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內參-心理-相比損失,人們更厭惡不確定

出處:相比損失,人們更厭惡不確定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展望理論(或者翻譯成“前景理論”)。
這個理論說,人們對損失的厭惡要遠遠大於對獲利的喜歡。
因此,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但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喜好的。
比如,在選擇是確定得到100美元還是有50%的機會得到200美元時,
大多數人會選擇確定得到100美元。
但是,如果要問是確定損失100美元還是有50%機會損失200美元時,
人們會更願意選擇後者,冒更高的風險。


但是,微信公眾號“斯坦福商學院”介紹了一項新研究,
斯坦福商學院教授杰弗瑞·菲佛(Jeffrey Preffer)
和前同事戴維·哈迪斯蒂(David Hardisty)教授發現,這項理論預測的結論並不成立。

兩位教授同樣進行了實驗。
實驗很簡單,參與實驗的人,
需要在馬上得到一筆現金和在未來一年內有可能得到更多現金之間做出選擇。
參與實驗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馬上得到一筆現金。
另一項實驗要求參與實驗的人,
在馬上損失一筆現金和一年後可能損失更多或更少現金之間做出選擇,
結果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前者,並沒有因為損失厭惡而更樂於冒險。

然後,他們在新實驗中改變了實驗中時間的設置,
參與者要在現在得到有可能更多獎勵或損失,
或是在一年後確定得到獎勵或損失之間做選擇,
大部分參與者選擇了一年後確定金額的獎勵或損失。

兩位教授得出的結論是,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會帶來收益還是損失,
人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人會壓倒性地選擇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菲佛教授說:
人們不願意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是因為做判斷的心理壓力和復雜度都很大。
最終選擇能夠確定的選項,更像是一種聽天由命。

這項研究給人的啟發是,如果想要影響人們決策時的選擇偏好,
可以強調一下不做決策帶來的不確定性。
比如,想要鼓勵人們儲蓄,就強調如果現在不儲蓄未來會面對的的不確定性;
如果想要推遲發布某款新產品,就強調現在發布產品會帶來的不確定的麻煩。




---------------------------
摘要:
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但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喜好的。
比如,在選擇是確定得到100美元還是有50%的機會得到200美元時,
大多數人會選擇確定得到100美元。
但是,如果要問是確定損失100美元還是有50%機會損失200美元時,
人們會更願意選擇後者,冒更高的風險。(X)

但是,斯坦福商學院教授杰弗瑞·菲佛(Jeffrey Preffer)
和前同事戴維·哈迪斯蒂(David Hardisty)教授發現,這項理論預測的結論並不成立。
兩位教授同樣進行了實驗。
實驗很簡單,參與實驗的人,
需要在馬上得到一筆現金和在未來一年內有可能得到更多現金之間做出選擇。
參與實驗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馬上得到一筆現金。
另一項實驗要求參與實驗的人,
在馬上損失一筆現金和一年後可能損失更多或更少現金之間做出選擇,
結果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前者,並沒有因為損失厭惡而更樂於冒險。

然後,他們在新實驗中改變了實驗中時間的設置,
參與者要在現在得到有可能更多獎勵或損失,
或是在一年後確定得到獎勵或損失之間做選擇,
大部分參與者選擇了一年後確定金額的獎勵或損失。

因此,結論是,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會帶來收益還是損失,
人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人會壓倒性地選擇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這是由於做判斷的心理壓力和復雜度都很大。
最終選擇能夠確定的選項,更像是一種聽天由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