只是因為職位、身份,才來告訴你這個消息。

第二步,表達善意,而不是愧疚。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這兩句話,一句是“對不起,這事辦砸了”,
另一句是“很遺憾,這事沒成功”。你會發現,“遺憾”是因為對方會難過,
我們從人道主義的角度覺得也不開心,但“對不起”是這件事我也有責任。
如果說對不起,對方很容易就抓住話柄,對你進行攻擊。

第三步,不提供安慰,但可以陪伴。
報告完壞消息後,要是趕緊跑路,也會顯得不尊重。
所以最好先跟對方一起坐下來,表露出一種態度,
那就是我可以一直在這裡陪你,回答你的問題。

當然,這裡說到的傳遞壞消息的技巧有一個適用範圍,
就是這件事不是你做錯了,你只不過因為身份、職業,不能不去傳遞這個消息。
如果本身就是你的錯,那你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怎麼道歉。

以上,就是《好好說話》這本書裡的說話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好好說話》
稿:王海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怎麼讓別人聽你把話說完。
一共分三步:製造意外、引發好奇和回應主題。
假如你現在在面試,面試官突然出題說:給你一分鐘時間,請你展現一下個人魅力。
你可以這樣說:讓我用一分鐘時間展現魅力,這個挺難的,
我在工作的時候其實沒什麼魅力。這句話就是爭取時間的第一步,製造意外。
面試官要你展現魅力,你說你沒有魅力,這是不是不按套路出牌,很讓人意外呢?
接下來你再說:但不知道為什麼,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和我相處起來很舒服,
一起做事的時候,他們也感覺特別安心,也許這也是一種奇怪的魅力吧。
這是第二步,引發好奇。這句話給面試官拋出一個疑問:
沒什麼魅力,但是別人卻願意和我一起工作,你難道不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引發好奇之後,接下來就是第三步,回應主題。
可以這樣說:所以,可能會有一點超時,我可以講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嗎?
你就可以開始講幾個小故事,說明自己是怎麼讓人覺得舒服,又不刻意顯露自己的。
這時候面試官應該已經被你製造的意外和引發的好奇所吸引,
所以接下來即使你說話超時了,面試官也不會和你過多計較。

2. 有時候我們因為身份、職位的原因,不得不向別人報告壞消息,
比如人力主管要向被裁掉的員工傳達離職通知,銀行職員要跟客戶說貸款沒辦成。

在這些場景裡,有三個誤區。
1. 表現出同情(X)
2. 混淆善意和愧疚(X)
3. 傳遞壞消息的時候附帶解決方案(X)
 很多人為了安撫對方,往往會主動安慰,甚至出謀劃策,試圖解決問題。
 但是這樣你就把自己的身份從“不承擔責任的傳達者”
 變成了“要承擔責任的行動方”,
三個步驟較佳
1. 拿出專業人士的中立姿態。
 不管是醫生對患者說檢查結果不好,
 還是人力資源對求職者說沒有錄取,盡量在專業的環境裡交流。
2. 表達善意,而不是愧疚。
3. 不提供安慰,但可以陪伴。

當然,這裡說到的傳遞壞消息的技巧有一個適用範圍,
就是這件事不是你做錯了,你只不過因為身份、職業,不能不去傳遞這個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