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得到-學習-你的經驗,到底值多少錢

文章出處:你的經驗,到底值多少錢


說起“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而且有時候,經驗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幫助。
就拿單位招人來說吧,很多公司都要求某個崗位得有幾年幾年的經驗。
但是呢,在現代社會啊,經驗的作用可能就沒你想得那麼狹隘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
作者是華為的人力資源高管劉東暢,他就專門談了談自己對經驗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經驗這玩意是鍛煉出來的,不是天生的。
天生的那叫能力,不是經驗。舉個例子,一個人通過溝通,
很輕鬆地就把一個難題給搞OK了,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很有溝通能力。
但如果他最早不愛跟人說話,後來隨著工作鍛煉,
最後成了溝通高手,這就叫經驗,而不是能力了
所以說,經驗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讀書獲得的,它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固化下來的。


那經驗有什麼作用呢?
也很好理解,首先是效率價值,能幫我們提高決策效率
舉個例子,請客人吃飯,我們一般會選擇去熟悉的餐廳,
因為對那裡的環境、服務、菜品比較熟悉,換句話說就是有經驗,容易保證客人吃得滿意。
如果要換一家餐廳,從沒去過,那我們就得專門另花時間去了解,比較麻煩。
所以,經驗能幫我們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效率。這是經驗的第一個價值。
其次,經驗還有個價值,就是可複制、可傳遞
這也很好理解,我們常說的師傅帶徒弟、“傳幫帶”,說的就是這個。


不過,話說回來,經驗雖然有這些價值,但也會產生問題。
首先就是 “路徑依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越有經驗,越容易被經驗束縛
打個比方,玩射擊遊戲,射擊次數多了,
我們就會摸索到一個固定的動作、姿勢,容易打出高分,這就是經驗。
但是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如刮起了大風,彈道發生了偏移。
如果我們不調整,還按以前的動作姿勢打,這就是產生了路徑依賴,肯定就打歪了。

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諾基亞手機,當年憑藉高質量和性價比優勢大獲成功。
但是移動互聯網起來後,它的經驗就不管用了。那這個案例也說明,經驗有重置危機。
就是說當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過去形成的經驗就會失效,需要重置。
這就像過去一個人會趕馬車,駕馭馬匹的經驗豐富,
但到了汽車時代,他這些經驗就都沒用了。
他就只能下崗,或者去學習新經驗,比如考駕照。

應該說,在今天,這種經驗重置隨時都在發生。
比如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一出來,很多有幾十年經驗的工人可能就要被取代了。
那麼,怎樣擺脫這種重置危機?
劉東暢先生給出的方法是:“高智學習”,也就是高智商地學習。

這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奇提出的概念。
它對應的概念是“低智學習”,就是說通過試錯、模仿來學習、獲得經驗。
比如心理學實驗中,鴿子知道按按鈕能掉食物,就不停地按;
貓被火苗燙了一次,就再也不靠近了。
這種學習,只是表面了解,並不真正掌握事物的因果關係。

而高智學習,
是搞清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且總結出模型、規律,應用到不同的場景
也就是說,高智學習獲得的經驗,可以應用到多個領域
比如Uber和Airbnb,就是用互聯網思維,
分別改造了傳統的交通和住宿,把它們從一種單純的交易和服務,變成了社交和體驗。

再比如埃隆•馬斯克,也是這種高智學習的高手。
他曾經把他的經驗叫做“第一原理思維”。
也就是用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
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種方法很費勁,
但是這樣得來的經驗才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產生真正的創新。
所以說,人家馬斯克雖然經常跨界,最早做在線支付,又高電動車特斯拉,
搞宇宙飛船太空探索,現在又在弄超級高鐵,但在每個領域好像都很成功。

換做一般人,這麼跨界,涉及這麼多領域,肯定應付不來嘛。
因為大部分人用的是一種“比較思維”,也就是看到別人做什麼,他也跟著做。
這就是低智學習,形成的經驗就很容易因為環境變化而淘汰。


所以你看,像馬斯克這樣的人,
他們通過一種深度思考和高智學習,
從事物本質中抓取的經驗,有很強的穿透性,能打破時間和行業的限制,
他們一年的經驗,就可能比其他人五年十年的經驗,創造出的價值還要大;
而且他在不同的行業裡都會表現優秀。
所以說,未來,只有這種高智學習得來的經驗,才值錢。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華夏基石e洞察”(你的所謂“經驗”,到底值幾個錢)
稿:徐棄疾
來源:得到

---------
摘要:
經驗這玩意是鍛煉出來的,不是天生的。舉個例子:
一個人最早不愛跟人說話,後來隨著工作鍛煉,
最後成了溝通高手,這就叫經驗,而不是能力了。 
所以說,經驗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讀書獲得的,它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固化下來的。
經驗有兩個好處:
1. 提高決策效率
2. 可複制、可傳遞
 
但經驗也會產生問題。例如 “路徑依賴”。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越有經驗,越容易被經驗束縛。
而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過去形成的經驗就會失效,需要重置。
那麼,怎樣擺脫這種重置危機? 
劉東暢先生給出的方法是:“高智學習”,也就是高智商地學習。
這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奇提出的概念。 
它對應的概念是“低智學習”,就是說通過試錯、模仿來學習、獲得經驗。
比如心理學實驗中,鴿子知道按按鈕能掉食物,就不停地按; 
貓被火苗燙了一次,就再也不靠近了。 
這種學習,只是表面了解,並不真正掌握事物的因果關係。

高智學習, 是搞清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且總結出模型、規律,應用到不同的場景。 
也就是說,高智學習獲得的經驗,可以應用到多個領域。
再比如埃隆•馬斯克,也是這種高智學習的高手。 他曾經把他的經驗叫做“第一原理思維”。
換做一般人,這麼跨界,涉及這麼多領域,肯定應付不來嘛。 
因為大部分人用的是一種“比較思維”,
也就是看到別人做什麼,他也跟著做。 
這就是低智學習,形成的經驗就很容易因為環境變化而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