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內參-溝通-方法:如何恰當地道歉

方法:如何恰當地道歉


哈麗特·勒納(Harriet Lerner)是美國當前最受歡迎的情感專家,
她曾經寫過三本有關情緒管理的暢銷書,30年累計銷量超過300萬冊。
公眾號“遠讀重洋”介紹了勒納最新出版的一本英文書
《道歉讓生活更美好》(why won't you apologize),
並從中總結了五種最不能讓人接受的道歉方式,以及什麼樣的道歉是更恰當的。

首先,都有哪些道歉方式最不能讓人接受呢?
第一,在對不起後面一定非要加一句“但是”。
這會讓道歉不真誠,意味著道歉一方在找藉口,在淡化自己的錯誤。
就算“但是”後面說得很有道理,也會讓道歉變得沒有效果。

第二,“你非要這么生氣,我也沒轍。
這麼說的人實際上就是不想道歉,他在逃避錯誤,把責任推給別人。

第三,“這幾件事情,哪件我做錯了”。
這是在把判斷的責任交給對方,實際上也是推掉了自己的責任,好像是對方在無理取鬧。

第四,只說“對不起”,不說具體原因。
光是“對不起”這三個字是沒辦法化解矛盾的。

第五,道歉之後要求對方馬上原諒。作者認為這簡直是低級情商的代表。
道歉後,要坦然面對結果。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瞬間原諒他人。

作者認為,恰當的道歉要滿足下面三個要素:
首先是意識到自己錯了,為錯誤負責;
其次是道歉時真誠反思,不轉嫁責任給對方;
最後是不出現上面提到的讓人無法接受的道歉方式。


那如何才能完成一次滿分道歉呢?作者給了幾點解決方案。
第一,明確道歉的目的為了恢復親密關係。
你要讓對方感受到重視,讓對方明白你是想要維護這段關係的。

第二,找到合適的時機。
有時候,道歉不是越快越好,因為對方可能在氣頭上。
作者建議,你可以等對方氣消了之後再道歉,或者是人比較少的時候去道歉。

第三,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說明自己本來可以怎麼做的更好。
承認錯誤只是開始,只有你講明白你本來可以怎麼做的更好,
對方才會覺得你認真思考了前因後果,才會感受到你的誠意。

第四,一定程度放大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說雙方都來承擔責任。
既然受傷的是對方,你多承認錯誤也是應該的。
如果你總是想和對方分清責任,對方會覺得很生分,不利於關係的修復。

最後,作者說,就算是一次很好的道歉,你也要做好對方不接受的結果。
不過,這不意味著你就要被動等待,你可以繼續找機會修復關係,贏回好感。



-----------------------------------
摘要:
哪些道歉方式最不能讓人接受呢?
1. 在對不起後面一定非要加一句“但是”
 這會讓道歉不真誠,意味著道歉一方在找藉口,在淡化自己的錯誤。
 就算“但是”後面說得很有道理,也會讓道歉變得沒有效果。
2. “你非要這么生氣,我也沒轍。”
 這麼說的人實際上就是不想道歉,他在逃避錯誤,把責任推給別人。
3. 說“這幾件事情,哪件我做錯了”
 這是在把判斷的責任交給對方,實際上也是推掉了自己的責任,好像是對方在無理取鬧。
4. 只說“對不起”,不說具體原因
5. 道歉之後要求對方馬上原諒

恰當的道歉要滿足下面三個要素:
1. 意識到自己錯了,為錯誤負責
2. 道歉時真誠反思,不轉嫁責任給對方
3. 不出現上面提到的讓人無法接受的道歉方式。

那如何才能完成一次滿分道歉呢?
1. 明確道歉的目的為了恢復親密關係。
 你要讓對方感受到重視,讓對方明白你是想要維護這段關係的。
2. 找到合適的時機。
 有時候,道歉不是越快越好,因為對方可能在氣頭上。
 你可以等對方氣消了之後再道歉,或者是人比較少的時候去道歉。
3. 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說明自己本來可以怎麼做的更好。
 承認錯誤只是開始,只有你講明白你本來可以怎麼做的更好,
 對方才會覺得你認真思考了前因後果,才會感受到你的誠意。
4. 一定程度放大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說雙方都來承擔責任。
 既然受傷的是對方,你多承認錯誤也是應該的。
 如果你總是想和對方分清責任,對方會覺得很生分,不利於關係的修復。
5. 就算是一次很好的道歉,你也要做好對方不接受的結果。
 不過,這不意味著你就要被動等待,你可以繼續找機會修復關係,贏回好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