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得到-創業-萬萬沒想到:內容創業不靠風口

出處:萬萬沒想到:內容創業不靠風口


【混沌創業營獨家】這條音頻說的是萬合天宜創始人兼CEO範鈞的內容創業經驗和心得。

《萬萬沒想到》這部網絡神劇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尤其是裡面標誌性的五毛錢特效,
它的每一季在優酷的總播放數都在2億以上。最
近,知識新聞工作室採訪到了這部劇的出品公司萬合天宜的創始人兼CEO範鈞,
他跟我們分享了《萬萬沒想到》的成功經驗以及他在內容創業方面的心得,
下面來給你說說。


首先,範鈞說,《萬萬沒想到》這部劇之所以能出現,
還能紅遍大江南北,其實是基於創始團隊的三個判斷。

一個是對智能手機會普及這個大方向的判斷。
因為當時用蘋果手機的人已經開始增多,WiFi也比較便利,
所以他們認為,將來的網絡市場中短視頻會是一個大方向,於是他們就把視頻做得非常短。與此同時,還安排了非常密集的信息量,別人可能是10分鐘一個橋段,
《萬萬沒想到》可能一分鐘就一個,為了讓如此密集的橋段每一個都“萬萬沒想到” ,
三季的網劇,越往後創作難度越大。

第二個判斷是:做內容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只是單純地承擔製作的職能,就沒有版權,沒有IP的權力,那就只是一個苦哈哈的影視民工。而《萬萬沒想到》打造出的王大錘,
至今還是一個獨立的IP。

第三點是融合。 《萬萬沒想到》融合了很多二次元的文化元素,
比如劇中人物都簡單,比較容易被標籤化,風格也很無厘頭,
人物都一本正經地胡說和調侃。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五毛錢特效也是這麼來的。


其次,範鈞分享了他對內容創業的看法。
很多人都在討論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可範鈞認為:
與其賭風口,不如在風口形成之前我們先進去摸索,
因為最終會成什麼樣,我們誰也不知道。

比如,在範鈞看來,直播真正的風口還沒起來,
但是直播的發展路徑跟視頻網站的發展路徑差不多,會從亞文化慢慢升級到主流文化,
所以,萬合就在直播領域做了自己的探索。他們的直播欄目叫“女拳主義”。
以往大家對主播的概念就是賣顏值,但是“女拳主義”的直播,
是把高顏值的網紅女主播拉過來,從零基礎開始做拳擊培訓,
直播最終呈現的是兩位美女主播的對壘。
這樣一來,你看到的就不是兩個美女,而是兩個有血有肉的人,
她們也會流汗、流淚甚至流血,也會靠自己的努力戰胜對方甚至戰勝自己,
這就成了一場勵志而且有價值的直播,所以很受歡迎。

再比如,在短視頻方面,範鈞說,
很多短視頻都是叫好不叫座,
其實問題就在於真正的內容價值和內容影響力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如果想不燒投資人的錢,那就要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所以萬合天宜在今年年初成立了短視頻事業部,就是為了探索出一個有價值的商業模式。


最後,範鈞跟大家分享了三點做內容的心法:
第一是要有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
趕工的項目效果基本都不會好,就是因為內容還需要打磨,準備也不完備。
就拿做影視劇來說,明星就給你兩天時間,可是下雨了怎麼辦?各種突發情況是經常的。
所以團隊一定要對整個大局有把控能力,對每個細節有充分的準備,
然後紮紮實實的去做,也許回報週期會很長,一定要有耐心,好的內容是會有回報的。

第二是要做微創新
微創新的意思就是說,做內容可能有幾十個維度,
比如故事結構、人物設定等等,在創新的時候,
要確保只在一個維度或者非常少數的幾個維度上做創新,其他維度還是要穩紮穩打。
因為大幅度創新伴隨的往往是高風險,
幾百萬一集的製作成本如果做砸了是一件很痛心疾首的事。
微創新,既能做到市場的差異化,又能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把作品拿到市場上之後,還可以根據觀眾的反饋不斷迭代,找到越來越對的路。
激烈的創新可以從短視頻等小體量內容產品開始,投入小,風險可控。

第三是要想有轉化率
就要影響一個垂直人群,不要貪全求大。
做電商的話,最重要的就是鎖定一個精準的人群,然後提供給他們符合需求的產品,
這樣轉化率就會高,做泛娛樂也一樣,你不知道誰會買,轉化率就上不去。

以上就是萬合天宜的創始人兼CEO範鈞對內容創業的一些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知識新聞工作室專訪範鈞
音頻稿:王繼玲
講述:傑克糖

-----------------------
主旨:
《萬萬沒想到》這部劇之所以能出現,
還能紅遍大江南北,其實是基於創始團隊的三個判斷。
1. 智能手機會普及這個大方向的判斷。
 將來的網絡市場中短視頻會是一個大方向,於是他們就把視頻做得非常短。
2. 做內容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如果只是單純地承擔製作的職能,就沒有版權,
 沒有IP的權力,那就只是一個苦哈哈的影視民工。
 而《萬萬沒想到》打造出的王大錘,至今還是一個獨立的IP。
3. 融合。 《萬萬沒想到》融合了很多二次元的文化元素,
 比如劇中人物都簡單,比較容易被標籤化,風格也很無厘頭,
 人物都一本正經地胡說和調侃。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五毛錢特效也是這麼來的。

很多人都在討論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但是與其賭風口,不如在風口形成之前我們先進去摸索,
因為最終會成什麼樣,我們誰也不知道。而作者三點做內容的心法:
1. 有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
 趕工的項目效果基本都不會好,就是因為內容還需要打磨,準備也不完備。
 就拿做影視劇來說,明星就給你兩天時間,可是下雨了怎麼辦?
 各種突發情況是經常的。所以團隊一定要對整個大局有把控能力,
 對每個細節有充分的準備,然後紮紮實實的去做。
2. 微創新
 如故事結構、人物設定等等,在創新的時候,
 要確保只在一個維度或者非常少數的幾個維度上做創新,其他維度還是要穩紮穩打。
3. 轉化率
 就要影響一個垂直人群,不要貪全求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