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內參-理財-方法:如何更明智地花錢

出處:方法:如何更明智地花錢


錢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可以說所有人都思考過和錢有關的事,自己有多少錢,要花多少錢,怎麼才能賺更多的錢。
如果多關心錢,就能讓我們更明智地花錢,那倒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事實正好相反,大量行為經濟學的研究表明,
人性的特點讓我們在很多時候在金錢方面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裡(Dan Ariely),是暢銷書《怪誕行為學》的作者。
他和美國作家傑夫·克萊斯勒(Jeff Kreisler)合寫了一本新書,
名叫《美元與感覺:我們如何錯誤理解金錢,以及如何更明智地花錢》
(Dollars and Sense: How We Misthink Money and How to Spend Smarter)。
《華爾街日報》從書中整理了九條建議,能幫我們避免或者減少在花錢上犯錯。
公眾號“華爾街日報·派”翻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不要忽略機會成本。
你應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待交易,弄清楚得到某種東西要付出的是什麼。
如果沒辦法直接衡量擁有某個東西的花銷值不值得,可以嘗試替換成其他東西。
比如,可以把錢換算成時間——你為某個東西花的錢,是你幾小時或者幾個月的工資。


第二,不要被相對價格誤導。
碰上商品打折或者促銷的時候,你要考慮的不是原價多少錢,或者省了多少錢。
你應該想的是自己真正要花多少錢。
比如,買一件原價100塊錢,打折之後60塊錢的衣服,不是省了40塊錢,而是花出去60塊錢。
你也不要按照百分比來思考問題。
當你看到百分數時,比如財務顧問收了你1%的資產管理費,
你要多想一步,算一下到底是多少錢。
我們手裡的錢都是有一個具體數字的,100塊錢就是100塊錢,
不管它是1000塊錢的10%,還是1萬塊錢的1%,它都是100塊錢。


第三,不要給錢分類
錢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管是工資、獎金,還是你從別的地方獲得的收入,
每一分錢都是一樣的,都是屬於你自己的。
如果你發現你正在花某個類別的錢,比如,你覺得你正在花屬於“獎金”這一類的錢,
你就要停下來提醒自己,錢就是錢,是不分類別的。


第四,不要用很簡單的方式付錢,這樣你就感覺不到花錢的心痛。
書裡說,感受到花錢的痛苦,能讓你至少思考一下所做選擇的價值以及機會成本,
也會讓你在買東西之前想一下,這個錢到底該不該花?
但是如今支付系統越來越方便,你根本沒有慢點兒付錢的機會。
書裡說,想要慢下來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現金,不用信用卡”。


第五,在花錢的時候,不要太相信自己。
很多人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來花錢,不斷重複自己的消費行為。
比如,你天天都花十幾塊錢買咖啡,就想都不想一直買。
其實你應該時不時地停下來,看看自己的長期習慣。
你應該問問自己,家裡從來不看的有線電視包月套餐,真的值一百多塊錢嗎?
只是為了在跑步機上邊看手機邊走個一小時,真的值得你費盡地找停車位去某家健身房嗎?


第六,不要高估已經擁有和可能失去的東西。
人們喜歡擁有的感覺,一旦有了某個東西,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個東西是最好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我們不應該覺得重新裝修房子會讓房子在轉賣的時候升值。
而是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別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
重新裝修房子挺好的,只要我們明白它提升的可能只是房子在我們自己心目中的價值。
另外,在對待失去的東西時,你要知道沉沒成本是收不回來的,
一筆錢花出去就花出去了,過去的就過去了。
做決定時,只要考慮當下以及未來的情況就可以了。


第七,不要迷信語言和過程的魔力。
如果商家對某種產品的描述,或其使用過程冗長而誇張,
我們很可能是在為這個描述和過程買單,它們可能不會為商品增添哪怕一絲真正的價值。
如果有人講了一大堆製作如何費心費力這種題外話,
那你可要小心了,就算是手工的產品,它的價格也不應該高得離譜。


第八,不要把期待當成事實。
我們的期待,會讓我們相信某個東西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
期待會改變我們的感知和體驗,但不會改變事物本身的性質。
當然,期待能讓你的感覺變好,比如你買了一瓶葡萄酒,
你就會告訴自己,相信這瓶葡萄酒的價值比它的售價要高一些。
但是,賣家也可能會利用你這種期待,
告訴你這瓶酒獲得的獎項和好評,告訴你酒的功效,讓你相信這瓶酒很值錢。


第九,不要誇大金錢的作用。
價格只是體現事物價值的眾多屬性之一。
它也許是我們能夠輕易理解的屬性,卻絕不是唯一重要的屬性。
別讓別人的價值觀(即價格)影響你。
價格只是個數字,雖然它是我們做決定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也不該意味著一切。

以上就是九個有關正確理解金錢,以及如何明智花錢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文章參考內容來源:
《“剁手族”的九個症狀,自己通常感覺不到》,見於公眾號“華爾街日報·派”
改寫:亞平寧



-----------------------------
摘要:
1. 不要忽略機會成本
 你應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待交易,弄清楚得到某種東西要付出的是什麼。
 如果沒辦法直接衡量擁有某個東西的花銷值不值得,可以嘗試替換成其他東西。
 比如,可以把錢換算成時間——你為某個東西花的錢,是你幾小時或者幾個月的工資。
2. 不要被相對價格誤導
 碰上商品打折或者促銷的時候,你要考慮的不是原價多少錢,或者省了多少錢。
 你應該想的是自己真正要花多少錢。
 比如,買一件原價100塊錢,打折之後60塊錢的衣服,
 不是省了40塊錢,而是花出去60塊錢。你也不要按照百分比來思考問題。
 當你看到百分數時,
 比如財務顧問收了你1%的資產管理費,你要多想一步,算一下到底是多少錢。
 不管它是1000塊錢的10%,還是1萬塊錢的1%,它都是100塊錢。
3. 不要給錢分類
 錢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管是工資、獎金,還是你從別的地方獲得的收入,
 每一分錢都是一樣的,都是屬於你自己的。
4. 不要用很簡單的方式付錢,這樣你就感覺不到花錢的心痛
 想要慢下來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現金,不用信用卡”。
5. 在花錢的時候,不要太相信自己
 很多人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來花錢,不斷重複自己的消費行為。
 比如,你天天都花十幾塊錢買咖啡,就想都不想一直買。
 其實你應該時不時地停下來,看看自己的長期習慣。
6. 不要高估已經擁有和可能失去的東西
 人們喜歡擁有的感覺,一旦有了某個東西,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個東西是最好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我們不應該覺得重新裝修房子會讓房子在轉賣的時候升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重新裝修房子挺好的,
 只要我們明白它提升的可能只是房子在我們自己心目中的價值。
7. 不要迷信語言和過程的魔力
 如果有人講了一大堆製作如何費心費力這種題外話,
 那你可要小心了,就算是手工的產品,它的價格也不應該高得離譜。
8. 不要把期待當成事實
 期待會改變我們的感知和體驗,但不會改變事物本身的性質。
9. 不要誇大金錢的作用
 價格只是個數字,雖然它是我們做決定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也不該意味著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