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得到-經濟-退休有必要嗎

文章出處:退休有必要嗎


退休,在大部分忙忙碌碌的人看來,是一件幸福的事。
因為終於可以脫離各種煩惱,安享晚年了,所以很多人會願意提早退休。
但最近,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發了篇文章說,退休是這個世界上最扯的理想,
因為它不可能給你想要的生活。那退休就沒必要了嗎?不退休又該做什麼呢?
下面我們來聽聽作者的分析。

先說說退休制度是怎麼來的。
最早,退休制度是德國總理俾斯麥提出來的。
在當時,青年人需要找工作,老年人又老到沒法工作,
但是為了維持收入,還不願意離開工作崗位。
所以,德國政府就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要退休,同時會拿到一筆退休金
這樣,就同時解決了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問題。
從那以後,很多其他的國家就開始跟風效仿,
不僅制定了退休制度,而且紛紛把退休年齡定在了65歲或70歲。

但是,文章的作者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我們不太需要退休制度了。
作者給出了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退休制度會給國家的醫療健康投入造成巨大的壓力
德國在制定退休制度的時候,德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0歲。
也就是說,能活過退休的年紀就算是長壽了,國家需要支付的退休金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但是現在人的壽命可不只70歲了,國家需要支付的退休金也不是一年兩年那麼簡單,
很可能會超出國家對公共養老金的償付能力。
比如說,從 65歲開始,一個美國人所需要的醫療健康費用大約是40萬美元,
注意,這只是一個人。


第二個原因,退休不僅會讓人抑鬱,還會影響人的壽命
調查發現,人們退休以後得抑鬱症的風險會提高40%。
至於對壽命的影響,作者舉了全世界最長壽的地方沖繩的例子。

首先,研究人員發現,沖繩人除了生活習慣比較好,吃飯只吃八分飽,
喜歡參加社會團體之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生活態度,就是從來不退休。
他們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期待著退休以後,過上每天只在高爾夫球場和小木屋的生活。
他們認為生活動力最重要,所以堅持要工作。
針對這個現象,日本東北大學還做了一個長達七年的研究,
研究對像是生活動力對於壽命、身心健康以及老年生活穩定性的影響。

研究初期,認為自己有“生活動力”的參與者大多是已婚、受過教育,而且依然在工作的人。
他們認為自己很健康,承擔的壓力也比較小。
七年以後發現,當初認為自己有“生活動力” 的人中,有95%依然活著;
而那些認為自己沒有“生活動力”的人,依然活著的只有83%。
也就是說,生活動力確實對壽命和生活質量來說非常重要。
而工作,是擁有生活動力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你能找到新的動力自然最好,
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年老的時候重新找動力比登天還難。

所以你看,我們不止現在需要動力,到老了依然需要。
不要以為老年就是安逸享受的時間了,想活得開心、長壽,還是一直有事忙比較好。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退休,是這個世界上最扯的理想,沒有之一)
稿:安迪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