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得到-表達-如何做到一開口就吸引住對方

文章出處:如何做到一開口就吸引住對方


人類有一門很古老的手藝,就是講故事。
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需要用故事打動別人。
而且你最好一開口就能吸引住對方,讓人欲罷不能。
公眾號“書單”在一篇文章裡,精選了幾部經典作品的開頭,
咱們和這些會講故事的作家們學習一下,怎麼能在一開始就讓人感到驚艷。


第一,要走心。我們看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頭是怎麼寫的: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他對我說:'每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的條件。'”
這裡用了兒子的自述和父親的勸告,雖然是虛構的,但讓人覺得很真誠。
像這種親情、愛情類的題材,是不會過時的,但你的表達一定要足夠真誠。
所以當你不知道從何說起的時候,就走走心。


第二,反常理。法國作家加繆在小說《局外人》裡,一開始是這麼寫的: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一般人知道自己親人過世了,都很傷心,甚至震驚,失去理智,
但加繆筆下的主人公卻表現得很遲鈍,不符合常理。你就想看看這個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情感共鳴用得太多的時候,你不如唱個反調,也許會一下子抓住別人。


第三,反傳統
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這部小說的開頭是這樣的:
“你要是真的想聽我聊,首先想知道的,大概就是我在哪兒出生,
我糟糕的童年是怎麼過來的,我爸媽在我出生前是幹嘛的,
還有什麼大衛·科波菲爾故事式的屁話,可是說實話,那些我都不想說。”
一上來主人公就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這和過去那種陽春白雪的文學作品完全不一樣。
所以,如果大家講故事的套路都差不多,你就來個反傳統的,馬上就鶴立雞群。


第四,要有懸念。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開頭幾乎是人人皆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在這麼短的一句話裡,我們可以讀出來三個不同的時間,
“多年以後”說的是未來,“面對行刑隊”說的是現在,“那個遙遠的下午”說的是過去。
這句話還製造了三個懸念:“多年以後”讓你想知道他都經歷了什麼?
“面對行刑隊”讓你想知道他乾了什麼壞事才會被判刑?
還有,“那個遙遠的下午”,他為什麼會去“見識”冰塊這種很平常的東西?
第一句你就把懸念說出來,可以激發聽眾最大的好奇心。


第五,宣言式的開頭。
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算是宣言式的代表了: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
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一開始就來了幾個內容很矛盾,但語氣很肯定的句子,就像是一段宣言。
這種宣言式開頭很有儀式感,能盡量把你故事的意義表現出來。


第六,荒誕的開頭。卡夫卡《變形記》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
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像這種很玄的小說,一般前面都會營造一些氛圍,來襯託人變成蟲子這樣離奇的情節。
但卡夫卡上來沒有任何鋪墊和預告,直接就告訴你有個人變成了甲蟲。
所以,如果你要說的故事足夠離奇,一開始就可以去掉那些老生常談的鋪墊,
直接亮出你最離奇的核心觀點。這樣不僅能避免俗套,而且還營造了一股高冷的淡定感。


下次你再和別人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用一下上面的方法,沒準一開口就能驚艷全場。


本文源自:公眾號“書單”(如何做到一開口就是金句,一句話就吸引住對方?)
稿:寶利
轉載:得到

---------
主旨:
第一,要走心(用心)
第二,反常理
第三,反傳統
第四,要有懸念(製造懸疑)
第五,宣言式的開頭
第六,荒誕的開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