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內參-教育-郝景芳談未來兒童教育(上)

出處:郝景芳談未來兒童教育(上)


郝景芳最為知名的身份是科幻作家。
 2016年她的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了全球科幻小說領域最高獎項“雨果獎”。
在此之前,中國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科幻作家是《三體》作者劉慈欣。
《北京折疊》以北京為背景,小說中的社會被分為了三個階層,
各階層所處的空間會按一定時間進行折疊。通過這部科幻小說,
郝景芳描述了未來社會技術進步和階層分化之後,人類生存和就業的一種可能性。
這讓人不免聯想到眼下被火熱談論的人工智能對未來就業的影響。

如今,郝景芳除了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工作之外,
她還發起了兒童通識教育項目“童行計劃”。
她的最新一本著作短篇小說集《人之彼岸》就以人工智能為主角,
描繪出人與人工智能的不同關係。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已成定勢,
人們不免會擔憂《北京折疊》成為現實:
機器替代大量人力、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最終導致階層固化等等。
怎麼樣讓下一代做好準備來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就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
郝景芳經濟研究專家、科幻作者、兒童教育專家三重身份的匯合,
讓《李翔知識內參》產生了興趣,我們採訪了郝景芳,
談論了她對人工智能時代兒童教育的看法,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共處

在採訪之前的一段時間,
郝景芳與她所在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正在研究未來人工智能影響下的勞動力發展趨勢。
研究之後,郝景芳的結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下一代可預見的是將會與人工智能共處。
而人工智能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幾乎已經成了社會共識。

在現實中,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應用人工智能,把機器人與無人化生產結合,
比如汽車製造業的無人工廠和車間,自動化的比率越來越高。
在新零售領域,也出現了無人超市和無人餐廳。

而商業服務領域是人工智能最可能應用的領域,它會優先產生影響。
零售業的廣告、銷售、客服自動化,
商業服務中的法律、金融以及證券投資領域的交易自動化等,
還有醫療和新聞寫作、家政、快遞、自動駕駛等都會廣泛應用人工智能。
在我們普通人的感受中,也許你會覺得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還不是很快。
但郝景芳認為,這些技術就像產品研發一樣,
經過了實驗期就容易普及了,之後的普及速度就會很快。
所以在十年、二十年之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不難見到。

反映在就業上,現在的大學生會發現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未來,白領肯定會有一部分工作受到衝擊。
郝景芳判斷,
對大專以上知識水平的人來說,未來是個競爭更激烈、更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
你要跟得上學習的速度。而對於低教育水平的人來說,會有很大的衝擊。
他們以往的工作多是重複性簡單勞動,而且自學能力也不高,
知識與技能遷移到新領域更難,這些人群對競爭會更多地感到“有心無力。”
當然,人工智能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它能做到的都是容易標準化的事情,
還是會有大量要隨機應變的事情需要人來做,
而這些則正是人類能夠發揮自己獨創力的地方。

教育

預測到了這樣的未來,映射到當下,每個人、每個家長可能都會想到要提前做些準備。
對孩子的教育,郝景芳認為,
家長要從基礎抓起,抓住他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法,建立起應對未來的能力。

之所以說“知識體系+思維方法”是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重點,
郝景芳是從人工智能的思維特徵出發來分析的。
她說,人工智能是狹窄領域的專家,但沒有對世界的綜合理解能力。
此外,人工智能對於關於世界和人類的“為什麼”這類的問題回答不出,
這種抽象能力和基於真實世界的推理能力是人工智能欠缺的。
我們知道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就容易發揮人自身的優勢。
由此,孩子就應該在綜合性的全景知識(通識)和善於思考的靈活思維方面做好準備。

在知識體系上,對孩子要進行通識教育。
在現在的分科教育下,有些人長大後去學另外的學科會有完全不開竅的感覺,
就像有一堵牆一樣橫在他的生活裡面,
他會潛意識地覺得有些領域自己碰不得,這些領域就是牆。
這樣的思維,未來的選擇空間就會窄很多。

但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有通識教育給他打下基礎,打開思維,
長大後他就不會有碰到牆的感覺,他的選擇空間就會大很多。
所以孩子越小的時候越要做通識教育。

知識很重要,它能打破你對未知領域的恐懼。
此外,知識多了才會有思考和想像的素材,知識面廣,也容易讓人觸類旁通。
而有了知識體系,我們再學到新的知識點,
就能知道它在頭腦框架中應該填補進什麼位置,就容易綜合地理解事物。


而在思維方式的培養上,家長要注重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習的興趣。

郝景芳說,“我們是不可能知道孩子未來長大了學什麼是最有用的,
但是我們要保證讓孩子長大後有能力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現在不是讓孩子學一個技能保一輩子,而是讓他學習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
讓頭腦運行方式是靈活的、會學習的、有能力學習的。
做到這些,不管將來是什麼樣的,他自己都能去應對。

在培養孩子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過程中,
一開始父母可能會有擔憂,害怕自己知識不夠,
或者沒有能力去指導孩子鍛煉思維,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其實不用擔心。孩子小時候並不是說要求父母一定要學識淵博、文理兼通,
要有多麼龐大的知識體系,而是說讓孩子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即可,
比如科學裡有哪些科學知識,歷史上有哪些歷史故事,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是美的,
這些感知性的東西是知識基礎。上了小學之後,孩子就可以去看各個門類的書廣泛閱讀了。

當然,父母自己知識體系豐富,能觸類旁通更好。
能達到這種狀態最好,達不到也沒關係。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出去玩的過程中,坐在車上父母跟孩子聊天,
這也能進行通識教育。父母起碼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好的讀物、好的地方去遊覽,
讓孩子能夠接觸到的東西是豐富的,可以有所選擇的。

以上是科幻作家、兒童教育專家郝景芳對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趨勢判斷,
以及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應對未來的建議。
明天,我們講講與之相關的家庭教育中的兩個具體方法。




------------------------------------
摘要:
由於人工智慧,未來,白領肯定會有一部分工作受到衝擊。
對大專以上知識水平的人來說,未來是個競爭更激烈、更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
你要跟得上學習的速度。而對於低教育水平的人來說,會有很大的衝擊。
他們以往的工作多是重複性簡單勞動,而且自學能力也不高,
知識與技能遷移到新領域更難,這些人群對競爭會更多地感到“有心無力。

當然,人工智能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它能做到的都是容易標準化的事情,
還是會有大量要隨機應變的事情需要人來做,
而這些則正是人類能夠發揮自己獨創力的地方。

預測到了這樣的未來,映射到當下,每個人、每個家長可能都會想到要提前做些準備。
家長要從基礎抓起,抓住他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法,建立起應對未來的能力。
人工智能是狹窄領域的專家,但沒有對世界的綜合理解能力。
此外,人工智能對於關於世界和人類的“為什麼”這類的問題回答不出,
這種抽象能力和基於真實世界的推理能力是人工智能欠缺的。
我們知道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就容易發揮人自身的優勢。
由此,孩子就應該在綜合性的全景知識(通識)和善於思考的靈活思維方面做好準備。

在知識體系上,對孩子要進行通識教育。
在現在的分科教育下,有些人長大後去學另外的學科會有完全不開竅的感覺,
就像有一堵牆一樣橫在他的生活裡面,
他會潛意識地覺得有些領域自己碰不得,這些領域就是牆。
這樣的思維,未來的選擇空間就會窄很多。
但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有通識教育給他打下基礎,打開思維,
長大後他就不會有碰到牆的感覺,他的選擇空間就會大很多。
所以孩子越小的時候越要做通識教育。
知識很重要,它能打破你對未知領域的恐懼。
此外,知識多了才會有思考和想像的素材,知識面廣,也容易讓人觸類旁通。
而有了知識體系,我們再學到新的知識點,
就能知道它在頭腦框架中應該填補進什麼位置,就容易綜合地理解事物。


而在思維方式的培養上,家長要注重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習的興趣。
我們是不可能知道孩子未來長大了學什麼是最有用的,
但是我們要保證讓孩子長大後有能力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現在不是讓孩子學一個技能保一輩子,而是讓他學習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
讓頭腦運行方式是靈活的、會學習的、有能力學習的。
做到這些,不管將來是什麼樣的,他自己都能去應對。

一開始父母可能會有擔憂,害怕自己知識不夠,
或者沒有能力去指導孩子鍛煉思維,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其實不用擔心。孩子小時候並不是說要求父母一定要學識淵博、文理兼通,
要有多麼龐大的知識體系,而是說讓孩子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即可,
比如科學裡有哪些科學知識,歷史上有哪些歷史故事,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是美的,
這些感知性的東西是知識基礎。上了小學之後,孩子就可以去看各個門類的書廣泛閱讀了。


當然,父母自己知識體系豐富,能觸類旁通更好。
能達到這種狀態最好,達不到也沒關係。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出去玩的過程中,坐在車上父母跟孩子聊天,
這也能進行通識教育。父母起碼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好的讀物、好的地方去遊覽,
讓孩子能夠接觸到的東西是豐富的,可以有所選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