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得到-工業-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

文章出處: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


說起工業革命為什麼最先在英國發生,
我們一般會想到製度啊、經濟啊或者技術啊這些原因。
比如說,自由市場制度的確立,讓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或者是蒸汽機的發明什麼的。
沒錯,這些都是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英國的必要條件。
但學者何帆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其實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英國,
是因為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煤炭資源”。為什麼這麼說呢?


最開始的時候,英國在工業化發展方面並不是第一,荷蘭就走在了它前面。
16世紀那會兒,荷蘭面臨著森林資源的枯竭,所以就開始用煤礦代替木材。
因為有了大量豐富、廉價的燃料,
荷蘭的釀酒業、磚瓦製造、亞麻製作和房屋乾燥之類的高熱耗工業,
都成功發展起來了,荷蘭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後來呢,因為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較高的工資水平,
而工人的高工資又讓荷蘭的企業家進一步去追求資本密集型的​​投資,
又讓工業化有了進一步深化,可以說形成了良性循環,
但沒想到好景不長,荷蘭的煤礦主要是泥煤,質量和儲量都沒法兒繼續支撐下去。
所以,工業革命這頭把交椅最後還是拱手讓給了英國。


實際上同一時期的英國,也受到能源不足的糾纏。
一方面做飯、取暖、蓋房子,這些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燃料,
另一方面森林資源又嚴重不足,樹都快被砍沒了。
在兩面夾擊下,英國人就只能去尋找新能源來替代舊能源。
和荷蘭人一樣,他們找的也是煤炭,
比荷蘭人幸運,英國的煤礦大多數是露天煤礦,不僅儲量豐富,而且開採成本也低。

不單如此,英國的煤礦大多數都靠河邊,很容易運出去,
這麼一來,在煤炭運輸上的成本也低,又進一步促進了煤炭資源開採。
數據顯示,1700年,英國年煤炭產量相當於世界其他所有國家採煤總量的5倍。
到了1800年,英國每年的煤炭產量又比100年前漲了5倍。
這也就是說, 17世紀和18世紀,在煤炭開採上,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跟英國相提並論了。


用上了煤的英國,不需要種樹了,土地就可以拿來種糧食和養牲畜。
這些節約下來的土地,正是英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的有力保障。

工業革命首先獲益於農業的發展,它為工業革命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煤炭的使用,使英國農業有了顯著發展。
1550年那會兒,絕大多數英國人仍然生活在農村,靠種地為生,
但到了1800年,英國成年男性勞動力裡,
只有40%的人從事農業,這個比例在所有歐洲國家裡是最低的。


有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麼土地多了,農民反倒少了呢?
這跟15-17世紀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有關。
因為羊毛的價格不斷上漲,讓10英畝牧場的收益超過了20英畝耕地的收益,
所以大量的土地被商人用來建牧場,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只能去工廠裡工作。
這恰好又為英國的工業化生產,貢獻了大量廉價勞動力,又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說,如果沒有煤,蒸汽機這種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設備就不會出現,
英國也就不可能走上現代工業化的道路,進而成為工業革命的發端。

本文源自:公眾號“何帆研究室”(為什麼工業革命先在英國出現?)
稿:桃子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