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得到-教育-美國教育比中國好在哪裡?

出處:美國教育比中國好在哪裡?

這條音頻咱們來聊聊中美教育的差異。

有位全國特級教師、北京十一學校的歷史老師,他叫魏勇。
在第二次親身體驗了美國課堂之後,他在去年年底發表文章說,
這次本想帶著“挑毛病”的眼光去看美國教育,沒想到挑出了自己的大毛病。
這位特級教師的美國之行到底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呢?


先說魏勇挑出了什麼毛病。
以查塔姆(Chatham)學校為例,據說這是新澤西最好的公立學校,
魏勇在這先是聽了12節課,包括英語、法語、中文、數學、生物、戲​​劇等等各個方面,
然後發現,幾乎所有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
課堂知識容量小而且不落實,學生學到的東西很少。
比如一堂初中體育課,一百多名孩子在體育場裡玩得很開心,
老師只是遊戲的組織者,沒有落實體育技能的教學。
再有,地理課講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自然環境,
老師就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否宜居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順便帶出了該地區的氣候、地形、農業等相關知識。
這個設計很棒,學生們討論也非常熱烈,
不過,老師並沒有梳理和總結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地理知識。
後來,魏勇還聽了高中的一些課,發現依然是這樣,幾乎都沒有知識和技能落實的環節,
老師講得高興,學生學得開心,僅此而已。
如果以中國的課堂評價標準來看,大多都不合格。
要是PK的話,我們的課堂效率高得多,輕而易舉就可以考過美國,
那幾天,魏勇感覺自信心爆棚,覺得中國的基礎教育很不錯嘛!


後來他跟美國老師交流,問為什麼不用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呢?
美國老師的回復是,他們覺得學生動手參與和學習興趣更重要。
幾天觀摩下來後,魏勇發現,
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確實是不遺餘力,不惜犧牲了難度和落實程度。
但在這些課堂上,學生積極性確實很高,沒有打瞌睡、玩手機的學生。
魏勇認為,之所以教室和課堂成了學生喜歡的地方,並不在於教師的水平更高,
做了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恰恰在於教師沒有去做刻意落實知識這件事。


從短期來看,知識越落實,學生基本功越紮實,學業進步越快。
換句話來說,在單位時間內,中國式的教育畝產量更高;
但是,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來看,我們的學生在出發階段的領先地位,
很快就會喪失掉,美國學生會逐漸超過我們,而把我們甩在身後,
因為這涉及到學習是否具有持續性,也就是學生能否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問題。


魏勇意識到,美國教育特別注重調動學習興趣,是希望讓學習具有持續性,
學生能夠成為終生學習者。從美式課堂走出來的學生,可能考試成績不如我們,
但他們不會考完後撕書、燒書;我們的學生看起來很優秀,考試也出色,
但考完後恨不得從此告別學習,基本不具備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興趣。
這就麻煩了,你停下來不動了,而人家卻持續的向前進,
當然,你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去了。


那麼,是什麼妨礙了中國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呢?
魏勇認為,除了高考讓學習變得功利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推崇踏實的傳統文化,
放在教育背景下,就變成了鼓勵落實、對落實的無條件肯定。
在課堂上,就是教師要控制學習結果,保證知識和技能被大多數學生掌握並能運用。
代價就是傷害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想像力和創造力。
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之前,如果你被要求看完電影后回答這些問題:
找出多少處用了特技、結構有什麼特色、讓你發笑的地方有幾處等等,
你對這部精彩的電影還有興趣嗎?

魏勇說,落實的意義在於短期之內看見學習的效果,而美國教育不著眼於一時之得失。
中國教育的困境,主要是我們太貪婪,什麼都想要:
我們既要基礎紮實,又要培養創新力;
既要教育均衡、又要培養傑出人才;既要限制補課,又要以升學率來評價學校和老師。
我們始終沒有敢於放棄的勇氣,更沒有把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理清楚,
從而,缺少一個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

以上就是一位全國特級教師對中美教育差異的親身探索與所得,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文匯教育”

(這位特級教師帶著“挑毛病”的眼光去看美國中學,沒想到出了一身冷汗)
音頻稿:王繼玲
講述:于浩

------------------
主旨:
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確實是不遺餘力,不惜犧牲了難度和落實程度。
但在這些課堂上,學生積極性確實很高,沒有打瞌睡、玩手機的學生。
之所以教室和課堂成了學生喜歡的地方,並不在於教師的水平更高,
做了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恰恰在於教師沒有去做刻意落實知識這件事。

從短期來看,知識越落實,學生基本功越紮實,學業進步越快。
換句話來說,在單位時間內,中國式的教育畝產量更高;
但是,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來看,我們的學生在出發階段的領先地位,
很快就會喪失掉,美國學生會逐漸超過我們,而把我們甩在身後,
因為這涉及到學習是否具有持續性,也就是學生能否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問題。

美國教育特別注重調動學習興趣,是希望讓學習具有持續性,
學生能夠成為終生學習者。從美式課堂走出來的學生,可能考試成績不如我們,
但他們不會考完後撕書、燒書;我們的學生看起來很優秀,考試也出色,
但考完後恨不得從此告別學習,基本不具備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興趣。
這就麻煩了,你停下來不動了,而人家卻持續的向前進,
當然,你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去了。

是什麼妨礙了中國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呢?
除了高考讓學習變得功利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推崇踏實的傳統文化,
放在教育背景下,就變成了鼓勵落實、對落實的無條件肯定。
在課堂上,就是教師要控制學習結果,保證知識和技能被大多數學生掌握並能運用。
代價就是傷害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想像力和創造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