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吃辣?
現在大街上的餐館,不是川菜,就是湘菜,讓人感覺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吃辣。
公眾號大象公會有篇文章,從飲食文化傳播的角度解釋了這個現象。
首先,飲食傳播的方向,一般都是從勞務輸出地區,傳入勞務輸入地區,
也就是說,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人,會把家鄉的飲食帶到富裕的地方。
因為打工的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是服務業,而服務業中門檻最低的是餐飲業。
所以,如果是四川人在外地開餐館,做的當然是四川菜了。
我們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流出排在前面的六個省,
分別是安徽、江西、重慶、貴州、四川、湖南。除了安徽,其他幾個省都喜歡吃辣。
像四川、湖南這些吃辣大省,打工的人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給人一種到處都在吃辣的感覺。
那為什麼富裕地區的飲食,只能在小範圍流行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富裕地區的人很少到外地開餐館,就算開在外地,也是高端菜系,
比如粵菜、滬菜、北京烤鴨等。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流行。
外國也一樣,發達國家也流行貧窮國家的飲食。
德國到處都是土耳其烤肉,
法國有很多北非阿拉伯人開餐館,在英國則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
其次,從傳播的角度來說,那些特徵比較強烈鮮明的東西,辨識度高,傳播方便。
辣味很刺激,你一下子就能記住了。
比如,
川菜的口味是麻辣,
貴州菜是酸辣,
湖南菜則是乾辣,
但你能簡單描述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或者麥當勞、肯德基的味道嗎?
而像日本料理、廣東海鮮這些菜,想簡單說一下它們的味道就更難了。
所以,辣味好描述,方便傳播,也是中國人的口味在變辣的原因。
另外,這篇文章還提到了歷史上的口味變化過程,也挺有意思。一共有兩點。
第一點,我們的口味其實和外部環境關係很大。
比如,工業革命前,食物很容易變質,放幾天就壞了,
所以那些食物短缺的地方,都會把吃的醃起來,所以口味比較重。
而那些不缺食物的地方,就很少把食物醃起來,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
第二點,在歷史上,窮人的口味和富人的口味確實不一樣。
因為刺激性調料能增強食慾,富人不追求這個。
古希臘有個美食家就說過,高級烹飪,就是要挑最好的食材,少放調料,保持原味。
如果喜歡吃調料,說明你很窮。但是,如果刺激的調料很稀有,情況就不一樣了。
古羅馬有個貴族就留下一個食譜,裡面有500多個菜,其中400多個都是關於調味的,
因為當時很難弄到調料,所以昂貴的調料就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徵。
中世紀的歐洲也是一樣,當時香料是奢侈品。
尤其是歐洲人開始從印度運香料之後,歐洲上流社會立刻變成了重口味。
當時歐洲貴族特別喜歡吃咖哩,比印度窮人口味都重。
直到後來香料變得便宜了,咖哩味在歐洲才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本文源自: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流行嗜辣,是因為窮?
撰稿:亞平寧
來源:得到
-------
主旨:
飲食傳播的方向,一般都是從勞務輸出地區,傳入勞務輸入地區,
換言之,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人,會把家鄉飲食帶到富裕地區。
川菜的口味是麻辣;貴州菜是酸辣;湖南菜則是乾辣。
人口從這些地方外移。
現在大街上的餐館,不是川菜,就是湘菜,讓人感覺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吃辣。
公眾號大象公會有篇文章,從飲食文化傳播的角度解釋了這個現象。
首先,飲食傳播的方向,一般都是從勞務輸出地區,傳入勞務輸入地區,
也就是說,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人,會把家鄉的飲食帶到富裕的地方。
因為打工的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是服務業,而服務業中門檻最低的是餐飲業。
所以,如果是四川人在外地開餐館,做的當然是四川菜了。
我們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流出排在前面的六個省,
分別是安徽、江西、重慶、貴州、四川、湖南。除了安徽,其他幾個省都喜歡吃辣。
像四川、湖南這些吃辣大省,打工的人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給人一種到處都在吃辣的感覺。
那為什麼富裕地區的飲食,只能在小範圍流行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富裕地區的人很少到外地開餐館,就算開在外地,也是高端菜系,
比如粵菜、滬菜、北京烤鴨等。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流行。
外國也一樣,發達國家也流行貧窮國家的飲食。
德國到處都是土耳其烤肉,
法國有很多北非阿拉伯人開餐館,在英國則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
其次,從傳播的角度來說,那些特徵比較強烈鮮明的東西,辨識度高,傳播方便。
辣味很刺激,你一下子就能記住了。
比如,
川菜的口味是麻辣,
貴州菜是酸辣,
湖南菜則是乾辣,
但你能簡單描述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或者麥當勞、肯德基的味道嗎?
而像日本料理、廣東海鮮這些菜,想簡單說一下它們的味道就更難了。
所以,辣味好描述,方便傳播,也是中國人的口味在變辣的原因。
另外,這篇文章還提到了歷史上的口味變化過程,也挺有意思。一共有兩點。
第一點,我們的口味其實和外部環境關係很大。
比如,工業革命前,食物很容易變質,放幾天就壞了,
所以那些食物短缺的地方,都會把吃的醃起來,所以口味比較重。
而那些不缺食物的地方,就很少把食物醃起來,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
第二點,在歷史上,窮人的口味和富人的口味確實不一樣。
因為刺激性調料能增強食慾,富人不追求這個。
古希臘有個美食家就說過,高級烹飪,就是要挑最好的食材,少放調料,保持原味。
如果喜歡吃調料,說明你很窮。但是,如果刺激的調料很稀有,情況就不一樣了。
古羅馬有個貴族就留下一個食譜,裡面有500多個菜,其中400多個都是關於調味的,
因為當時很難弄到調料,所以昂貴的調料就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徵。
中世紀的歐洲也是一樣,當時香料是奢侈品。
尤其是歐洲人開始從印度運香料之後,歐洲上流社會立刻變成了重口味。
當時歐洲貴族特別喜歡吃咖哩,比印度窮人口味都重。
直到後來香料變得便宜了,咖哩味在歐洲才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本文源自: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流行嗜辣,是因為窮?
撰稿:亞平寧
來源:得到
-------
主旨:
飲食傳播的方向,一般都是從勞務輸出地區,傳入勞務輸入地區,
換言之,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人,會把家鄉飲食帶到富裕地區。
川菜的口味是麻辣;貴州菜是酸辣;湖南菜則是乾辣。
人口從這些地方外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