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內參-教育-郝景芳談未來兒童教育(下)

出處:郝景芳談未來兒童教育(下)


昨天我們講了應對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家長應該著重抓住哪兩點來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講講鍛煉孩子思維和幫助孩子建立通識知識體系的兩種具體的方法。
這也是郝景芳所強調的。

問答

郝景芳很強調親子間問答的作用。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聊天,用問答的方式來啟發孩子,積累知識和鍛煉思維。
與通常的“媽媽問孩子來考考知識點記沒記住”這樣的目的不同,
郝景芳認為,問答是父母多問問孩子,他覺得這件事是什麼,為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這麼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
思考習慣沒有捷徑,只能在日常裡不斷鍛煉。
很多時候,孩子都沒覺得是個問題,但是父母去疑問,孩子就會好奇去想,
想了,給出了答案,這個過程就鍛煉了大腦。

不管孩子怎樣回答,父母都應該多給孩子鼓勵,啟發他思考。
即使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父母也不要小看,也可以拿出來問孩子。

郝景芳曾經問過自己的女兒:
“你覺得秋天到了樹葉為什麼會掉?”她女兒回答說:
“因為樹葉在樹上孤單了,它想下來找小朋友。”那時她女兒剛剛三歲。
而郝景芳同事的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回答說:“它想要玩捉迷藏,它想要藏起來。”

郝景芳也曾經跟女兒講過生命的起源,她對女兒說,原來地球上並沒有生命,
生命最早是從海裡起源的,慢慢後來走上了大地,
再後來才演化成了人。過了一段時間她再問女兒:
“你覺得第一個人是從哪兒來的呀?”女兒就說:
“是從海裡冒出來的,我也是從海裡冒出來的。”

這些答案按照成年人的邏輯,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標準答案。
小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有很多不同於成人的解釋,
是帶著孩子的特點,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解答問題。這其實就是思考。
而父母之前是不知道可以這麼問,他們自己認為很平常的事也可以拿出來問孩子鍛煉他們,
可能這就錯過了聽孩子解答的機會。

鍛煉思維的過程,用健身來比喻的話,
就像我們學習蛙跳,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了鍛煉肌肉能力。
蛙跳在生活裡任何一個地方都用不上,
但如果肌肉好,在其他比賽里就能比別人先拿到冠軍。
所以我們希望鍛煉的是大腦的“肌肉”,知識點隨時可以查,
如果有思考能力,隨時也能學習新東西。


閱讀

除了問答,郝景芳也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上閱讀這件事很重要。
孩子如果小時候培養起閱讀興趣,對閱讀這件事產生好感,
他覺得書裡面有一個奇妙的大世界可以去探索,未來他就能自主發展,家長就不用擔心了。
隨著他長大,看的書越來越多,他自然就會擴大自己的世界。
在這件事上,家長也不要抱著功利的目標,
比如在寒假規定孩子一定要讀三本書,當成任務一樣去讀。

在家裡,郝景芳就經常陪女兒一起看繪本書。
如今她的女兒已經培養出了對書的親近,在她覺得玩具不好玩的時候就跑去看書。
每天睡覺前,她也要看很多書之後才睡。

這培養過程中,父母的心態是關鍵。
父母打開一本書給孩子,心態應該是我給你帶來一個時光機,
你進去以後隨便上哪玩去都可以。或者,給孩子一個萬花筒,帶給她一個大世界,
這樣,孩子會覺得進入一個魔法境地。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去新世界探險。
孩子有了興趣,就會記住她喜歡的東西。而這會比家長強迫記的要多很多。
心態是輕鬆的,就是去冒險和遨遊,帶著孩子玩兒而不是學。


郝景芳自己就深有感觸。小時後她自己喜歡看日本漫畫,
她的興趣探索路徑就是看到了一部叫《凡爾賽玫瑰》的日本漫畫,
內容講的是路易十六與他的妻子在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命運經歷,
這是一部浪漫的歷史主義漫畫。看完之後,郝景芳就對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後她就去找相關資料看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研究,於是就逐漸打開了自己的視野。

不過,孩子的探索還是需要家長幫助其建立對書的親近感。
這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凱瑟琳·斯諾曾經和她的研究團隊做過一個調查。
她們調查了中國深圳1044個家庭平均月收入超過3萬的中產家庭,
結果發現,每天陪同0到3歲孩子讀書一次的家長只佔9%。這讓她們很意外。
因為在英語國家,同樣的調查研究中,即使是來自低收入家庭,
也有50%的家長可保證每天至少一次的親子閱讀。

所以說起來,相比起各種方法,其實家長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郝景芳對人工智能時代兒童教育的看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作者:周昶帆



------------------------
摘要: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聊天,用問答的方式來啟發孩子,積累知識和鍛煉思維。
與通常的“媽媽問孩子來考考知識點記沒記住”這樣的目的不同,
郝景芳認為,問答是父母多問問孩子,他覺得這件事是什麼,為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這麼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
思考習慣沒有捷徑,只能在日常裡不斷鍛煉。
很多時候,孩子都沒覺得是個問題,但是父母去疑問,孩子就會好奇去想,
想了,給出了答案,這個過程就鍛煉了大腦。

郝景芳曾經問過自己的女兒:
“你覺得秋天到了樹葉為什麼會掉?”她女兒回答說:
“因為樹葉在樹上孤單了,它想下來找小朋友。”那時她女兒剛剛三歲。
而郝景芳同事的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回答說:“它想要玩捉迷藏,它想要藏起來。”
這些答案按照成年人的邏輯,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標準答案。
小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有很多不同於成人的解釋,
是帶著孩子的特點,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解答問題。這其實就是思考。

而父母之前是不知道可以這麼問,他們自己認為很平常的事也可以拿出來問孩子鍛煉他們,
可能這就錯過了聽孩子解答的機會。

鍛煉思維的過程,用健身來比喻的話,
就像我們學習蛙跳,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了鍛煉肌肉能力。
我們希望鍛煉的是大腦的“肌肉”,知識點隨時可以查,
如果有思考能力,隨時也能學習新東西。

除了問答,郝景芳也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上閱讀這件事很重要。
孩子如果小時候培養起閱讀興趣,對閱讀這件事產生好感,
他覺得書裡面有一個奇妙的大世界可以去探索,未來他就能自主發展,家長就不用擔心了。
隨著他長大,看的書越來越多,他自然就會擴大自己的世界。
在這件事上,家長也不要抱著功利的目標,
比如在寒假規定孩子一定要讀三本書,當成任務一樣去讀。

這培養過程中,父母的心態是關鍵。
父母打開一本書給孩子,心態應該是我給你帶來一個時光機,
你進去以後隨便上哪玩去都可以。或者,給孩子一個萬花筒,帶給她一個大世界,
這樣,孩子會覺得進入一個魔法境地。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去新世界探險。
孩子有了興趣,就會記住她喜歡的東西。而這會比家長強迫記的要多很多。
心態是輕鬆的,就是去冒險和遨遊,帶著孩子玩兒而不是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