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得到-科學-對科學來說,犯錯實在太重要了(可證偽性)

文章出處:對科學來說,犯錯實在太重要了


哲學家卡爾·波普有句話特別有名,他說,只有能證明自己是錯了的理論,才是科學的理論。聽起來不可思議吧?但其實還真是這樣,
對於科學而言,一個理論如果被證偽了,那反而是大好事,這意味著科學要有新的突破了。
最近,中科院研究員張雙南就在《中國國家天文》雜誌上寫了篇文章,
細數了那些因犯錯而導致科學發展的例子。

就拿近一百年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文課題來舉例,
除了一次與科學家所預料的一致之外,
其餘幾個,要嘛和他們最初預料的一點關係都沒有,要嘛乾脆和他們的想法完全相反。


比如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物理學認為,海拔越高,空中的放射性越弱。
結果他們在實驗中卻發現,隨著熱氣球上升,放射性反而是增強的。
那放射來自於哪裡呢?於是科學家就順藤摸瓜,發現了太空中無處不在的宇宙射線。


又比如,愛因斯坦發現,為了讓宇宙保持靜止,必須人為地在相對論中加進一個數。
後來,天文學家哈勃就想知道這個數加得到底有沒有道理啊,
於是他對宇宙中遙遠的星系進行了觀測。
結果這一看不得了,原來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相互之間飛快地分離,
就好像鑲嵌在一個膨脹的氣球表面一樣,宇宙根本不是靜止的。
你看,儘管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證偽了,科學家們卻發現了宇宙膨脹。


故事還沒結束呢。後來天文學家就想,這些星系是在相互遠離,
但它們是相互吸引的呀,因此分離的速度應該會下降。
結果他們的想法又被證偽了,這些星系分開的速度竟然越來越快。
這直接導致了當前物理學界最大謎題——暗能量的誕生,是不是很酷?

你看,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連犯錯都可以犯得這麼有價值。
對科學來說,犯錯實在太重要了,
因為它跟其他學科不一樣,是可以被證偽的,所以每次證偽,都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第一本給科學本質下定義的書叫《猜想與反駁》,
你知道它第一頁是怎麼寫的嗎? ——“我們所要做的一切是盡可能快地犯錯誤。”多精闢啊。


本文源自:《張雙南:仰望星空如何改變世界》
撰稿:李程遠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
來源:得到

------------
闡述科學的「可證偽性」。
哲學家卡爾·波普有句話特別有名,
他說,只有能證明自己是錯了的理論,才是科學的理論。
 
P.S. 標準的句子:
假如要證明我的理論錯,
除非先證明XXX(我理論的前提)是錯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