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得到-創新-獲得創造力的三個方法

文章出處:獲得創造力的三個方法


說起創造力,很多人都覺得是天才的專利,和自己沒多大關係。但心理學博士采銅在演講中說,心理學認為,不是我們開個腦洞,創造力就來了。
創造力也需要日常的積累,並且和很多小想法有關,心理學上把這種小想法叫“迷你頓悟”
很多偉大的創造者的頓悟和突破,都來自這些“迷你頓悟”。

什麼是迷你頓悟呢?採銅博士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摩斯密碼的故事
有個叫摩爾斯的畫家,在坐輪船旅行的時候,幹了兩件事兒。
他先和一位物理學家,學了點電磁學知識,然後和船員聊天的時候,
知道了他們很怕風浪大的天氣。他就開始琢磨,怎麼能讓船員提前知道天氣信息呢。
他突然想到,既然電傳的這麼快,能不能用電流傳播呢。
於是他放棄了繪畫,學了五年的電磁學知識,最終發明了電報和摩斯密碼。
摩爾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一個很微小、很粗糙的想法,
所以,我們要重視每一個微小想法,並且願意付出努力。


第二個例子,說的是文學大師納博科夫的例子。
納博科夫是20世紀一位很偉大的文學家,他有個習慣,喜歡在卡片上寫東西。
因為卡片隨身帶著很方便,無論在哪,只要有了靈感,就能隨時記下來。
納博科夫一生中積累了很多這種卡片,在創作小說的時候,他就把這些卡片上的內容混搭,
隨意組合,所以他的小說的結構都非常精巧。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你不僅要重視每個微小想法,而且要重視積累和記錄。


然迷你頓悟這麼有價值,我們在生活中怎麼才能獲得迷你頓悟呢?采銅博士給了三點建議。

第一個建議,叫“偏離慣常軌道”,什麼意思?
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在接觸一個東西的時候,就像在沙灘上滾鐵球,
第一個鐵球會在沙灘上留下一個軌跡,
第二個也會沿著這個軌跡滾過來,
第三個也一樣,時間一長,大腦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
那怎麼才能打破這個既定模式呢?
比如,你可以打亂一下家裡的擺設,走一走沒走過的路,
或者路過報刊亭的時候,買幾本從來沒看過的雜誌。
打破自己的慣常模式,就能激發創造力。


第二個建議,叫“匯集異質元素”,就是把不同事物之間連結起來。
比如看書的時候,你可以跨學科交叉著看學習一些不同領域的技能
或者約不熟悉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和他們學習新東西,
再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也會激發你的創造力

另外,你還可以多學一些技能
比如,你對自己專業精通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給自己一年時間,
去學習不同領域的十個小技能,技多不壓身。
學了之後,你就會發現頭腦裡多了很多有趣的東西,
然後你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能產生創造力了。


第三個建議,叫“暫停評判聲”,什麼意思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兩個小人,
一個是生產者,負責幹活的,
一個是監控者,負責監督生產者幹活的。
我們平時做每件事情,這兩個小人都是同時工作的,
好處是讓我們做事情有章法,不好的地方就是創造力被壓制了。那怎麼辦呢?
你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讓負責監督的小人閉嘴,讓生產的小人自由發揮。

采銅老師說,平時我們可以用四種方法,讓監督我們的小人兒休息:
第一個是你可以在洗澡、坐車或者散步的時候思考;
第二個是你可以多做點家務;
第三個,偶爾喝點小酒;
第四個,堅持每天寫作晨間筆記

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獲得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迷你頓悟。
提高迷你頓悟有三個方法:
“偏離慣常軌道”“匯集異質元素”“暫停評判聲”。記住這三個方法,普通人也能產生創造力。


本文源自:創造力從哪裡來?
撰稿:葉小琪
來源:得到

------------
主旨:
1. 偏離慣常軌道:打破自己的慣常(思維)模式
2. 匯集異質元素:跨學科交叉著看,學習一些不同領域的技能
 或約不熟悉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和他們學習新東西
3. 暫停評判聲(轉移注意力或放鬆):
 (1)你可以在洗澡、坐車或者散步的時候思考;
 (2)你可以多做點家務;
 (3)偶爾喝點小酒;
 (4)堅持每天寫作晨間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