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得到-心理-用經濟學原理,讓壞人變好人

文章出處:用經濟學原理,讓壞人變好人

一個人做點好事兒並不難,難的是引導別人也做好事,
尤其是這個人還總是針對你,對你使壞。
最近,網絡作家霧滿攔江在一篇文章裡說,
要讓一個人棄惡從善只要想辦法讓他做件好事,就能增加他再做壞事的成本。
在經濟學上,這叫沉沒成本


舉個例子。唐朝有兩個高官叫姚祟和張說,這倆人是死對頭,都恨不得殺了對方。
有一天,姚崇真的要死了,擔心張說會報復姚家,怎麼辦?
這時,他把兒子叫過來,密授活命之策,說我死後,你先送給張說一大堆珍奇古玩,
再讓他幫我寫個墓誌銘。他收了這麼大禮,抹不開面子,肯定會寫的。
這樣,他就不會再加害你們了。為啥?
因為連墓誌銘都替人家寫了,就等於向姚祟示好,以後還怎麼下毒手報復他的家人?
最終,張說還真就上套了,但也來不及反悔,只好放過姚家。
你看,死姚祟算計了活張說,就是因為他看準了張說的人性弱點,先讓對方做點好事,
這樣他就不好意思撕下臉皮做惡人,索性好人做到底。


再舉個例子。有個小女孩,擠破腦袋考上了公務員,
可是單位有個資歷老一點的女同事,老是看她不順眼,橫豎挑毛病,
在背後給她穿小鞋、上眼藥。
這個小女孩在單位沒啥背景,沒人幫著撐腰,拿這位老同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最終怎麼辦呢?這個小女孩發現對方特別喜歡唱一種地方劇。
於是她就特意登門拜訪,說她也喜歡這種地方劇,
想請這位老同事指教指教,並想拜她為師。
這一下就把那位老同事給驚訝壞了,精神抖擻地唱了一晚上,教這個小女孩唱戲。
從那以後,兩人的關係大大改善,女同事再也不針對這個小女孩了,
還成為了女孩的保護神,主動出面替她爭取各種福利機會。
你看,兩人之所以由敵視變成了朋友,
就是因為,這位老同事覺得自己對女孩做了件好事兒,
覺得自己應該把這個好人的身份一直做下去。


反過來,要是你對壞人總是主動示好,他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壞
比如,西方有個很流行的小故事,說有個叫湯米的小朋友,在幼兒園被尼克打了。
媽媽給了湯米一塊蛋糕,說把這個蛋糕給尼克,你們就能成為朋友了。
可是沒過兩天,尼克又把湯米揍了個鼻青臉腫,為什麼呢?
因為熊孩子尼克,被湯米的媽媽培養成了一個小壞蛋,
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狠狠揍湯米一頓,就會有美味的蛋糕吃

所以說,把惡人變成好人,單純示好不管用,
最好的方法,是引導他做一件好事兒,用沉沒成本拖住他。
你看,懂點經濟學原理還是挺有用處的吧?


本文源自: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因為你不懂人性! !
撰稿:歸小無
來源:得到

------
主旨:
按經濟學上,人往往無法釋懷「沉默成本」的概念,
用「請他幫忙、請他指導」,而不是「主動示好」的方式,與之相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