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得到-商業-段永朝:互聯網商業四大變化

段永朝:互聯網商業四大變化


這條音頻給你總結互聯網商業的四大重要變化。

段永朝,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擁有三十年IT及媒體從業經驗,被稱為跨界思想家。
最近,他在峰瑞 2017年CEO年會上發表了演講,
總結了過去20年互聯網的商業史以及互聯網時代四大重要變化,下面給你說說。

首先,段永朝用三個字總結了過去 20多年互聯網的商業史。
第一個叫“堆”,說的是互聯網的“門戶時代”,信息都堆在門戶網站上;
第二字叫“搜”,對應的是搜索平台的崛起;
第三個字叫“得” ,意思是說我們今天搜都懶得搜了,
遇到問題喊一嗓子,特別想當下就拿到答案。
基於對互聯網時代的總結,段永朝提出了互聯網時代的四個變化。


第一個主要變化是,分享經濟會超越產權,重新定義財富。
現在很多人覺得,分享經濟就是把用不著的東西拿給別人,
但其實分享經濟有兩個非常基本的理念:
一個是支配權、使用權要超越產權、佔有權。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認為,以前人們過的是信馬由韁的生活,
定居後才有了“產權” 的概念,我們今天大腦的心智結構,
也是在定居之後的農業時代養成的。
分享經濟的實質其實在召喚我們回歸原始純粹的心智狀態,
在那個奔波、遷徙的年代,我們叫得出每一種鳥兒的名字,
我們識別得出每一種蘑菇的樣子,
所以,分享是油然而生的愉悅之情,而不是佔便宜的感覺。

分享經濟的第二個涵義是,沒被利用的價值就等於浪費。
我們要讓資源流動起來,重新定義財富,而且財富不僅限於金錢。


互聯網時代的第二個主要變化是,互聯網瓦解了我們的身份,再造了我們的身份。
更關鍵的是,互聯網給我們身上貼的都是臨時標籤,
它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一個小時、一天、一年。
段永朝說,互聯網瓦解了過去各種天經地義的身份標籤、組織壁壘和社會階層之後,
我們可能真的就剩下一個皮囊了,缺靈魂。所以我們要重新為這個軀殼注入靈魂。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提出一個概念叫Prosumer,
結合了生產者“producer”和消費者“consumer”兩個詞,
他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會逐漸模糊,二者將融為一體。
 Prosumer這個詞其實就是講身份的瓦解,
不僅要重新定義組織,本質上要讓我們重塑人格,這就是靈魂。


第三個主要變化是,互聯網可以重新定義商業,創造出“爽”的感覺。
心理學上有一個“心流”的概念,是說當人們全神貫注在活動中時,會喪失時間感,
並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這就是進入了“心流”的狀態,相當於我們講的“忘我”的境界。

段永朝認為,今天的時代包括“移動網絡”和“交易網絡”兩個層級。
 “移動網絡”包括物理世界裡面人的移動、物體的移動和能源的移動。
 “交易網絡”包含錢和訂單的流動。而互聯網增加了一個中間層:社會交往。
今天的微信、小程序和分享經濟,其實都是在營造這個中間層。
這個中間層的作用就是打通“移動網絡”和“交易網絡”,創造“心流”。
誰能夠率先打通不同的層級,營造出“心流”的感覺,就會在未來商業中獲得回報。


第四,段永朝說,區塊鍊是互聯網里為數不多的革命性技術之一,
但是很遺憾,區塊鏈似乎被“玩壞”了。
銀行、證券公司、財團競相進入到區塊鏈這個領域,
想用區快鏈來捍衛傳統金融機構的合法性。
但其實,區塊鏈恰恰是要顛覆、改寫傳統的交易方式和財富流動方式。
人們不應該狹義地把區塊鏈當作數字貨幣,
而忽略了區塊鏈可以承載的情感流動、意願流動、關係流動和虛擬財富流動。

比如區塊鏈裡有一個共識機制。
傳統時代人們用“日久見人心”的方式來建立信任,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帶來了一種可能,
可以讓陌生人初次相識就建立信任。從這個層面來看,區塊鍊是在重新定義交易和分配。

總結一下。段永朝提出了四個互聯網時代的重要變化,分別是:分享經濟會超越產權、重新定義財富;互聯網瓦解了我們的身份,但是也再造了我們的身份;互聯網可以重新定義商業,創造出“爽”的感覺;區塊鏈可以承載情感流動、意願流動、關係流動和虛擬財富流動。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段永朝在峰瑞 2017 年 CEO 年會上的演講
稿:王繼玲
轉載:得到

----------------
主旨:
用三個字總結了過去 20多年互聯網的商業史。
第一個叫“堆”,說的是互聯網的“門戶時代”,信息都堆在門戶網站上;
第二字叫“搜”,對應的是搜索平台的崛起;
第三個字叫“得” ,意思是說我們今天搜都懶得搜了,
遇到問題喊一嗓子,特別想當下就拿到答案。

互聯網時代的四個變化。
1. 分享經濟會超越產權,重新定義財富
 現在很多人覺得,分享經濟就是把用不著的東西拿給別人,
 但其實分享經濟有兩個非常基本的理念:
 第一個是支配權、使用權要超越產權、佔有權。
 第二個是,沒被利用的價值就等於浪費。
2. 互聯網瓦解了我們的身份,再造了我們的身份
 更關鍵的是,互聯網給我們身上貼的都是臨時標籤,
 它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一個小時、一天、一年。
 段永朝說,互聯網瓦解了過去各種天經地義的身份標籤、組織壁壘和社會階層之後,
 我們可能真的就剩下一個皮囊了,缺靈魂。所以我們要重新為這個軀殼注入靈魂。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提出一個概念叫Prosumer,
 結合了生產者“producer”和消費者“consumer”兩個詞,
 他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會逐漸模糊,二者將融為一體。
 Prosumer這個詞其實就是講身份的瓦解,
 不僅要重新定義組織,本質上要讓我們重塑人格,這就是靈魂。
3. 互聯網可以重新定義商業,創造出“爽”的感覺
 心理學上有一個“心流”的概念,是說當人們全神貫注在活動中時,會喪失時間感,
 並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這就是進入了“心流”的狀態,相當於我們講的“忘我”的境界。
 今天的時代包括“移動網絡”和“交易網絡”兩個層級。
 “移動網絡”包括物理世界裡面人的移動、物體的移動和能源的移動。
 “交易網絡”包含錢和訂單的流動。而互聯網增加了一個中間層:社會交往。
 今天的微信、小程序和分享經濟,其實都是在營造這個中間層。
 這個中間層的作用就是打通“移動網絡”和“交易網絡”,創造“心流”。
 誰能夠率先打通不同的層級,營造出“心流”的感覺,就會在未來商業中獲得回報。
4. 區塊鏈似乎被“玩壞”了
 銀行、證券公司、財團競相進入到區塊鏈這個領域,
 想用區快鏈來捍衛傳統金融機構的合法性。
 但其實,區塊鏈恰恰是要顛覆、改寫傳統的交易方式和財富流動方式。
 人們不應該狹義地把區塊鏈當作數字貨幣,
 而忽略了區塊鏈可以承載的情感流動、意願流動、關係流動和虛擬財富流動。
 比如區塊鏈裡有一個共識機制。
 傳統時代人們用“日久見人心”的方式來建立信任,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帶來了一種可能,
 可以讓陌生人初次相識就建立信任。從這個層面來看,區塊鍊是在重新定義交易和分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