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得到-商業-未來商業架構:雲計算+端智能

出處:未來商業架構:雲計算+端智能



這條音頻跟你說說,李岩對未來智能硬件變化趨勢的看法。

李岩是微智全景的創始人兼CEO,連續創業者。這位李岩對智能硬件領域很有想法,
他的公司就開發了一款商業智能硬件,是互聯網POS機,名字叫“旺POS”。
這個“旺POS”跟一般的POS機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呢?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這裡就不具體介紹了,
總之和傳統POS機的差別大概像是大哥大和iPhone的差別。
而且人家還獲得了設計界的奧斯卡大獎:德國紅點獎。

最近,李岩接受了知識新聞工作室的獨家專訪,
談了談他對未來智能商業硬件變化趨勢的看法。
李岩說,下一個紀元的商業基本架構是雲端的計算,加上終端的智能。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架構呢?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李岩說,中國現在在整個雲端上的進步非常快,但是在終端方面是落後的。
現在大量的商業設備都在電腦PC、Wintel的架構下,
也就是Windows的操作系統加Intel的芯片。
在過去,這個工作環境是足夠的,但未來就不夠了。為什麼呢?
以後的工作環境,要求你每時每刻都連在網上,
所以你接入雲端的那個設備,必須要足夠小、足夠移動化。
PC這個架構是做不到的,不管是電腦的散熱、耗能、電池都做不到。
所以李岩覺得,未來幾年會出現一次變革,會把這種Wintel的聯盟打破。

那打破Wintel聯盟的會是誰呢?
李岩認為,
未來設備的主流會是AR​​M和安卓的結合。 ARM和Intel一樣,也是種處理器。
過去因為它的運算速度沒有Intel快,所以人們不把它用在PC上。
但是現在,ARM的運算速度上來了,而且它還有個優勢,就是功耗比Intel低很多。
說PC架構未來會被顛覆也是這個原因:Intel芯片散熱不好,
所以要給它加風扇,它才能運轉;它功耗高,所以得提高電池容量,
那這個設備就沒法做得很小巧。但是ARM的功耗低,
現在運算速度又上來了,配上安卓系統,商業的智能硬件都可以用。

說了這麼多,那終端到底為什麼重要呢?
李岩說,它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它是數據的源頭,之前不是說,人工智能是大數據餵養的怪獸嘛,
那數據都是從哪來的呢?肯定從端上來,採集上來數據之後,雲端才能分析。
第二呢,終端是一個連接線上和線下的跨界點,無論線上多豐富,
都必須在物理上落在一個東西上,比如說手機,得靠這個東西接入現實場景裡。
第三,終端是所有云服務的入口,想喚醒雲服務,就得通過終端。
比如亞馬遜去年賣的ECHO(ˈekoʊ)智能音箱,就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入口,你可以告訴它:
我家裡缺洗衣液了,上網幫我訂兩瓶,
再順帶加上兩袋給小黑的狗糧等等,可以通過這個智能音箱喚醒雲服務。


另外,李岩也提出,這個終端的“硬件”和原來的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差別在哪裡呢?
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差別是,現在的硬件公司關心的不是硬件的功能,而是背後的數據。
過去我們說的硬件就是一個有特定功能的工具,它不關心用戶是誰,
也不關心你用這個硬件在上面產生了什麼數據。
比如說原來的電視,只要屏幕夠大、顯示器還原度夠好,音響效果還不錯就行了。
現在所有互聯網硬件公司做的都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內容髮行網絡的觸點。
他們不是要賣給你一台電視,而是要在這些買電視的用戶裡,
建立起一個互聯網的發行渠道。因為如果你自己追劇的話,可能就拿著手機躺被窩裡看了,
什麼時候會在客廳裡看呢?一定是你想要更好的體驗,想要分享共同體驗。
所以這個時候,
硬件公司關心的不在硬件的功能上,而關心用戶在什麼時候會分享什麼內容和體驗。

還有一個差別是,現在的一個硬件可以集合過去的很多個硬件。
過去工業時代的機器只能幹一件事,
因為從工業化的角度來看,大規模生產是比較划算的,
每個工廠都盡量控製成本,然後把產量提上去,這就是那時候的商業模式。
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拿數碼相機照相,拿MP3聽音樂,拿GPS導航儀導航,
但是現在一個手機就搞定了。 iPhone不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一個信息門戶。

以上就是李岩所提出的,未來商業的基本架構是雲端的計算,加上終端的智能,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知識新聞工作室對李岩的專訪音頻稿:荷包蛋講述:傑克糖

---------------------
主旨:
下一個紀元的商業基本架構是雲端的計算,加上終端的智能。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架構呢?

未來設備的主流會是AR​​M和安卓的結合。 ARM和Intel一樣,也是種處理器。
過去因為它的運算速度沒有Intel快,所以人們不把它用在PC上。
但是現在,ARM的運算速度上來了,而且它還有個優勢,就是功耗比Intel低很多。
說PC架構未來會被顛覆也是這個原因:Intel芯片散熱不好,
所以要給它加風扇,它才能運轉;它功耗高,所以得提高電池容量,
那這個設備就沒法做得很小巧。但是ARM的功耗低,
現在運算速度又上來了,配上安卓系統,商業的智能硬件都可以用。

那終端到底為什麼重要呢?它有這麼幾個特點。
1. 它是數據的源頭,之前不是說,人工智能是大數據餵養的怪獸嘛,
 那數據都是從哪來的呢?肯定從端上來,採集上來數據之後,雲端才能分析。
2. 終端是一個連接線上和線下的跨界點,無論線上多豐富,
 都必須在物理上落在一個東西上,比如說手機,得靠這個東西接入現實場景裡。
3. 終端是所有云服務的入口,想喚醒雲服務,就得通過終端。
 比如亞馬遜去年賣的ECHO(ˈekoʊ)智能音箱,就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入口,
 你可以告訴它:我家裡缺洗衣液了,上網幫我訂兩瓶,
 再順帶加上兩袋給小黑的狗糧等等,可以通過這個智能音箱喚醒雲服務。

這個終端的“硬件”和原來的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差別在哪裡呢?
1. 現在的硬件公司關心的不是硬件的功能,而是背後的數據
 現在所有互聯網硬件公司做的都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內容髮行網絡的觸點。
 他們不是要賣給你一台電視,而是要在這些買電視的用戶裡,
 建立起一個互聯網的發行渠道。
 硬件公司關心的不在硬件的功能上,而關心用戶在什麼時候會分享什麼內容和體驗。
2. 現在的一個硬件可以集合過去的很多個硬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