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得到-科學-七步識破科學新聞標題黨

出處:七步識破科學新聞標題黨


這條音頻說說怎樣識破那些科學新聞中的“標題黨”。

大家一定見過這樣的科學報導:標題一看就讓人大跌眼鏡,
但是內容卻十分混亂,有時候還自相矛盾,可信度非常低。
那麼,怎樣識破這些科學新聞的標題黨,培養自己對科學的敏感度呢?
由美國科普作家、俄勒岡大學副教授Thomas Hager領銜的科普團隊Naked Facts
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教大家怎樣通過簡單的七步來識破所謂的“驚天大新聞”。
下面給你說說。


第一步,尋找證據。這一步說來簡單,
但是大多數讀者被騙的原因就是盲目地相信標題傳達的結論,
如果花時間去文章中找一下證據,也許就能判斷出這個結論是不是可靠。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問:這樣說的證據是什麼。

第二步,問這條新聞中的原始研究是誰、什麼時間、在哪裡完成的。
如果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在給營利性的公司或者有政治傾向的智庫工作,
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些研究背後可能有自己的目的,
他們提供的信息也可能不是全部的真相。
當然,並不是說這些研究都沒有意義,像貝爾實驗室、特斯拉實驗室,
他們的存在當然是有意義的,只不過他們更傾向於為製造做貢獻,而不是科學前沿。
所以,對於科學研究,最好還是找頂尖大學或者聲譽較好的公共科研機構做的研究,
相對而言,這些科學家更可能披露真實的科研結果。

第三,問問這些科學家背後的資助者是誰。
不只是科學家為盈利性、有政治傾向性的組織工作會出現上一步說的情況,
如果這項研究的資助者來自這些組織,同樣會出現信息呈現不完整的情況。
所以,調查過研究的作者之後,還要再檢查一下研究背後有沒有利益組織在資助,
因為有些研究之所以能上新聞,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而是背後有推手在支持。

第四,你要問這一新聞報導受益者是誰。
檢查研究作者、檢查研究的資助者,這都是從源頭做排查,
做完這些之後,你還要從受眾的角度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項研究發表了之後誰會受益。
如果這項研究很明顯能給媒體帶來特別多的點擊量,
或者研究結果一定會提高香煙公司的利潤,那你也要提高警惕。

第五,追踪報導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哪裡。
如果研究論文不是發表在正規的學術雜誌上,那麼這一報導本身就很有可能不可信。
就算報導中提到了某家科學期刊,你還得查查看這個科學期刊的審查是不是嚴格,
是否只要花錢就能發表。說到這,
有一個最常用的數值能衡量期刊是不是正規,那就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算法是:用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這兩年裡被引用的總次數,
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影響因子越高,期刊往往越可靠。

第六,關注一下這項研究是什麼類型的。
科研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工作用的是觀察調研的方法,
有些研究是在實驗室裡親自操作做實驗,還有些研究是通過梳理他人的數據。
一般來說,研究的變量越多,越難得到可靠的結論。
而在實驗室操作的研究變量更可控,最後的結果也更明確。
觀察和調查類研究通常比較模棱兩可。比如說,你調查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
然後追踪他們的健康情況。最後你也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吃大量金桔的人平均壽命更長。接下來,我們順理成章地看到了一篇新聞:
《金桔助你長壽! 》但是,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性,
也就是說,即使數字顯示二者相關,也不能得出金桔能助人長壽的結論。
面對其他類型的科研報告,我們也要多問幾個問題,
比如醫學研究的實驗對像是人類還是動物?受試者數量有多少?持續多長時間?等等。

最後一步,注意信息的來源。
朋友圈、微博,甚至給你剪頭髮的理髮師,都可能成為一個信息的來源。
如果某條新聞讓你覺得有點興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溯它的來源,
然後評估報導者的質量,比如作者的資歷如何?
他們有科學新聞方面的背景嗎?這家媒體是否可靠等等。

以上就是幫助大家識別科學新聞可靠性的七個步驟,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Naked Facts:7 questions to help you cut the crap and get to the core of anyscience news story
音頻稿:李程遠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講述:顧一菲

---------------------------------
主旨:
第一步,尋找證據。
 這一步說來簡單,但是大多數讀者被騙的原因就是盲目地相信標題傳達的結論,
 如果花時間去文章中找一下證據,也許就能判斷出這個結論是不是可靠。
第二步,問這條新聞中的原始研究是誰、什麼時間、在哪裡完成的。
 如果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在給營利性的公司或者有政治傾向的智庫工作,
 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第三,問問這些科學家背後的資助者是誰。
第四,你要問這一新聞報導受益者是誰。

 檢查研究作者、檢查研究的資助者,這都是從源頭做排查,
 做完這些之後,你還要從受眾的角度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項研究發表了之後誰會受益。
第五,追踪報導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哪裡。
 如果研究論文不是發表在正規的學術雜誌上,那麼這一報導本身就很有可能不可信。
 有一個最常用的數值能衡量期刊是不是正規,那就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算法是:用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這兩年裡被引用的總次數,
 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影響因子越高,期刊往往越可靠。
第六,關注一下這項研究是什麼類型的。
 科研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工作用的是觀察調研的方法,
 有些研究是在實驗室裡親自操作做實驗,還有些研究是通過梳理他人的數據。
 一般來說,研究的變量越多,越難得到可靠的結論。
最後一步,注意信息的來源。
 朋友圈、微博,甚至給你剪頭髮的理髮師,都可能成為一個信息的來源。
 如果某條新聞讓你覺得有點興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溯它的來源,
 然後評估報導者的質量,比如作者的資歷如何?
 他們有科學新聞方面的背景嗎?這家媒體是否可靠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