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被資助的學生為何忘恩負義?
感想:會讓感覺是一種交易,所有的施恩有企圖的。
媒體曾報導過一件事,說有個企業家捐助了幾個大學生,
突然有一天,他不再捐助他們了,因為捐助的時候,企業家希望大學生每年寫一封信,
匯報一下自己的成績,但大學生沒寫,企業家覺得他們不懂感恩,連基本的感謝都不懂。
最近,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微信公眾號發了篇文章,
他說,不是大學生真的忘恩負義,
而是現在的捐助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被捐助人的自卑心理。
為什麼呢?武志紅舉了個他身邊的例子。
武志紅小的時候,村里有戶人家特別困難,全靠親戚接濟,
但是這家的孩子卻很討厭親戚,路上碰到了連招呼都不打。
村子裡的人說,這孩子忘恩負義。
實際上呢,親戚不停的資助,讓孩子覺得很自卑,他看親戚的言行舉止
,總覺得有種“我比你強”的意味,這讓他抬不起頭。
更可怕的是,村里的人也常常教育他,親戚這麼幫你,長大了一定要報恩啊。
所以他越來越厭惡親戚。
前邊說的大學生也一樣,大部分窮學生覺得自己虧欠了別人太多,
他們不願意直面別人為自己付出太多的事實,往往想辦法逃避。
可是這時企業家說,你向我匯報一下學習成績就可以了,
言外之意是我捐助你,你得達到我的要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這裡面藏了一點威脅,你達不到要求,我就結束捐助,窮學生的自卑心理顯然無法接受。
實際上,如果企業家希望捐助對象是有用的人,
那他們最好做好調查,而不是在捐助關係建立之後,再提這種隱形要求。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有兩個辦法。
一個辦法是善施分離,
也就是說,提供捐助的人和發放捐助的人不能是同一個人,
這個辦法的真正目的是,不讓捐助者和受助人建立直接的聯繫。
這樣,捐助者做了好事很高興,而受助者不必直面恩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
另一個辦法是幫助不露痕跡。
一些人際關係高手,幫助別人的時候會不著痕跡,
比如,三國時代的曹操很會幫別人,他把漢獻帝從戰亂地區迎回許昌,
派人送給漢獻帝很多東西,但是他沒說這是我送你的,
而是說這是你家以前寄存在我這的,
這樣漢獻帝就不會覺得有人情壓力,很自然的接受並從心底感謝。
所以你看,幫助人也是要講方式的,方式對了就皆大歡喜,
方式不對會讓被幫助者內心很掙扎,甚至看起來忘恩負義。
本文源自:感恩為什麼那麼難?
撰稿:王海
來源:得到
----------
主旨:
為什麼企業家資助大學生之後,
希望該學生每年寫一封信,匯報一下自己的成績,
但他們連寫都不寫,最基礎的感謝都沒有。
以心理學角度來說:
你達不到要求,我就結束捐助,
窮學生的自卑心理顯然無法接受。而最好的資助方式是:
1. 善施分離:例如透過慈善單位,而不透漏捐款人是誰。
2. 幫助不露痕跡
感想:會讓感覺是一種交易,所有的施恩有企圖的。
媒體曾報導過一件事,說有個企業家捐助了幾個大學生,
突然有一天,他不再捐助他們了,因為捐助的時候,企業家希望大學生每年寫一封信,
匯報一下自己的成績,但大學生沒寫,企業家覺得他們不懂感恩,連基本的感謝都不懂。
最近,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微信公眾號發了篇文章,
他說,不是大學生真的忘恩負義,
而是現在的捐助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被捐助人的自卑心理。
為什麼呢?武志紅舉了個他身邊的例子。
武志紅小的時候,村里有戶人家特別困難,全靠親戚接濟,
但是這家的孩子卻很討厭親戚,路上碰到了連招呼都不打。
村子裡的人說,這孩子忘恩負義。
實際上呢,親戚不停的資助,讓孩子覺得很自卑,他看親戚的言行舉止
,總覺得有種“我比你強”的意味,這讓他抬不起頭。
更可怕的是,村里的人也常常教育他,親戚這麼幫你,長大了一定要報恩啊。
所以他越來越厭惡親戚。
前邊說的大學生也一樣,大部分窮學生覺得自己虧欠了別人太多,
他們不願意直面別人為自己付出太多的事實,往往想辦法逃避。
可是這時企業家說,你向我匯報一下學習成績就可以了,
言外之意是我捐助你,你得達到我的要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這裡面藏了一點威脅,你達不到要求,我就結束捐助,窮學生的自卑心理顯然無法接受。
實際上,如果企業家希望捐助對象是有用的人,
那他們最好做好調查,而不是在捐助關係建立之後,再提這種隱形要求。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有兩個辦法。
一個辦法是善施分離,
也就是說,提供捐助的人和發放捐助的人不能是同一個人,
這個辦法的真正目的是,不讓捐助者和受助人建立直接的聯繫。
這樣,捐助者做了好事很高興,而受助者不必直面恩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
另一個辦法是幫助不露痕跡。
一些人際關係高手,幫助別人的時候會不著痕跡,
比如,三國時代的曹操很會幫別人,他把漢獻帝從戰亂地區迎回許昌,
派人送給漢獻帝很多東西,但是他沒說這是我送你的,
而是說這是你家以前寄存在我這的,
這樣漢獻帝就不會覺得有人情壓力,很自然的接受並從心底感謝。
所以你看,幫助人也是要講方式的,方式對了就皆大歡喜,
方式不對會讓被幫助者內心很掙扎,甚至看起來忘恩負義。
本文源自:感恩為什麼那麼難?
撰稿:王海
來源:得到
----------
主旨:
為什麼企業家資助大學生之後,
希望該學生每年寫一封信,匯報一下自己的成績,
但他們連寫都不寫,最基礎的感謝都沒有。
以心理學角度來說:
你達不到要求,我就結束捐助,
窮學生的自卑心理顯然無法接受。而最好的資助方式是:
1. 善施分離:例如透過慈善單位,而不透漏捐款人是誰。
2. 幫助不露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