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得到-商業-不對稱競爭:三招破解對手優勢

出處:不對稱競爭:三招破解對手優勢

今天這條音頻說的是,如何有效識別並征服潛在競爭對手?

傳統意義上的競爭對手,要嘛是產品和受眾定位相同,要嘛就是在商業模式上存在競爭,
你比如提到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就想到百事可樂,說到實體零售的競爭對手,
默認就是電商,但隨著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界打劫現象,
企業應該如何識別潛在競爭對手,又該如何應對呢?
最近,北大經濟學博士、商業模式設計導師林桂平,
在微信公眾號“高維學堂”就詳細分析了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


林桂平認為,在現代商業競爭中,任何和你爭奪相同資源、能力的利益相關者,
都是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任何一個主體在做決策時,都會做出對他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一旦你們涉及到相同資源的爭奪,你們就變成了競爭對手。

那面對這麼多潛在的競爭對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林桂平提出,運用不對稱競爭策略,就能讓你不戰而屈人之兵。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發現或者創造企業間的差異,讓競爭對手沒辦法和你競爭,
也就是說,在這段競爭關係中,你們的競爭地位是完全不對等的,
所以不對稱競爭的最後,就是不爭。那怎麼才能構建不對稱競爭呢?
林桂平提出了三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分析、破解交易結構。什麼意思?
交易結構就是參與交易的每一個組成結構。分析、破解交易結構,
就是把這些組成結構一點點拆開來分析,從中找出新的突破點。
比如說,當年e袋洗想辦法進入社區時,就置換了原來的交易機構。
 e袋洗是一個O2O的在線洗護平台,創建於2013年,目前已有千萬級用戶,
但剛起步的時候,小區物業公司不允許e袋洗的送貨人員進出,
所以,e袋洗如果想獲得小區裡的用戶,就必須和各小區物業合作,
這就增加了高額的成本,但如果不合作,就要被物業排斥,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但是後來,e袋洗把送貨人員換成了就在小區居住的有閒暇時間的居民
這些居民通過在移動端搶單的方式,為e袋洗取貨送貨,
他們就像是滴滴模式裡順路的司機,你看, e袋洗通過線上社交的方式,
把小區裡的居民,納入了新的交易結構,成功的繞開了物業公司的圍牆。


第二個方法是,如果你面對同樣的市場需求,不要拼資源,而是試著去改變交易方式。
舉個例子,可口可樂雄霸市場多年,無論是國外的百事可樂還是國內的汾煌可樂、
非常可樂等,都沒能撼動它的地位,但最近幾年,美國有一家新銳企業Soda Stream,
卻讓可口可樂如臨大敵,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Soda Stream是一家製造家用汽水機的企業,它可以讓用戶在家就能輕鬆自製汽水,
而且還提供60多種飲料濃縮液,這就類似於“剃須刀+刀片”的商業模式,
家用汽水機就是“刮鬍刀”,物美價廉,
而後續的耗材,比如說蘇打粉,飲料的濃縮液等等,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
 Soda stream的成功,就是在面對同樣的用戶需求——汽水解渴的情況下,採取了不同的交易方式,把傳統上給用戶直接交付一瓶汽水,變成了交付機器,交付製作汽水的能力。事實上,很多常見的降維攻擊、跨界打劫,本質上都是交易方式的差異化創新。


最後來說說第三個方法,就是通過升級自身能力,把對手變成合作夥伴。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社區“夫妻”便利店就是7-11的重要競爭者,
如果要把這些“夫妻”店擠出市場會非常艱難,
但最近幾年,7-11提出了“業務轉化加盟”計劃,把這些社區“夫妻”店,
用加盟的方式收編進了自己的隊伍,這樣一來,社區夫妻店嫁接了7-11的供應和後台體系,
省去了採購、物流等一系列負擔,業績大大提升, 7-11也能分成,拿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林桂平說,優秀的企業,一般都能通過時間構建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核心能力,
但主動將這種核心能力拿出來與行業共享,跟競爭對手構建新型的合作夥伴關係,
就會為企業打開更大的價值空間和發展前景。

總結一下,面對大量潛在競爭,需要客觀的分析對手優勢,
通過破解交易結構、改變交易方式和變競爭為合作等差異化創新,
就能繞開對手的優勢,構建出不對稱競爭,最終不戰而勝。

以上就是林桂平應對市場競爭的三個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高維學堂”(用這3招!讓你的競爭對手服氣)
稿:楊霽琳
轉載:得到

----------------------
主旨:
面對這麼多潛在的競爭對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運用不對稱競爭策略,就能讓你不戰而屈人之兵。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發現或者創造企業間的差異,
讓競爭對手沒辦法和你競爭,也就是說,在這段競爭關係中,
你們的競爭地位是完全不對等的,
所以不對稱競爭的最後,就是不爭。那怎麼才能構建不對稱競爭呢?
1. 分析、破解交易結構
 交易結構就是參與交易的每一個組成結構。分析、破解交易結構,
 就是把這些組成結構一點點拆開來分析,從中找出新的突破點。
 比如說,當年e袋洗想辦法進入社區時,就置換了原來的交易機構。
 e袋洗是一個O2O的在線洗護平台,創建於2013年,目前已有千萬級用戶,
 但剛起步的時候,小區物業公司不允許e袋洗的送貨人員進出,
 後來,e袋洗把送貨人員換成了就在小區居住的有閒暇時間的居民,
 納入了新的交易結構,成功的繞開了物業公司的圍牆。
2. 面對同樣的市場需求,不要拼資源,而是試著去改變交易方式
 舉個例子,可口可樂雄霸市場多年,無論是國外的百事可樂還是國內的汾煌可樂、
 非常可樂等,都沒能撼動它的地位,
 但最近幾年,美國有一家新銳企業Soda Stream,卻讓可口可樂如臨大敵,怎麼回事呢?
 原來Soda Stream是一家製造家用汽水機的企業,它可以讓用戶在家就能輕鬆自製汽水,
 而且還提供60多種飲料濃縮液,這就類似於“剃須刀+刀片”的商業模式,
 家用汽水機就是“刮鬍刀”,物美價廉,
 而後續的耗材,比如說蘇打粉,飲料的濃縮液等等,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
3. 通過升級自身能力,把對手變成合作夥伴
 比如社區“夫妻”便利店就是7-11的重要競爭者,
 如果要把這些“夫妻”店擠出市場會非常艱難,
 但最近幾年,7-11提出了“業務轉化加盟”計劃,把這些社區“夫妻”店,
 用加盟的方式收編進了自己的隊伍,這樣一來,社區夫妻店嫁接了7-11的供應和後台體系,
 省去了採購、物流等一系列負擔,業績大大提升,7-11也能分成,拿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