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得到-創新-周其仁:四個方法想出好點子

出處:周其仁:四個方法想出好點子


這條音頻跟你說說,好點子是怎麼產生的。

提到好點子,肯定很多人都說,這可遇不可求啊,全靠靈光一現。
但最近,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首屆“國家發展論壇”
上做了一次演講,他說,想出好點子絕對不是靠運氣和巧合,而是需要不斷地練習。
那麼應該怎麼練習呢?結合不同的例子,他分享了幾個產生好點子的方法。
我們選了四個有意思的,轉述給你聽一聽。


第一個方法是,好點子應該以人為本。
周其仁舉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的例子,他當年花了12年,
才改進了法國人原來只能做加減法的計算器,變成了可以做加減乘除。
為什麼萊布尼茨會做這些呢?那個時候德國沒有工業化,人力成本非常低,
計算對人們來說還是份不用風吹日曬的好工作。但是萊布尼茨卻不這麼認為,
他覺得,重複性的活動不是人應該做的,人應該要去做創造性的工作,
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以人為本”的想法。
想想看,我們今天很火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最開始也是想要解放人類才研究的。


第二個方法是,好點子應該先針對一個問題,然後遵循科學原理,順藤摸瓜找到解決辦法。
周其仁提到,他曾經去矽谷考察了二三十家高科技企業,
考察過程當中他發現一款電子眼鏡就是這麼研發出來的。
這款電子眼鏡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幫助盲人“看”世界,當然了這個“看”是加引號的。
那它遵循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呢?科學家發現,人能夠看見外界事物,並不是通過眼睛,
眼睛只是外部圖像的接收器,真正成像是在大腦。
盲人的眼睛雖然喪失了功能,外部圖像無法接收進來,但是大腦還是能成像的。

知道了原理之後,研發者又發現,人的舌頭底下是最敏感的,
所以他們就通過在盲人的舌頭底下夾一個電子傳感器,來解決外部圖像的接收問題。
當然了在這當中,還有無數的細節,但比細節更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第三個方法是,好點子是可以“平移”的
一個領域裡的好點子,也許能夠平移到很多不同的領域裡去。
舉個例子,以色列周圍的國家常常處於戰爭當中,而以色列又是個小國家,
所以每天都面臨著火箭炮滿天飛的情況。於是以色列人發明了反火箭入侵系統,
能夠把經過的火箭彈打下來,還不造成其他損失。
這個發明成功到什麼地步呢,過去警報一響,以色列人全部都躲進防空洞。
用了這個系統後,警報一響,民眾反而抬頭拿著手機拍天空,
因為他們堅信一定能夠打下來。
後來這套系統經過改良,做成微型導彈放在血管裡打血栓,效果也很好。
所以,好的想法特別需要有抽象能力,可以平移到很多不同的領域,
舉一反三甚至是舉一反十。

第四點,好的想法是從0到1和從1到N之間的互相變化。
大家都知道,著名矽谷投資人彼得·蒂爾有一本大作,叫《從0到1》,
在他看來,讓經濟增長就兩個辦法:一個是從0到1,把以前沒有的東西發明出來;
另一個是從1到N,把發明出來的東西從一個做成千萬個。
周其仁說,其實這兩個過程並不是分開的,從1到N的過程裡也有原創新。

比如說吉列刮鬍刀的誕生。刮鬍刀在很久以前就被發明出來了,
但是吉列公司的創始人坎普·吉列,第一個把刮臉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這兩部分,
其中刀架會按低於成本的價格賣給客戶,而刀片則是一次性的,吉列公司只賺刀片的錢。
按這個模式,吉列公司不僅大獲成功,還創造了一個營銷模式,就是把很多產品拆開來賣。
後來惠普也模仿這個模式,把打印機和墨盒分開來賣。
你看,刮鬍刀的改進其實是從1到N的創新,但是這個營銷模式卻是一個從0到1的原創新。


周其仁最後總結說,想法每個人都有,但為什麼最後有些想法能改變產業、改變市場呢?
他認為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它的密度要很高,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湊在一起,
如果散落在各處,就沒有改變市場的力量。
另一個條件是勇於嘗試,有意義的想法一定是經過打磨、篩選、精煉的。
只有想法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產品,最後才能變成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周其仁對好點子、好想法的看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周其仁在北大國發院首屆國家發展論壇上的主題演講
稿:梓鹽
轉載:得到

----------------
主旨:
1. 以人為本
 舉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的例子,他當年花了12年,
 才改進了法國人原來只能做加減法的計算器,變成了可以做加減乘除。
 為什麼萊布尼茨會做這些呢?那個時候德國沒有工業化,人力成本非常低,
 計算對人們來說還是份不用風吹日曬的好工作。
 但是萊布尼茨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重複性的活動不是人應該做的,
 人應該要去做創造性的工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以人為本”的想法。
 想想看,我們今天很火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最開始也是想要解放人類才研究的。
2. 針對一個問題,遵循科學原理,順藤摸瓜找到解決辦法
 例如,一款幫助盲人“看”世界的電子眼鏡是這麼研發出來的。
 科學家發現,人能夠看見外界事物,並不是通過眼睛,
 眼睛只是外部圖像的接收器,真正成像是在大腦。
 盲人的眼睛雖然喪失了功能,外部圖像無法接收進來,但是大腦還是能成像的。
 知道了原理之後,研發者又發現,人的舌頭底下是最敏感的,
 所以他們就通過在盲人的舌頭底下夾一個電子傳感器,來解決外部圖像的接收問題。
 當然了在這當中,還有無數的細節,但比細節更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3. 好點子是可以“平移”
 一個領域裡的好點子,也許能夠平移到很多不同的領域裡去。
 舉個例子,以色列周圍的國家常常處於戰爭當中,而以色列又是個小國家,
 所以每天都面臨著火箭炮滿天飛的情況。於是以色列人發明了反火箭入侵系統,
 能夠把經過的火箭彈打下來,還不造成其他損失。
 這個發明成功到什麼地步呢,過去警報一響,以色列人全部都躲進防空洞。
 用了這個系統後,警報一響,民眾反而抬頭拿著手機拍天空,
 因為他們堅信一定能夠打下來。
 後來這套系統經過改良,做成微型導彈放在血管裡打血栓,效果也很好。
 所以,好的想法特別需要有抽象能力,可以平移到很多不同的領域,
 舉一反三甚至是舉一反十。
4. 好的想法是從0到1和從1到N之間的互相變化
 比如說吉列刮鬍刀的誕生。刮鬍刀在很久以前就被發明出來了,
 但是吉列公司的創始人坎普·吉列,第一個把刮臉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這兩部分,
 其中刀架會按低於成本的價格賣給客戶,而刀片則是一次性的,吉列公司只賺刀片的錢。
 按這個模式,吉列公司不僅大獲成功,
 還創造了一個營銷模式,就是把很多產品拆開來賣。
 後來惠普也模仿這個模式,把打印機和墨盒分開來賣。
 你看,刮鬍刀的改進其實是從1到N的創新,但是這個營銷模式卻是一個從0到1的原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