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得到-行銷-如何用“無意識行為”做產品?

文章出處:如何用“無意識行為”做產品?

最近,公眾號“烏合之眾”說了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叫“無意識行為”。
說只要把這種行為研究透了,那你設計出來的產品肯定就非常牛,
你再也不用每天撓破頭,想辦法讓產品討用戶喜歡了。
那到底該怎麼利用這種“無意識行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點,什麼是無意識行為?心理學大師把它分為三類
第一類叫源於本能的“無意識行為”
比如當嬰兒看到奶嘴時,就會不自覺做吸吮動作;
失去平衡時,雙臂會不由自主地展開;
手被火燙到時,會立即縮回。

第二類叫源於重複刺激的“無意識行為”
比如有人總想掏出手機看看是不是有消息,離開家之後總想回去看看是不是鎖了門。

第三類叫源於內心反思的“無意識行為”
比如走路玩手機時,有人喜歡走在盲道上,
你拿起電視遙控器,就自然認為上面的紅疙瘩是開關;
你看,這三種行為,除了第一種是源於本能,是你與生俱來的,
另外那兩類都是由後天的重複刺激養成的。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引導、刺激,來培養人的“無意識”,
再利用“無意識”來引導人的購買選擇。

第二點,
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具體應該怎麼利用用戶的這種“無意識行為”呢
文章為你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尊重用戶的使用習慣。用戶在接觸新產品時,已經養成了很多使用習慣。
那麼新產品的設計,
也應該在操作上與他們的習慣保持一致這樣就降低了理解成本,讓用戶快速上手
比如,所有App都是通過屏幕左上方的返回鍵返回上一層的,
當用戶想要返回時,根本不需要思考,手指會自覺的移動到屏幕左上方。
還有,星星的圖標代表收藏,向下的箭頭代表下載、右上方的箭頭代表分享等等。
這些就像自然規律一樣,不要輕易地去“扭轉乾坤”。

其次,利用現實場景和生活常識,降低思考負擔
比如搜狗輸入法的模擬鍵盤,和現實中的按鍵一模一樣;
基於重力感應的賽車遊戲,用手機操作跟平時開車的感覺是一樣的;
閱讀軟件模擬閱讀紙質書翻頁的效果,也是同樣的道理。

最後,融入一些心理暗示,暗示你立刻做決定
比如,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時候,屏幕上有一條上下移動的掃描線,
其實手機掃碼,根本沒有先後之分。但是有了一條掃描線,
就大大降低了用戶對掃描的理解難度,也能暗示你,抓緊時間趕緊掃描。


什麼是最好的設計呢?
最好的設計是“無意識設計”,也就是洞察用戶的潛在需求,
給他們一種“咦,你咋知道我想要這個”的親切感。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用那種長柄的拐杖傘,
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就發現,不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把購物袋掛在傘柄上。
可傘柄有弧度啊,袋子總往下掉。
於是他就在傘柄頂端設計了一個凹槽,拿來掛購物袋剛剛好。
你看,這就是“無意識設計”,可能用戶自己都想不起來有這習慣,
但一旦他有需要的時候,就會有“呀,你真懂我”的驚喜感。

再比如,發微信的過程中,如果你拍了照或者截了圖,
那張圖就自動出現在輸入框上方,點擊就能發送,不用再去圖片庫裡翻了。
這就是產品經理洞察到了你的潛在需求,給你一種驚喜感。

所以你看,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讓產品與情感相結合,才是好設計的關鍵。


本文源自:產品心理學潛意識三部曲
撰稿:谷悅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