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得到-教育-孩子犯錯,這樣做比批評更有效(正 反饋)

文章出處:孩子犯錯,這樣做比批評更有效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犯錯,要及時批評,不然他會意識不到自己犯了錯。
不過,最近親子專家楊杰在公眾號發文章說,
孩子有了錯誤不要指出來,關注他們進步的地方能讓他們更快地改正錯誤
她分享了三個故事。


先看第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寫字很慢,經常被老師單獨留下來輔導。
家長很在意這件事,就經常批評他太慢,這讓孩子很難堪,回頭老師再留下她,
她就跟家人撒謊,說她留下來幫同學了。
其實呢,家長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等於不停地告訴孩子“你比別人差”,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了
比如,這個家長跟孩子說,“別看一個字寫一個字,這樣多慢啊,要看一句寫一句”。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但孩子照做了之後,心裡還是憤憤不平。

不能指出錯誤,那家長該怎麼做呢?楊杰說,應該無條件關注孩子的進步。
比如,哪一天孩子寫作業稍微快了一點,就表揚一下他,“哎呀,真棒,只用了13分鐘,
比上次快了一分鐘呢,你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呢也行,
但我知道一個寫得更快的方法,我教給你吧?”這樣,孩子當然願意聽了。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接電話的。楊杰有個親戚的孩子,很喜歡接電話,
一來電話他接起來就扯著嗓子喊“你誰啊”,很沒禮貌,但不讓他接吧,他立馬就哭鼻子,
這讓全家人很頭疼。結果,楊杰只跟這孩子做了個遊戲,就解決了問題,她是怎麼做的呢?

她先問了孩子一個問題“你很喜歡接電話嗎?”
孩子點點頭。楊杰就說
“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話,你要學會了,以後家裡所有的電話都由你來接,好嗎?”
孩子當然高興的同意了。
於是,楊杰就教了他三句話:你好;你找誰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
後來每次接電話,孩子就說這三句,打電話的人都誇他懂事。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楊杰自己身上。
小時候,楊杰是家裡的“孩子王”,成天帶著許多弟弟妹妹玩耍,十來個孩子在一起,
難免會犯錯、吵架,作為姐姐,楊杰如果每天批評他們,
很可能用不了多久,這個小團體就分崩離析了。那麼,怎樣才能維護這個小團體的和諧呢?

楊杰總結出一套心法,
那就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微小進步,並及時用語言、表情、眼神來回應他們
發現錯誤不急著說,而是等一等,
等弟弟妹妹有進步的時候,肯定他一下,這樣,孩子的積極行為就把錯誤覆蓋掉了。
遇到非說不可的錯誤,楊杰就盡量用建設性的方式指出來,語氣很柔和,
這樣就能化解了孩子犯錯的尷尬,是一種低成本的改錯方式。

靠這套辦法,楊杰帶著十多個孩子玩得很嗨,大人們完全無法理解,
他們覺得帶一個孩子都煩得要命​​,為什麼楊杰帶十幾個孩子還這麼嗨呢?

楊杰解釋說,她琢磨出來的這套辦法,在心理學上叫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為什麼有效呢?
因為你盯著孩子的優點,孩子就感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這樣,他會主動去做有價值的事,來符合自己的身份。
如果孩子內心有完善自我的動力,就算有一些錯誤和缺點,他也很願意改正。

相反,
很多家長不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喝斥,這會傷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犯錯的時候,感覺自己不到父母的愛,這種痛苦會讓孩子用退縮保護自己,
以後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很容易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總而言之,孩子有錯誤,
直接批評指正未必是好選擇,不斷的給孩子正反饋,可能比批評更有效果

本文源自:讓孩子心悅誠服
撰稿:白潔
來源:得到

-----------------------
主旨:對於孩子犯錯,直接批評指正未必是好選擇,
不斷的給孩子正反饋,可能比批評更有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