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得到-邏輯-你相信的未必真可信

文章出處:你相信的未必真可信


我們都知道,在信息氾濫的今天,我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裡看到各式各樣的文章,
而且一個個標題還都很唬人,像是什麼“可怕的真相啊“,”不看後悔一輩子”啊,
都不用點開看,我們就能確定這是低級的謠言。
但是,有些加引號的謠言你是分辨不出來的,
比如你自己相信的東西,也可能是謠言,只不過是你沒有發現而已。這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營銷達人小丹尼的一篇文章給我們講了講,
為什麼我們自己相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我來給你說一說。


首先,文章提出了兩個我們自己也不可靠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總是會忽略真正有效的信息
一方面,專注沒錯,但是我們會因為太專注而造成認知局限,也就是該注意的沒有注意到。比如康奈爾大學有一位心理學家就做過一個實驗:
讓所有參加者看一段籃球隊傳球的視頻,然後分成兩組,第一組需要數出傳球的次數,
第二組沒有任務。最後,經過統計,第一組因為全神貫注地數次數,
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注意到畫面裡有一個撐傘的女人走來走去;
而第二組呢,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個撐傘的女人。
所以你看,專注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時候會導致人的意識受到局限。

另一方面呢,有時候我們所以為的原因並不是真正的原因。什麼意思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稻草人謬誤”
簡單的說就是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還以此為基礎攻擊別人。
比如有人說“國家應該投入更多的預算來發展教育行業”,
隔壁老王就回復:“想不到你這麼不愛國,居然想減少國防開支,讓外國列強有機可乘!”
在這裡,隔壁老王就犯了“稻草人謬誤”的錯誤。
因為人家只是說要投入更多預算來發展教育,並沒有說國防開支就應該削減,
老王就是用自己歪曲後的觀點去批判別人。
所以你明白了吧,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抓住了一個干擾因素,
其實呢,這個因素並不是這個問題最大的障礙。


說完了第一個原因,我們會忽略有效的信息,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有時候會找不到真正的信息點在哪裡
比如有這樣一個心理學測試:給你一串數列“2-4-6-8”,
讓你猜一下這個數列符合什麼規則,
大多數人都會直接脫口而出,這不就是高中學過的等差數列嗎?
而且還胸有成竹,認為這個答案一定對。
其實還真未必,測試的時候,心理學家宣布的正確答案其實是:
任意四個遞增的數字。也對啊,2,4,6,8,可不就是遞增的四個數字嗎?
那為什麼90%的人都會直接猜是等差數列呢?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先提出一個自己確信的答案,
然後蒐集相關證據想進一步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他們忘了找反例來驗證自己最開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就扼殺了其他答案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找不到信息的關鍵,
是因為一開始就錯了,然後陷入了自以為正確的自我論證過程中。

那麼,既然忽略信息和找不到關鍵信息都可能讓我們犯錯,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別擔心,我們有三個辦法,分別是懷疑常識尋找反例分解問題

我們先說說第一個方法,懷疑常識
很多看上去合理的常識往往缺乏證據。
舉個例子,美國公立小學和中國小學都有“留級制度”,
就是如果一個小學生成績不達標就不能進入下一年級。
很多人都認為這符合常識,事實上它並不合理。
因為現在已經有超過55篇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制度只會帶來負面影響,
可是沒有一項嚴謹的研究表明它有正面效應。
你想啊,學校裡留級生越來越多,
學生在校的就讀時間就會延長,就需要更多的師資和其他資源;
而且,留級生經常因為心懷不滿去欺負同班同學,老師根本管不過來。
所以,當你認為某件事情是常識的時候,你需要懷疑這個常識是不是真的成立。


接下來我們說說第二個方法,尋找反例。什麼叫主動尋找反例呢?
再舉個例子,職場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就是別讓領導做問答題,要讓領導做選擇題。
所以如果一項提案已經放到了領導的辦公桌上,往往就已經有大量的正面數據支撐。
但其實,
領導有時候也需要質疑為什麼缺乏反例,這不是找茬,而是一種證明結論的必要措施。
就是說,如果你看到的建議都沒有反例數據,你就需要亮起紅燈,警惕是不是漏掉了什麼。


最後我們說說第三個方法,分解問題。分解問題可以幫助搞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
舉個例子。弗吉尼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讓參加者們自己預計,自己在未來三天的情緒和喜歡的球隊比賽輸贏有什麼關係?
結果95%的人認為,自己未來幾天開心還是不開心,就取決於比賽結果了。
但是,當研究人員讓他們羅列出未來三天將會發生的其他十幾件事之後,
他們卻發現,自己會不會開心其實不太可能受比賽結果影響,
所以最後只有17%的人堅持認為最開始的想法。
所以說,通過分解一個問題,
可以讓大部分人意識到一些容易了解、但之前沒有加以利用的信息。

以上就是小丹尼的分析。
這樣看來,如果我們能多注意去懷疑常識、尋找反例、分解問題,
那我們犯的錯誤也許就能夠比別人少一些。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小丹尼”(為什麼張小龍、李善友、和菜頭都愛說“自己是錯的”?
三個測試證明“我們也是錯的”)
稿:曾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兩個我們自己也不可靠的原因
1. 我們總是會忽略真正有效的信息
(1)視盲現象
(2)稻草人謬誤:所以為的原因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2. 有時候會找不到真正的信息點在哪裡
 造成一開始就錯了,然後陷入了自以為正確的自我論證過程中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別擔心,我們有三個辦法,分別是懷疑常識,尋找反例和分解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