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得到-政治-《我的奮鬥》為啥能蠱惑千萬人

文章出處:《我的奮鬥》為啥能蠱惑千萬人


說起法西斯頭子希特勒,我們都知道他有本臭名昭著的自傳叫《我的奮鬥》。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關於這本書,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第一點,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的奮鬥》應該是煽動性、可讀性非常強的一本書吧,
所以它才曾經那麼火。其實啊,事實完全相反,從文本的角度來說,
這本書簡直就是活生生的負面教材。它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敘事邏輯混亂。
雖說希特勒這個人,是個天生的演說家,講起話來非常有煽動性。
但你要是讓他落實到文字上,他就暴露了沒有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缺陷了。
整本書結構鬆散、行文跳躍,一看作者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就不咋地。
希特勒在書裡對他能想到的所有問題都發表意見,
什麼政治、文化、戲劇、電影、文學、歷史、性、婚姻、賣淫等等,無所不包,
根本就沒有什麼主題和邏輯可言。
甚至談到很嚴肅的德國政治話題時,
還很突兀地用十幾頁篇幅討論起了如何根治梅毒的問題。

除了邏輯,《我的奮鬥》在德語語法的使用上也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曾有人專門做過統計,發現整本書裡有16萬多處語法錯誤,
就連最忠實的納粹分子,也很少有人把這本書全部讀完。
甚至納粹黨內部有人諷刺說,
這本書根本就不應該叫《我的奮鬥》,而應該叫《我的抽筋》。
也難怪希特勒自己都在私下承認,說如果早知道他後來能當上德國總理,
那他是絕不會讓這個版本的書上市丟人的。


第二點,《我的奮鬥》這麼差的一本書,後來卻成了暢銷書,受到全民追捧,
除了因為納粹勢力在搞鬼之外,背後還有出版商在推波助瀾。

咱們都知道,希特勒當年是因為在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暴動”而被捕入獄的,
其實當時法官對他的判決,並不是強制他一定入獄服刑,基本上跟當庭釋放差不多。
但希特勒這人卻一再堅持要在監獄裡住滿一年,好安安靜靜地寫完一本書。
那他為什麼這麼傻呢?因為“啤酒館暴動”的失敗,讓希特勒意識到,武裝奪權是行不通的,
必須得先建立一個國家,接下來再肅清舊勢力的殘餘。
那建立一個新國家你得讓大家都支持你啊,
所以希特勒就想寫一本書,向大家闡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再加上當時希特勒在監獄裡的環境簡直是豪華,舒適得就跟療養院一樣,
所以他就死活都不出獄,一定要完成這本書。

其實啊,這可不是他心血來潮,而可能是採取了希特勒的商務經理馬克斯•阿曼的提議。
這個馬克斯•阿曼是個精明的書商,
他覺得“啤酒館暴動”有那麼大動靜,肯定可以圍繞這次暴動做做文章。
所以他極力勸說希特勒,讓他寫一本揭秘這次暴動內幕的書,
並把它包裝成一本勵志大作,那肯定會大賺一筆。

當然了,希特勒考慮得還是比商人更長遠點,
他覺得納粹黨當時還處於創業期,首要任務時闡述政治理念,而不是滿足大眾的好奇心,
所以最後對“啤酒館暴動”隻字未提。結果那個書商大失所望,不過人家畢竟是商人,
給這本書包裝了下,起了個朗朗上口的名字——《我的奮鬥》,
最終同樣在德國火得一塌糊塗。


第三點,上個世紀30年代,《我的奮鬥》曾出過中譯本
當時,極右主義風潮刮到了東亞,
蔣介石就對德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領袖”的口號非常贊同,
他還派人專門到德國去考察人家的法西斯運動是怎麼開展的。
在官方的有意推動下,法西斯主義成了年度熱詞,報刊雜誌都在鼓吹中國要走這個道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編譯局就組織人編譯了《我的奮鬥》,並放在商務圖書館發行。
但是,這個編譯可不是全文編譯的,而是整章整章地刪去了很多內容,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啊,雖說蔣介石集團很推崇納粹主義,但人家希特勒可沒怎麼瞧得上中國。
按照他的理論,國家的地位是由種族優越性決定的。
你可能會覺得,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種族優越性怎麼著也差不多哪裡去吧?
但希特勒可不這麼認為。他就在《我的奮鬥》裡說:
“你能想像一個黑鬼或者中國佬能變成德國人嗎?”
把中國人跟他最討厭的黑人相提並論還不說,
他還認為日本是比中國高等一點的民族,所以侵略中國是合情合理的。

這就讓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的蔣介石集團非常尷尬,
想推崇人家納粹主義,結果人家還看不上你。
最終只好把《我的奮鬥》中涉及對中國不好的那部分,給大批量刪減了。


本文源自:國家人文歷史(《我的奮鬥》難看到納粹死忠粉都讀不下去,何以蠱惑千萬人)
稿:歸小無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