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內參-藝術-日本設計風格同禪無關設計

出處:日本設計風格同禪無關設計


設計師朱鍔對日本的設計師和設計文化非常了解。
他在日本工作和生活過,也曾把包括原研哉在內的日本設計師的書翻譯成中文。
微信公眾號“景觀週”發表了一篇朱鍔的口述文章,
在其中,朱鍔說,大家對日本設計同禪之間的關係存在誤解,
“日本人其實對禪沒有什麼概念,禪這個東西可能是日本以外的人強加給他的。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人天天在說禪“。
原研哉和深澤直人這些設計師到中國,也會很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問他們禪的問題。


朱鍔解釋說,
其實日本的花道,茶道,劍道,風格的簡單和簡潔,
不是禪,是生死,因為資源只有這麼多。在
中國就不同,比如喝茶,說法會很多,講究工序和年份。
在中國,所有這些都需要有資源,才玩得起。
但日本沒有那麼多資源,沒有多餘的東西可以浪費,必須精緻。
所以,是這種環境影響了日本的思維方式,並且最終變成了習慣。


這種思維方式和習慣自然也會影響到日本的設計風格。
朱鍔說,
建築師安藤忠雄不是武士,
但是他的設計追求的那種利落的感覺,“跟刀口又有什麼區別呢?”
而且,不止安藤忠雄,隈研吾,老一輩的丹下健三,都是如此,只是呈現手法上有區別。
服裝設計師像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也是同樣,非常利落。
它也影響到了品牌比如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真正追求的是整理和秩序,
靠著這兩點,無印良品可以把商品賣到全世界。
朱鍔說:。
它把所有裝飾的成分減到最小,它不需要那些極具故事性的裝飾,
它的哲學是,當你把裝飾去掉,還原它的原型時,
東方的東西可以拿到西方賣,西方的東西也可以拿到東方來賣“。

因此,日本設計的極致和極簡,
是因為可選擇的材料太少,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材料裡做到極致。

朱鍔還提到,
很多中國人喜歡說,日本的這個是中國的,那個也是中國的,
這個說法前面必須加上“曾經”兩個字。而且,這個“曾經”已經找不回來了。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把它變成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最後你找回來的只是一個形式,就是一個古董。
這些東西在日本還留著,但代代相傳之後,它的體系跟中國已經沒有關係了,
所以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它所體現出來的是浪費不起,因為浪費不起,它就做得很乾淨。“

總之,設計師朱鍔認為,日本設計風格中的極致和極簡,和大家熱衷談論的“禪”關係不大。
極致和極簡,來源於日本這個國家的環境,影響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並最終變成了習慣。




-----------------------------
摘要:
日本人其實對禪沒有什麼概念,禪這個東西可能是日本以外的人強加給他的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人天天在說禪“。
原研哉和深澤直人這些設計師到中國,也會很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問他們禪的問題。
其實日本的花道,茶道,劍道,風格的簡單和簡潔,
不是禪,是生死,因為資源只有這麼多。在
中國就不同,比如喝茶,說法會很多,講究工序和年份。
在中國,所有這些都需要有資源,才玩得起。
日本沒有那麼多資源,沒有多餘的東西可以浪費,必須精緻。
所以,是這種環境影響了日本的思維方式,並且最終變成了習慣。

這種思維方式和習慣自然也會影響到日本的設計風格。
建築師安藤忠雄不是武士,
但是他的設計追求的那種利落的感覺,“跟刀口又有什麼區別呢?”
而且,不止安藤忠雄,隈研吾,老一輩的丹下健三,都是如此,只是呈現手法上有區別。
服裝設計師像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也是同樣,非常利落。
它也影響到了品牌比如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真正追求的是整理和秩序,
靠著這兩點,無印良品可以把商品賣到全世界。
“它把所有裝飾的成分減到最小,它不需要那些極具故事性的裝飾,
它的哲學是,當你把裝飾去掉,還原它的原型時,
東方的東西可以拿到西方賣,西方的東西也可以拿到東方來賣“。
日本設計的極致和極簡,是因為可選擇的材料太少,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材料裡做到極致。

很多中國人喜歡說,日本的這個是中國的,那個也是中國的,
這個說法前面必須加上“曾經”兩個字。而且,這個“曾經”已經找不回來了。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把它變成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這些東西在日本還留著,但代代相傳之後,它的體系跟中國已經沒有關係了,
所以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它所體現出來的是浪費不起,因為浪費不起,它就做得很乾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