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得到-社會-《連線》: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

出處:《連線》: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


這條音頻我們來關註一下新聞行業,看一看在這個時代新聞行業面臨著怎樣的危機和轉機。

近年來,我們常常聽說“新聞業正在面臨危機”,
包括廣告收入下滑、假新聞氾濫、大平台掠走市場和用戶份額等等。
美國的老牌科技雜誌《連線》3月刊的主題就叫“危機中的新聞業”,
他們一口氣發了8篇文章來講這個主題,
結合了多個案例,告訴我們新聞業正面臨著哪些危機和哪些轉機,
有些問題可能比我們想的嚴重,有些情況又可能沒我們以為的那麼糟。
騰訊“全媒派”對這一期雜誌進行了梳理,下面我就來給你轉述一下。


先來說一說新聞業面臨的三個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信息安全方面的“圓形監獄”困境。圓形監獄,
就是周圍一圈環形的囚室,中間一座監視的高塔,
囚室裡犯人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高塔裝的是百葉窗,
犯人看不見塔里有沒有人,就會時刻都覺得自己被人監視,惶惶不可終日。
在信息時代,監視和信息安全是新聞業的心頭大患。
比如斯諾登曾經揭露,一些英國間諜從新聞媒體竊取過大量的郵件,
美國警察部門也曾經通過記者的通話記錄去追踪是誰向記者批判自己的。
一系列事實證明,保護新聞業信息安全、保護記者人身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個危機,是假新聞已經成為了一種產業
《連線》雜誌舉了一個例子,歐洲馬其頓有一個“假新聞”小鎮,
這兒的年輕人大量炮製假新聞,用來吸引流量、掙廣告費,光是美國大選的最後幾週,
這個地方就註冊了一百多個支持特朗普的假新聞網站。
本來這個地方人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多美元,
結果有人靠著做假新聞,三個月就掙到了上萬美元。


第三個危機就是,人們對新聞業的信任陷入了惡性循環
現在新聞來源越來越廣泛,
很多媒體不得不靠喚起受眾情感共鳴甚至激怒受眾來吸引人關注、分享。
結果是,新聞越製造衝突、越有偏見、越煽情,就越多人傳播,
傳播出去又會影響更多的人。
這樣惡性循環下來,真相就被冷落了,人們對新聞業的信任也跌到了歷史最低點。

雖然新聞業面臨著突出危機,但《連線》雜誌也告訴我們,
情況可能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比如,雖然都說​​傳統媒體衰落了,但看傳統媒體的人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2016年年底的一份報告顯示,
《紐約時報》紙質版的日閱讀量超過了純互聯網報紙《赫芬頓郵報》,
而且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傳統媒體,
它們的晚間新聞觀看量,比點擊率最高的新聞網站還要多出幾百萬次。


而且,新聞媒體也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發展轉機也大有看點。
《連線》雜誌列舉了幾個案例,可以作為應對危機的三個方法:

第一個,是傳統媒體及時轉型。
《紐約時報》一直是正統新聞業的龍頭巨擘,
但是2014年的一份內部評估報告暴露出了很多深刻的問題,
比如重印刷、輕網絡、抗拒變革等等。
這份報告觸發了《紐約時報》的數字化變革戰略,
他們大力投資核心新聞業務,同時持續增加新的網絡服務和功能,
包括個性化健身建議、互動新聞內容和虛擬現實影片,
讓現有用戶離不開數字訂閱,也能吸引更多潛在用戶。 
《紐約時報》轉型的主要目標不是簡單地增加廣告收入,
而是讓數字訂閱成為媒體的主要引擎,
即使印刷媒體永遠消失,它還是有能力讓旗下的記者在全球各地繼續進行新聞採編工作。


第二個方法是新興媒體尋求全新定位
《連線》雜誌舉的例子是一家叫Blavity 的新興媒體公司,
它致力於為有色人種發聲,被譽為“黑人千禧一代的BuzzFeed”。
他們清楚自己的用戶需要就某個話題進行交流和爭辯,
所以他們業務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是依賴用戶生產內容,
網站上大約有60%的文章和視頻是用戶提交、再由員工進行編輯的。
這樣既可以邀請讀者參與編輯流程,也能讓新聞有很強的目標受眾針對性。

第三個應對方法是應用新技術,革新工作方式。
 《華盛頓郵報》就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2016年,它的寫稿機器人正式亮相,
在8月的里約奧運會上主要寫以數據為主的簡訊,
但是到了11月的美國大選就能寫出分析性的稿件了。
機器人不僅能寫稿,還能提醒記者註意一些反常數據、找到獨家新聞。
 《華盛頓郵報》認為寫稿機器人不會讓記者這個職業消失,
而是將記者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聚焦更有價值的內容。

以上就是《連線》雜誌對當下新聞行業危機與轉機的分析,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連線》雜誌、微信公眾號“全媒派” 《<連線>新刊主題是“危機中的新聞業”,
用8篇報導講透了現實與焦慮》
音頻稿:楊霽琳
講述:成亞

-------------------
主旨:
新聞業面臨的三個危機:
1. 在信息時代,監視和信息安全是新聞業的心頭大患

 比如斯諾登曾經揭露,一些英國間諜從新聞媒體竊取過大量的郵件,
 美國警察部門也曾經通過記者的通話記錄去追踪是誰向記者批判自己的。
 一系列事實證明,保護新聞業信息安全、保護記者人身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
2. 假新聞已經成為了一種產業
3. 人們對新聞業的信任陷入了惡性循環

 現在新聞來源越來越廣泛,
 很多媒體不得不靠喚起受眾情感共鳴甚至激怒受眾來吸引人關注、分享。
 結果是,新聞越製造衝突、越有偏見、越煽情,就越多人傳播,
 傳播出去又會影響更多的人。這樣惡性循環下來,
 真相就被冷落了,人們對新聞業的信任也跌到了歷史最低點。
應對危機的三個方法:
1. 傳統媒體及時轉型

 《紐約時報》的數字化變革戰略,他們大力投資核心新聞業務,
 同時持續增加新的網絡服務和功能,
 包括個性化健身建議、互動新聞內容和虛擬現實影片,
 讓現有用戶離不開數字訂閱,也能吸引更多潛在用戶。
2. 新興媒體尋求全新定位
 一家叫Blavity 的新興媒體公司,
 它致力於為有色人種發聲,被譽為“黑人千禧一代的BuzzFeed”。
 他們清楚自己的用戶需要就某個話題進行交流和爭辯,
 所以他們業務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是依賴用戶生產內容,
 網站上大約有60%的文章和視頻是用戶提交、再由員工進行編輯的。
3. 應用新技術,革新工作方式
  《華盛頓郵報》就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2016年,它的寫稿機器人正式亮相,
 他認為寫稿機器人不會讓記者這個職業消失,
 而是將記者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聚焦更有價值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