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內參-醫健-我們每天都要運動嗎

出處:健康:我們每天都要運動嗎


經常運動對身體當然有好處,但是堅持運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每天都要運動嗎?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介紹了7月24日《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獻綜述,
標題是《關於每天都要運動的真相》。

首先說一下運動的頻率,也就是我們需不需要每天都做運動。
文章引用了在歐洲做的一個超過63000人的超大型調查。
這項調查發現,人們不用每天都做運動。
研究表明,如果每週累積能做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很好了。
而這150分鐘的運動是一天做、兩天做還是每天做,效果差別並不大。


其次是運動的場所。文章說,從短期來看,
運動最大的目的就是讓你每天有足夠的活力和精力,去處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所以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盯著健身房,
而要關注兩個你待的時間最長的場所——公司和家。

在公司運動,是為了保證下午的狀態。 
《職業衛生心理學》期刊的一篇文獻指出,在公司吃完午飯後來一次15分鐘的散步,
就能讓人有效地恢復狀態,下午工作時注意力更集中,不那麼容易累。
除了恢復狀態,運動對調節心情也有幫助。 
《應用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白天運動達到一定量,回家後心情也會更好。
拿散步來說,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精準的數據,走到10500步,愉悅心情的效果最好

說完了在公司的運動,再說一下回家的運動。
晚上在家裡運動的目的,是讓身體上的疲勞得到緩解,經過晚上的休息,
第二天有一個好狀態。所以,晚上在家裡要做能夠緩解壓力的運動。
這裡推薦的運動是瑜伽,同樣也是做15分鐘就好。 
《免疫學前沿》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
壓力會導致健康狀態的下降、心情的抑鬱,相對應的基因也會產生變化。
而瑜伽,可以逆轉這種變化。
因為我們身體內的基因活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既有對身體有害的活動,
也可以人為建立起有益的基因活動。如果每天都刻意培養健康的習慣,
就可以創造一種健康的基因活動模式,讓身體進入正向循環。


--------------------
摘要:
1. 運動的頻率
 人們不用每天都做運動。
 研究表明,如果每週累積能做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很好了。
 而這150分鐘的運動是一天做、兩天做還是每天做,效果差別並不大。
2. 運動的場所
 運動最大的目的就是讓你每天有足夠的活力和精力,去處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所以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盯著健身房,
 而要關注兩個你待的時間最長的場所——公司和家
 在公司運動,是為了保證下午的狀態。
 《職業衛生心理學》期刊的一篇文獻指出,在公司吃完午飯後來一次15分鐘的散步
 就能讓人有效地恢復狀態,下午工作時注意力更集中,不那麼容易累。
 除了恢復狀態,運動對調節心情也有幫助。
 《應用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白天運動達到一定量,回家後心情也會更好。
 拿散步來說,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精準的數據,走到10500步,愉悅心情的效果最好
 而回家的運動,晚上在家裡要做能夠緩解壓力的運動。
 這裡推薦的運動是瑜伽,同樣也是做15分鐘就好。
 《免疫學前沿》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
 壓力會導致健康狀態的下降、心情的抑鬱,相對應的基因也會產生變化。
 而瑜伽,可以逆轉這種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