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得到-行銷-影響者營銷:將取代內容營銷

出處:影響者營銷:將取代內容營銷


這條音頻跟你說一說,2017年“影響者營銷”的五大趨勢。

“影響者營銷”,意思是說,營銷公司會在網絡上通過找大V、用紅人、
拉上自媒體意見領袖的方式來做營銷,用這些人的影響力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
最近特別火的“網紅經濟學”,大多都屬於影響者營銷的領域。
根據谷歌趨勢的顯示,在過去的兩年裡,
傳統的“內容營銷”模式正在逐漸被“影響者營銷”所代替。
那在2017年,影響者營銷會有什麼新的趨勢呢?


最近,營銷人基施蒂·沙曼(Kirsty Sharman)在社交媒體營銷洞察網站Social Media Today上,
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對2017年影響者營銷的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
 Social Media Today是一個聚集了內容營銷、客戶體驗、
數字戰略等多學科專業人士的在線社區,現在這裡已經有十幾個行業領域裡的數百萬高管。
接下來,我來轉述一下這篇文章。

第一個趨勢是,各個平台對社交媒體影響者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很多品牌商都注意到,YouTube、Instagram這些平台對用戶的影響越來越大,
於是很多品牌都在積極和社交平台上的影響者合作。 
Google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YouTube上的網紅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
要比線下的名人更強。
文章預測說,在2017年,用戶會更加需要高質量的內容和豐富的體驗,
影響者的作用也會進一步提高。像Instagram、YouTube這些平台,
對“網紅”的需求量也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第二個趨勢是,隨著影響者營銷的產業化,相關規則也會隨著變化。
規則和監管能落實,才是產業良性發展的標誌。
因為它保護了影響者、品牌商和消費者三方面的利益:
影響者可以因為自己生產的內容而獲得報酬;
如果影響者生產的內容,確實影響了消費者,那麼品牌商的產品就能推廣;
消費者呢,也看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如果整個營銷活動真能達到這三個效果,
消費者甚至不會排斥這種本來以營銷為目的的廣告活動。

第三個趨勢是,影響者營銷會更專業化,而不只是“交換文化”。
交換文化是什麼意思呢?
品牌商一般在營銷最開始的時候,會給影響者提供免費的產品,
讓影響者幫忙在社交平台上給自己好評。
如果影響者長期把這些產品當做是自己的報酬,那麼他和品牌商之間就有一種“交換文化”。
交換文化忽視了影響者的真正價值,如果想讓產業進一步發展,
就要用一套標準的支付體系,來替代這種粗糙的交換方式。
規範收費標準,才是產業專業化的第一步。
文章預測說,以後甚至會出現一種,為影響者提供價格標準的營銷平台。


第四個趨勢是,平台的價值和入駐了多少影響者之間的關係會變弱。什麼意思呢?
在過去兩年,很多人都發現了影響者營銷的潛力,所以都在建立社交、直播等平台網站,
然後讓成百上千的影響者加盟進來,覺得這樣就算建完一個平台了。
但其實,一位適合平台的影響者,他的價值要遠遠大於一大群普通影響者。
如果平台想要長久地運營,不應該只去發現影響者,
更要和這些影響者一起解決營銷過程裡遇到的難題,建立長期的關係。
可以說,平台的價值在於它幫品牌商和營銷者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上面有多少影響者來決定的。


第五個趨勢是,品牌商在平台上也將有自己的影響者。
在現在的影響者營銷模式裡,大多數社交平台都控制著平台上的各個影響者。
不過在2017年,這個模式可能會轉變。
畢竟品牌商比其他人都要了解自己品牌的意義,
所以很多平台可能會允許品牌商,在平台上擁有自己的影響者。
文章預測說,那些能為品牌商提供工具、幫助他們建立自身網絡的平台都會大大增值。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對2017年影響者營銷發展的預測,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Social Media Today(5 PREDICTIONS FOR INFLUENCER MARKETING IN 2017)
稿:含章
轉載:得到

----------------
主旨:
第一個趨勢是,各個平台對社交媒體影響者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很多品牌商都注意到,YouTube、Instagram這些平台對用戶的影響越來越大,
於是很多品牌都在積極和社交平台上的影響者合作。
Google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YouTube上的網紅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
要比線下的名人更強。

第二個趨勢是,隨著影響者營銷的產業化,相關規則也會隨著變化。
規則和監管能落實,才是產業良性發展的標誌。
因為它保護了影響者、品牌商和消費者三方面的利益:
影響者可以因為自己生產的內容而獲得報酬;
如果影響者生產的內容,確實影響了消費者,那麼品牌商的產品就能推廣;
消費者呢,也看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如果整個營銷活動真能達到這三個效果,
消費者甚至不會排斥這種本來以營銷為目的的廣告活動。

第三個趨勢是,影響者營銷會更專業化,而不只是“交換文化”。
交換文化是什麼意思呢?
品牌商一般在營銷最開始的時候,會給影響者提供免費的產品,
讓影響者幫忙在社交平台上給自己好評。
如果影響者長期把這些產品當做是自己的報酬,那麼他和品牌商之間就有一種“交換文化”。
交換文化忽視了影響者的真正價值,如果想讓產業進一步發展,
就要用一套標準的支付體系,來替代這種粗糙的交換方式。
規範收費標準,才是產業專業化的第一步。

第四個趨勢是,平台的價值和入駐了多少影響者之間的關係會變弱。
在過去兩年,很多人都發現了影響者營銷的潛力,所以都在建立社交、直播等平台網站,
然後讓成百上千的影響者加盟進來,覺得這樣就算建完一個平台了。
但其實,一位適合平台的影響者,他的價值要遠遠大於一大群普通影響者。
如果平台想要長久地運營,不應該只去發現影響者,
更要和這些影響者一起解決營銷過程裡遇到的難題,建立長期的關係。
可以說,平台的價值在於它幫品牌商和營銷者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上面有多少影響者來決定的。

第五個趨勢是,品牌商在平台上也將有自己的影響者。
在現在的影響者營銷模式裡,大多數社交平台都控制著平台上的各個影響者。
不過在2017年,這個模式可能會轉變。
畢竟品牌商比其他人都要了解自己品牌的意義,
所以很多平台可能會允許品牌商,在平台上擁有自己的影響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