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得到-工業-文具史也是人類文明史

文章出處:文具史也是人類文明史


這條音頻說的是,小小的文具盒,竟然可以帶我們時空漫遊,縱覽人類文明。

如果我告訴大家說,咱們平時每天幾乎都在使用的文具,
它們的發展史,等同於人類文明發展史,你是不是覺得我瘋了?
一根筆、一塊橡皮、一枚曲別針……這些不起眼的文具,
怎麼可能跟人類文明這麼宏大的事兒扯上關係呢。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英國作家沃德用一本書,告訴了我們這是真事。
在新書《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中,
他明確指出“文具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

小小的文具,怎麼影響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呢?
如果我們把文具發展史分成四個階段來看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哪四個階段呢?

第一個階段是,以自然為載體的原始時期
這個階段,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所以,人類文明的表現形式,
大多數都是圖像、雕塑或者符號。
如說,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山洞裡,用顏料留下的大量圖畫和手印,
給我們展示了7000多年前,狩獵採集部落的生活痕跡。
這些信息的傳播載體,是自然界的岩石和山洞,
用來記錄的工具是木棍和石頭,可以說這些就是最早的文具了。


第二個階段是,以動物和土地製品為載體的蠻荒時期。
在這個階段,人類文明已經產生了相對固定的文字,
比如說甲骨文、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什麼的
同時,由於生產力水平發展了,這一階段的文具也就跟著有了進步,
人類不再以自然岩石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了,
而是用鋒利的刻刀,把它們雕刻在動物的皮毛、泥板、石板這種,
容易保存又方便取用的工具上。
像中國早期的甲骨文,就把信息刻在烏龜殼上,
再比如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就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第三個階段是,以紙筆為載體的文明時期。
一開始是獸皮、絲綢、竹簡這些更便攜的工具,
取代了泥板、石板,成了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
後來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並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原材料從廢布、秸稈變成了木材,
工藝也更複雜、專業,生產出來的紙張越來越精細。
紙張的方便耐用,讓它慢慢變成了文化傳播中相對固定的載體。
除此以外,記錄工具在這個時期也有很大發展。
比如說,中國人發明的毛筆,古埃及和波斯人將削尖了的蘆葦稈當筆使,歐洲人的鵝毛筆。
再到後來,歐洲人又發明出鉛筆、鋼筆、圓珠筆、簽字筆這一系列好用的工具,
人類記錄信息就更方便了。隨著載體和記錄工具的大發展,
這個時期裡,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也更為劇烈和頻繁,人類文明空前繁榮。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以數字為載體的科技時期。 
1956年,IBM公司研發了全球第一個硬盤,僅有5兆字節,
體積卻有兩個冰箱那麼大,重量超過一噸。但發展到現在,存儲容量幾乎已經沒有上限了。從第一部計算機誕生開始,已經預示了人類文明傳播的大繁榮時代。
現如今,我們已經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萬物互聯讓文化和思想的交流都呈現出全球化的特點,交流的寬度和深度也更廣泛。
這個階段的載體以晶體管、硬盤和互聯網為主,鍵盤、鼠標成了記錄工具。

因此可以說,文具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
 《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這本書,通過幽默的語言、精彩的故事,
給我們講了筆、紙、尺、膠水、訂書機,
甚至便利貼、曲別針這些日常辦公用品的前世今生。
比如書裡說,我們常用的曲別針,你可能不知道,
它竟然代表著挪威人團結一致、抵抗侵略軍的故事。

所以作者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得益於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和碰撞,
而記錄載體和記錄工具,是影響各種文化交流深度和廣度的必要條件。
歷史永遠也不會拋棄這些曾經輝煌過的文具。
因為文具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人類文明的拐杖,支撐著它不斷發展進步。




本文源自:[英]詹姆斯·沃德《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文具是這樣改變人類文明歷史的》
音頻稿:桃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文具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
如果我們把文具發展史分成四個階段來看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一個階段是,以自然為載體的原始時期。
 這個階段,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所以,人類文明的表現形式,
 大多數都是圖像、雕塑或者符號
第二個階段是,以動物和土地製品為載體的蠻荒時期。
 在這個階段,人類文明已經產生了相對固定的文字,
 比如說甲骨文、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什麼的。
 像中國早期的甲骨文,就把信息刻在烏龜殼上,
 再比如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就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第三個階段是,以紙筆為載體的文明時期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並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原材料從廢布、秸稈變成了木材,
 工藝也更複雜、專業,生產出來的紙張越來越精細。
 紙張的方便耐用,讓它慢慢變成了文化傳播中相對固定的載體。
 除此以外,記錄工具在這個時期也有很大發展。
 比如說,中國人發明的毛筆,

 古埃及和波斯人將削尖了的蘆葦稈當筆使,歐洲人的鵝毛筆。
 再到後來,歐洲人又發明出鉛筆、鋼筆、圓珠筆、簽字筆這一系列好用的工具,
 人類記錄信息就更方便了。隨著載體和記錄工具的大發展,
 這個時期裡,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也更為劇烈和頻繁,人類文明空前繁榮。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以數字為載體的科技時期
 1956年,IBM公司研發了全球第一個硬盤,僅有5兆字節,
 體積卻有兩個冰箱那麼大,重量超過一噸。

 但發展到現在,存儲容量幾乎已經沒有上限了。

額外:
我們常用的曲別針,你可能不知道,
它竟然代表著挪威人團結一致、抵抗侵略軍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