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內參-教育-馬雲的教育觀

出處:馬雲的教育觀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對教育一直很有興趣。馬雲創業前做過大學老師,
他還曾公開表示過,退休後想回去做老師。
除此之外,他在2015年3月創辦了針對創業者的湖畔大學,號稱要做300年的大學;
2015年9月,馬雲啟動了鄉村教師計劃,說下半輩子希望做鄉村教師代言人;
然後,2017年,阿里巴巴合夥人出資創辦了一所覆蓋幼兒園、
小學和初高中的15年制私立學校雲谷學校。

7月13日,馬雲在《新鄉村領導力課堂》上發表了一個演講,
集中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理解,包括對校長的理解、對學校的理解、對孩子教育的理解、
他理想中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模式等。 《南方周末》整理編輯了他的演講。


首先,馬雲解釋了自己為什麼要選擇做鄉村校長培訓。
鄉村校長計劃是馬雲鄉村教育計劃的一部分,在2016年7月正式推出,預計10年投入兩億元。
馬雲的理由是,按照木桶理論,一個國家的先進程度,是由最薄弱的地方決定的,
所以,農村教育非常重要。他說,決定9000萬農村學童的是370萬鄉村教師,
決定鄉村教師是否願意留下來的是校長
 “(鄉村教師)前幾年還有410多萬,這幾年流失了40多萬。
據調查,60%以上流失的原因是校長問題”;“好校長能把老師激勵得很好,
把學校治理得很好,讓老師把精力花在孩子們身上,學校就能形成正循環。”

同時,校長又很難做。用馬雲的話說,
“管任何一所鄉村學校,都是一個創業的經歷,吃喝拉撒住,什麼都得考慮。”
所以,他希望能把一些校長應該有的基本領導力、管理能力帶給校長。
 “一個校長如果做得好,二十年內至少會影響兩百個老師,
每一個老師一輩子至少影響兩百個學生,這樣下去,整個體係就會好起來。
要真正幫助9000萬鄉村學生,就要幫助370萬的鄉村教師,
要幫助370萬的鄉村教師,就要幫助20萬的校長們。”


馬雲對鄉村校長的定義是,“鄉村教育家”,“不要覺得管的就是課堂,
你應該影響這一片的文化和教育,要有這種擔當”。
馬雲還建議,校長的工作,至少60%到70%要調整過來,
要學習如何激勵老師,要去考慮學校的方向和辦學思想。 “
一個真正優秀的校長,永遠把耳朵天線打開,老師高不高興,他能感覺出來。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情商要極高,能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並且能溝通;
智商要高,校長應該有的知識結構要有;愛商要高,要真正希望別人好。”

談完對校長的理解,馬雲接著談了自己對學校的理解。
他說,中國學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學校千篇一律。
但,只有每個學校不一樣,家長才有可能因為孩子的特長和喜愛,去選擇不同學校。
而學校的不同風格,其實也是因為校長的思考不同,
然後去找不同老師,發展不同教學風格。

馬雲以阿里巴巴為例,阿里巴巴跟騰訊、百度這些公司就不一樣,
而且,不是為不一樣而不一樣,而是“我們就是我們”,“
要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又必須適應整個社會,不是變成另類。”


第三方面,馬雲談了自己對孩子教育的看法。
馬雲說,他希望教育能讓孩子保持強大的好奇心,而不是消滅掉孩子的好奇心。
因為,這個世界變化非常大,不能把自己的門關起來。

此外,教育要讓孩子有學習的能力。
因為現在知識更迭速度很快,無論學了多少,永遠也不夠,學習能力才重要。
孩子應該通過體育運動如足球和籃球去學習團隊合作,
通過音樂和繪畫去培養想像力,通過下棋去學會失敗和取捨,懂的格局。

馬雲說:“我不相信懷才不遇這一說。懷才不遇是沒有的,
(除非)有人有一點才,但有種混蛋脾氣。有才有德有能,有好奇心的人,
一定能找到機會。人生有多少機會啊!每個領域都有。”


接著,馬雲說,如果讓他設計教學模式,他認為教育的各個階段,都應該學什麼。

幼兒園小學首先要讓孩子學跳舞、唱歌、運動和畫畫。
 “文化是種子,要種下去;要讓他熱愛運動”。
小學時,要做價值觀的培訓,他希望小學能有1000個東方經典故事、1000個西方經典故事,
東方和西方價值觀都學習一些。中學時孩子正是活動力強的時候,要學會紀律性。
高中則要培養興趣,要知道自己未來想幹什麼,而不是一門心思準備高考。
然後,“大學要學習知識結構,研究生要學習研究的方法,
博士生要真正懂得人生的哲學道理,要用哲學思考問題”。

馬雲說:“人生的軌跡基本上是這樣。幼兒園的時候埋下熱愛的基因,
小學有價值觀,中學有紀律性,大學有知識結構,
然後把追求知識的好奇心加起來,你會像海綿一樣。這是我想做的教育。”


最後,馬雲重申了一下他在很多場合提到過的,他對知識、智商、情商和愛商的觀點。
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學習,
因此,如果把孩子變成學習機器,可能就會被機器取代。
孩子要有情商、智商和愛商三樣東西,才會有出息。 “情商是把知識變成動能。情商是靠玩出來的,是吵架吵出來的。
沒情商的人,知識很多,但不會跟人家聊天交流​​,不會交朋友,不會找人幫忙,
不會去幫別人忙,這些人有什麼用”;
“愛商是對文化、對天下、對大家的思考”,
要培養孩子們的擔當精神,孩子們對昨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和未來的事情都要有擔當。


以上就是馬雲對教育的理念。
當然,他也說,自己並非是專家,只是站在一個做企業的人的角度,來提一些想法。
作者:李翔


------------------------
摘要:
教育能讓孩子保持強大的好奇心,而不是消滅掉孩子的好奇心。
因為,這個世界變化非常大,不能把自己的門關起來。
此外,教育要讓孩子有學習的能力。
因為現在知識更迭速度很快,無論學了多少,永遠也不夠,學習能力才重要。
孩子應該通過體育運動如足球和籃球去學習團隊合作,
通過音樂和繪畫去培養想像力,通過下棋去學會失敗和取捨,懂的格局。

幼兒園小學首先要讓孩子學跳舞、唱歌、運動和畫畫。
“文化是種子,要種下去;要讓他熱愛運動”。
小學時,要做價值觀的培訓,小學能有1000個東方經典故事、1000個西方經典故事,
東方和西方價值觀都學習一些。中學時孩子正是活動力強的時候,要學會紀律性。
高中則要培養興趣,要知道自己未來想幹什麼,而不是一門心思準備高考。
然後,“大學要學習知識結構,研究生要學習研究的方法,
博士生要真正懂得人生的哲學道理,要用哲學思考問題”。

馬雲說:“人生的軌跡基本上是這樣。幼兒園的時候埋下熱愛的基因,
小學有價值觀,中學有紀律性,大學有知識結構,
然後把追求知識的好奇心加起來,你會像海綿一樣。這是我想做的教育。”

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學習,
因此,如果把孩子變成學習機器,可能就會被機器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