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得到-天文-霧霾成因中的天氣因素

出處:霧霾成因中的天氣因素


今天這條音頻跟你聊聊,霧霾成因的兩條研究新成果。

今年3月,環保部部長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公佈了近3年的PM2.5數據:
從2013年到2016年,包括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區,PM2.5的濃度,
都下降了超過30%,優良天數的比例,也在上升。
但是,霧霾天還會有,那麼污染物的濃度與霧霾是什麼關係呢?
近期,對於霧霾成因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兩條研究新成果,
分別在自然與科學,這兩個頂級期刊平台上發表,下面跟你分享。


中國海洋大學的蔡文炬教授,還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廖宏教授,帶領了一個課題組,
研究華北地區的氣候變化,他們通過觀測資料,還有數值模型,
研究了華北地區霧霾發生時的天氣,最終得出了結論,
華北地區的氣候變化,就是越來越適合霧霾的發生。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他們重新定義了一個“霧霾天氣指數”,然後研究了過去7年的強霧霾事件,
結果發現,強霧霾發生,與霧霾天氣指數有關係。
然後他們又進一步,分析了建國到現在的數據,發現近來的30多年,
比建國初期的30多年,“靜穩天氣”增加了10%。
課題組還利用氣候模型,比較了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下半葉的霧霾天氣指數。
他們發現,類似2013年1月的強霧霾天氣,
在未來,可能會更頻繁的發生,而且頻率能增加50%,而每次持續的時間,能增加80%。


剛才提到了“靜穩天氣”,下面解釋一下。
要說霧霾天兒的形成,其實是有兩個因素的,
一個是足夠濃度的污染物,這個我們都理解,排放的污染物越多,污染濃度當然就越高。
不過,霧霾天兒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因素,
就是剛才說的“靜穩天氣”,我們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不刮風的天氣
現在我們不是總說“等風來”嗎,不刮風了,污染物吹不走,霧霾就來了。
不過,這個“靜穩天氣”還有另一層意思,我們都知道大氣層是分層的,
污染物主要是集中在靠近地面這一層,也就是我們呼吸的這層,
霧霾天兒的時候,就相當於在我們的頭上,
罩著個污染物的大蓋子,而這個蓋子的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它在“靜穩天氣”的時候,會變小,大家想想,我們假設污染物的總量不變,
如果這蓋子變小了一圈,污染物的濃度自然就高了。

我們現在對比著來看,一邊是環保部說污染物排放減少了,
一邊是蔡文炬教授與廖宏教授的課題組,
說“靜穩天氣”變多了,這一減一增,所以,霧霾還在。


無獨有偶,也是今年3月,另一本頂級期刊——科學,也發表了一篇文章,
標題是——北極海冰、西伯利亞降雪,與中國冬季的極端霧霾。
這聽起來還挺複雜,其實說的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的海冰融化,
西伯利亞那邊降雪增加了,然後就影響了東亞的大氣環流,
我們想一下,天氣預報可是經常報導,說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又怎麼怎麼著了,
然後咱這邊不是刮風,就是下雪,對天氣的影響很大。
這篇文章最後的意思是,全球氣候變暖,減弱了東亞地區的冬季季風,污染物吹不走了,
就不斷堆積,然後霧霾就發生了。


所以,現在一個可能的事實,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那就是,只要全球氣候繼續變暖,容易形成霧霾的天氣,就會持續增多。
我們要想告別霧霾,
一是要大幅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二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任務相當艱鉅。

以上,就是近期霧霾成因的兩條研究新成果,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科學人”(污染物少了,霧霾還在…這不是錯覺…)
音頻稿:梁志一講述:成亞

--------------------
主旨:
中國海洋大學的蔡文炬教授,還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廖宏教授,帶領了一個課題組,
研究華北地區的氣候變化,他們通過觀測資料,還有數值模型,
研究了華北地區霧霾發生時的天氣,最終得出了結論,
華北地區的氣候變化,就是越來越適合霧霾的發生。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他們重新定義了一個“霧霾天氣指數”,
然後研究了過去7年的強霧霾事件,結果發現,強霧霾發生,與霧霾天氣指數有關係。
然後他們又進一步,分析了建國到現在的數據,
發現近來的30多年,比建國初期的30多年,“靜穩天氣”增加了10%。
課題組還利用氣候模型,比較了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下半葉的霧霾天氣指數。
他們發現,類似2013年1月的強霧霾天氣,
在未來,可能會更頻繁的發生,而且頻率能增加50%,而每次持續的時間,能增加80%。

剛才提到了“靜穩天氣”,下面解釋一下。
1. 不刮風的天氣
2. 對流層的厚度縮小
這兩者將導致污染物的濃度自然就高了。

現在對比著來看,一邊是環保部說污染物排放減少了,
一邊是“靜穩天氣”變多了,這一減一增,所以,霧霾還在。
所以,現在一個可能的事實,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那就是,只要全球氣候繼續變暖,容易形成霧霾的天氣,就會持續增多。
而我們要想告別霧霾,
一是要大幅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二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任務相當艱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