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得到-學習-傅盛: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這條音頻說的是: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成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一個人來說,怎麼才能從一群人中脫穎而出?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如何才能更快地成長?
最近,獵豹移動CEO傅盛在他的公眾號發了一篇文章,針對以上問題,傅盛的觀點是:
成長就認知升級,最好要保持空杯的心態,同時還要躲開兩個認知誤區。


首先,傅盛說,人跟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上的不同,
人和人最終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
在傅盛眼裡,人的認知狀態有這麼四種:
第一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自以為是認知狀態;
第二種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會心存敬畏,
準備要豐富自己的認知,這個叫“開始有空杯心態”;
第三種是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最後一種是不知道自己知道,這是認知的最高境界,能夠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可以在現實生活中,95%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但今天我們是處在一個大轉彎的時代,每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
如果不能保持“自我否定”的認知狀態,就很難對快速變化的行業有充分的認知。


另外,傅盛還指出了人們很容易陷入的兩個認知誤區
第一個就是自以為是。傅盛舉了奇虎當年做搜索沒成功的例子。
周鴻禕1998年就創立了搜索網站叫3721,也一度輝煌過,但是後來,
雅虎向3721伸出了橄欖枝,周鴻禕就把它給賣了。
可以後來,谷歌上市了,百度也崛起了。周鴻禕一度把自己做搜索沒成功的原因總結為:
自己不小心把公司給賣了,而百盛沒有賣,堅持了下去。
但傅盛認為,周鴻禕沒想到的是,其實當時李彥宏對於搜索的認知遠高於他所有,
自我否定就是要假設自己無知,如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
認知上不了新台階,就算把正確的信息都擺在你面前,你還是會視而不見。


第二個誤區是你以為自己認為某件事很重要,但這不意味著你真的認為這件事重要。
簡單地說,你認為某件事很重要,但其實你根本沒把它轉化成真正的行動。
這種情況很常見。傅盛說自己就陷入過這樣的誤區,
兩年多前自己就發現了一個重要的領域,可以一直都沒有著手做,
直到2015年四季度,他才開始召集人馬,準備業務。
所以呢,認知不落實到行動上,就是偽認知;你光炫耀自己知道,有什麼用呢?
一個浪潮打過來,認知就沒了,執行的本質就是為了實踐認知。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認識呢?傅盛開出了三個解藥。
第一個解藥是要堅信大趨勢。那些行業領頭人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
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他們的認知不是現階段的你所能趕得上的,不能理解,
就先行執行,在執行中理解,在行動中形成認知。行行是最糟糕的,行動才有可能證偽

第二個解藥是不做井底之蛙
人都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很多人面對新生事物,
甚至連嘗試和對外溝通的慾望都沒有,也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要擴大自己的視野,要找到帶路黨,他們吃過的豬肉都跟你吃的不一樣,
他們比你強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具備你不知道的認知。
尤其是越是處在絕路的團隊,越是往外看得多。

第三個解藥是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發現自己有恐懼心理時,就想想如果錯了又會如何?想想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想完你就會發現,最壞的結果跟你內心的恐懼,
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恐懼往往比事實嚴重得多。
我們恐懼的往往就是恐懼本身,不敢面對所謂失敗,
其實絕大部分失敗是沒有什麼嚴重後果的。


最後,傅盛說,所謂成長,並不來自於所謂的位高權重,不來自於所謂的財富積累,
也不來自於你掌握的某一個單項技能。
絕境當中,一個人真正擁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資源,而是認知。
所以,成長就是認知升級的過程。
比如,馬化騰通過投資形成了開放的生態系,
幫助他建立了足夠的行業認知當他投資了這些公司後,
他就不是在跟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聊了,而是跟劉強東聊電商,跟王小川聊搜索,
跟獵豹聊國際化,他用投資掙來了很多認知,就會知道國外市場的規模,方向和目標,
知道國際化有哪些機會,就能抓住行業認知。
而人和人一旦產生了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

以上就是傅盛對成長和認知升級的看法,供你參考。

本文來源:公眾號“盛盛GO”(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認認升級)音頻稿:王繼玲講述:鄭磊

-------------------
主旨:
跟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上的不同,
人和人最終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
人的認知狀態有這麼四種: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自以為是認知狀態;
2. 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會心存敬畏,
 準備要豐富自己的認知,這個叫“開始有空杯心態”;
3. 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4. 不知道自己知道,這是認知的最高境界,能夠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今天我們是處在一個大轉彎的時代,每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
如果不能保持“自我否定”的認知狀態,就很難對快速變化的行業有充分的認知。

人們很容易陷入的兩個認知誤區。
1. 自以為是;
2.你以為自己認為某件事很重要,但這不意味著你真的認為這件事重要。
 簡單地說,你認為某件事很重要,但其實你根本沒把它轉化成真正的行動。

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認識呢?
1. 堅信大趨勢
 那些行業領頭人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
 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他們的認知不是現階段的你所能趕得上的,不能理解,
 就先行執行,在執行中理解,在行動中形成認知。行行是最糟糕的,行動才有可能證偽。
2. 不做井底之蛙
 人都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很多人面對新生事物,
 甚至連嘗試和對外溝通的慾望都沒有,也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要擴大自己的視野,要找到帶路黨,他們吃過的豬肉都跟你吃的不一樣,
 他們比你強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具備你不知道的認知。
 尤其是越是處在絕路的團隊,越是往外看得多。
3. 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發現自己有恐懼心理時,就想想如果錯了又會如何?想想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我們的恐懼往往就是恐懼本身,不敢面對所謂失敗,
 其實絕大部分失敗是沒有什麼嚴重後果的。
絕境當中,一個人真正擁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資源,而是認知。
所以,成長就是認知升級的過程。
人和人一旦產生了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