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得到-中史-張之洞上奏摺有玄機

文章出處:張之洞上奏摺有玄機


在之前的音頻中,講了張之洞和張佩綸的故事。
這兩個人都是慈禧的寵臣,也都是言官出身。
慈禧看他們能說會道,就把他們調到實務一線,
結果處境如此相似的兩個人發展大不相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張之洞成了封疆大吏,而張佩綸卻被貶為庶民,流放邊疆。
今天咱們單獨說說張之洞這個人,看看他到底憑的是什麼本事,
可以步步高升,獲得慈禧的青睞。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會對今天身處職場中的我們如何給領導提意見帶來啟發。


根據歷史學家雷頤老師的研究,後來張之洞之所以轉變的那麼順利
其實從他在“清流黨”時期給慈禧怎麼上奏摺就能看得出來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次,
是他和另外一位大臣不迴避慈禧的威嚴,據理力爭,讓慈禧改變了原來的決定。
咱們知道,慈禧是誰啊,一把手,這一把手決定的事,哪是那麼好改變的?
張之洞是怎麼做的呢?

話說有這麼一年的中秋之前,慈禧讓太監給她的妹妹去送食盒。
可按規定,太監出宮,是不許走午門的,再說,這事也沒有事先通知,
到了把守午門的護衛軍那裡,護軍按照慣例不肯放行。
作為慈禧太后的眼前人,太監哪吃過這一套啊,護軍不放行就要硬闖,
一來二去就發生了推搡。結果那太監直接把食盒一扔,跑回去向慈禧告狀去了。

慈禧一聽,勃然大怒,這打狗也要看主人啊。慈禧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他命令總管內務大臣和刑部一起嚴懲護軍,首犯要辦成死罪,
其他的,監禁的監禁,流放的流放。

這麼處理,朝野上下哪裡服氣啊,尤其是那些善於議論朝政的清流黨們。
經過幾番交涉,慈禧才同意把所謂首犯的死罪免了,可是嚴懲卻不能免。大臣們還是不服。
這裡面,就包括張之洞。可張之洞不服歸不服,並沒有急著出手。


這事發生了沒多久,宮裡發生了兩件事讓張之洞覺得,可以出手了。什麼事呢?
第一件是內務府施工的時候,
在慈禧常去的長春宮天棚發現了大包黑火藥和火柴,很可能是要謀殺慈禧。
這哪裡還得了啊,可因為門禁鬆弛,根本查不出是什麼人幹的。
在這件事上,太監起碼有失察的責任。

第二件事說起來就更荒唐,有一天慈禧在宮裡正準備吃飯的時候,
聽見外面有咳嗽聲,這不符合宮裡的規矩,再一看,咳嗽的人是個平民老漢,
一邊拿著個煙袋抽煙,一邊咳嗽吐痰。
慈禧有什麼反應,咱不用想也能猜到。
結果讓手下拿住那老漢一問,這人還真沒什麼背景和陰謀,
就是因為認識一個太監,想進皇宮來開開眼界,就被帶了進來。
咱們放下這老漢被處死了不說,來說說說慈禧處罰的其他人,
太監也不必說啦,肯定要受罰,
問題是,這一次,守城的護軍又受到懲罰,理由是玩忽職守,隨意放人進宮。

這兩件事一發生,張之洞就開始給慈禧寫奏摺,
在奏摺裡,張之洞隻字不提之前受到冤屈的午門護軍,
只說宮內安全隱患的嚴重後果,然後提出兩點建議
當時恭親王看了這封奏摺,讚歎不已,對身邊的人說: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奏摺呢。
那麼,張之洞的兩點建議是什麼呢?


第一:對涉案太監一定要嚴加懲辦。
第二:對太監,一定要嚴加管束,讓他們遵從相關禁令。

慈禧雖然蠻橫,可是並不笨,一看張之洞這奏摺,就明白張之洞在說什麼,順坡下驢,
減輕了之前對於護軍的處罰,同時也處罰了她派出給妹妹送食盒的那個太監。

我們來看,張之洞的奏摺好在哪裡呢?

第一,表明了出發點是為了慈禧,咱們想啊,這宮內存在安全隱患,誰最危險?
當然是慈禧,張之洞說後果嚴重,
表明自己擔心的是慈禧安危,這讓慈禧看了就會覺得舒服。

第二呢,充分考慮到慈禧的面子,
不說具體人的對錯,只說事情的是非,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你要是慈禧,這樣的奏摺會不准嗎?
正是因為張之洞這種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的思維方式,
讓他在出任實務官員之後一路青雲直上。

在這點上,咱們之前提到的張佩綸,跟張之洞可沒法比,所以他也就沒有張之洞那麼好的官運了。到底怎麼回事呢?咱們明天接著講。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二張的命運)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張之洞之所以官運亨通,就在於逢事,
不說具體人的對錯,只說事情的是非,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