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得到-溝通-預先說服:高效影響他人的方法

出處:預先說服:高效影響他人的方法


這條音頻的內容是,如何高效地說服別人。

前不久,真格基金公關副總監孫思遠寫了一篇文章,推薦了一本英文書,
名叫《預先說服術》。這本書被《金融時報》評為2016年最佳商業書籍之一。
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是世界知名的說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
他的另一本書《影響力》也很有名。
西奧迪尼發現了一件事,就是那些在說服影響別人方面做得好的人,
並不是那些口才和邏輯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最充分的人。
換句話說,想要高效說服別人,關鍵在於預先準備;
如果準備足夠充分,在開口之前,你的說服對象就已經準備好同意你了。

根據西奧迪尼的研究,“預先說服術”分為三大部分,
一共九個字:引關注、做連接、搞優化。


先說“引關注”。意思很簡單,在影響別人之前,你要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而想要讓一個人轉移他的注意力,你就要提供更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在電影院裡,煙味就會引起人們特別的關注,
因為煙味意味著潛在的火災危險,生命受到威脅這件事,顯然比看電影重要很多。
所以,這時候人們會毫不猶豫地轉移對電影的注意力。

除了提供更有價值的東西之外,西奧迪尼還介紹了三種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方法:
一種叫做“和自己相關”,當聽到和自己相關的事情,人們就會很敏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廣告和文案中,經常會用“你”這個詞。
還有一種叫“未完成”。有研究表明,當完成某件事情之後,人們往往會轉移注意力。
但如果某件事一直處於未完成的狀態,人們就會持續保持對它的關注。
最後一種叫做“神秘”,人們總是對神秘和懸疑的話題充滿好奇,並想要去找答案。


說完了“引關注”,我們再說一下“做連接”。任何想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我們的思維中,
一個新想法重不重要,主要看它能不能和我們原本重要的想法連接到一起。
根據西奧迪尼的研究,連接思想的工具有很多:
因果關係、修辭語言、歸屬感、難易度,等等。

比如,有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做過一個調查,讓人拿著錢去給排隊的人,然後要求插隊。
結果發現,給錢越多,排隊的人越願意讓別人插隊。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但意外的是,給錢越多,排隊的人越願意分文不取,仍讓別人插隊。
教授認為,當人們發現有人願為一件極其簡單的小事付出較多的金錢,
他們會推測這件事情對於出錢的人來說很重要,於是得出結論:
自己的一點點犧牲會帶來巨大價值。因此,他們寧願不收錢,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事情的難易度也會影響人們的接受程度。
有學者對10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的500位律師做過統計,
那些名字發音很難讀的律師,他們的職位往往更低。
還有研究發現,如果藥品或保健品的名字太複雜,讓人接受起來就更困難。


說完了“引關注、做連接”,我們最後說一下“搞優化”
西奧迪尼曾經在《影響力》這本書裡,
提出了說服術的六大原則,分別是:互惠、喜好、社會認同、權威性、稀缺性、一致性。
比如,人們不喜歡虧欠的感覺就是互惠,你幫了別人,別人也會幫你。
再比如,不管什麼行為,只要能得到社會認同,人們就認為是合理的。
除了這六大原則,西奧迪尼在《預先說服術》這本書裡還提出了一個新原則,
叫做“統一性”。如果雙方在信仰、國籍、組織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
則更容易受到對方的影響。英雄之所以惺惺相惜,
正是因為能從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以上就是這本書裡的主要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西經20度”(想要說服別人,你得先閉嘴)
音頻稿:亞平寧
講述:鄭磊

-----------------
主旨:
那些在說服影響別人方面做得好的人,
並不是那些口才和邏輯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最充分的人。

1. 引關注”。意思很簡單,在影響別人之前,你要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而想要讓一個人轉移他的注意力,你就要提供更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在電影院裡,煙味就會引起人們特別的關注,
 因為煙味意味著潛在的火災危險,生命受到威脅這件事,顯然比看電影重要很多。
 有三種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方法:
 (1)“和自己相關”,當聽到和自己相關的事情,人們就會很敏感。
 (2)“未完成”。有研究表明,當完成某件事情之後,人們往往會轉移注意力。
 (3)“神秘”,人們總是對神秘和懸疑的話題充滿好奇,並想要去找答案。
2. “做連接”
 在我們的思維中,一個新想法重不重要,
 主要看它能不能和我們原本重要的想法連接到一起。
 連接思想的工具有很多:因果關係、修辭語言、歸屬感、難易度,等等。
 比如,有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做過一個調查,讓人拿著錢去給排隊的人,然後要求插隊。
 結果發現,給錢越多,排隊的人越願意讓別人插隊。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但意外的是,給錢越多,排隊的人越願意分文不取,仍讓別人插隊。
 教授認為,當人們發現有人願為一件極其簡單的小事付出較多的金錢,
 他們會推測這件事情對於出錢的人來說很重要,於是得出結論:
 自己的一點點犧牲會帶來巨大價值。因此,他們寧願不收錢,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3. “搞優化”
 例如《影響力》講說服術的六大原則,
 分別是:互惠、喜好、社會認同、權威性、稀缺性、一致性。
 比如,人們不喜歡虧欠的感覺就是互惠,你幫了別人,別人也會幫你。
 再比如,不管什麼行為,只要能得到社會認同,人們就認為是合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