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羅輯思維-表達-第272期丨話語催眠 2017/06/08

出處:第272期丨話語催眠 2017/06/08


摘要(非全文):

我們都是理性的人,可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自覺地被這些非理性因素影響。
而且你會發現,這些非理性因素對我們的影響,比那些理性因素還要大得多。
但是請注意,
這些非理性因素,它不是以非理性的面目出現的。
它往往被包裝成一些詞,出現在我們的日常話語中。
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是不質疑的
比如說,民主、現代、科學、自由、忠誠、貞操等等。
全是好詞,我們拿來就用,這就是預設前提。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難?就是因為這些預設前提。
§人們預設民主、現代、科學、自由、忠誠、貞操等等=好詞彙,
 基於這個前提,這些好詞彙 → 就不該受質疑。§


當然,今天我們不是要質疑這些前提。
而是要討論這些預設前提的形成機制,它們是怎麼跑到我們腦子裡的?

最近我讀了心理學家朱建軍教授的一系列文章,
他提出了一個詞,我覺得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就是“催眠”。
催眠”,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的真實含義,不是真的把你弄睡著了。
而是指,用各種心理學的技術,讓你進入一種狀態。
在這種狀態裡,你對他人的暗示特別容易接受。

那是什麼技術呢?心理學上的催眠技術非常複雜,但是本質上都一樣,就是喚起你的各種非理性聯想。
這一點,在日常的政治、商業手段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

比如,有政治心理學的研究者發現,政客的演說,
都不是靠邏輯說理,來說服聽眾的,而往往是用一些特別的詞來煽動。

比如,西方政客就會用“自由”、“民主”等詞,古代中國就會用“忠義”、“仁愛”等詞。
通過反复地、用充滿感情的語調,來說出這些詞,就會產生影響力。
在這樣的演說或者文章中,
不需要明確定義這些詞的內涵,這些詞的真實意義可以是空的。
§沒錯,多數人不知道定義好「自由」,可以落實到所有人生活的自由。§
政客們需要做的,
只是帶著一種感情重複說這些詞,逐漸燃起聽眾或者讀者對這些詞的熱情。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廣義的催眠術。
當然,所用的詞本身必須是好詞。
如果希特勒演說自己的政策主張,用的是“邪惡”、“屠殺”,那德國民眾肯定不會跟隨他。
所以,他實際用的詞是“奮鬥”、“榮耀”等等,
就連“屠殺”這樣的詞,也被改為“徹底的解決”。

這樣,就不容易引起心理抵制,也就能漸漸“催眠”德國民眾,
讓他們跟隨自己,去做他們原來並沒有打算去做的事情,甚至包括屠殺。


這種催眠技術,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其實也很發達。
比如,從董仲舒開始,中國的大儒們就創造了一種“類比”性的思維方式。
董仲舒說,“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樣的類比說法,其實很不合乎邏輯。
天上有三光,太陽、月亮和星星,沒錯。但這和地上的君臣、父子、夫妻,有啥關係呢?
但恰恰是這種沒什麼邏輯的語言,非常有力量。
這種話說多了,大家漸漸地就接受了它的實際意涵。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一樣,
 修身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人,不見得會管理好他人。
 齊家的人,為什麼一定能治國?
 正如管理學上"彼得定律",觀點就等於質疑此事!§

說到底,人不是一種理性的動物。
在這種廣義的催眠過程中,用類比的方式,把兩個外表類似的事物放在一起,
多次重複地說,聽到的人就會忽略邏輯,把這兩個事物在他們心中聯繫到一起。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這兩者之前毫無聯繫,這是兩個事,
因為朗朗上口的押韻,就讓人產生聯想,相互影響,
成為似乎牢不可破的因果關係,漸漸覺得理所應當了。

說到底,這是一種原始的思維方式。
原始人,並不像我們現代人一樣,發展出了一套邏輯嚴密的思考和推理方式。
其實我們現代人的腦子裡,意識深處,到處都是這種東西。
要催眠你的人,利用的就是這些東西。


那你可能會問,我怎麼破呢?
恕我直言,沒法破。

“催眠”,在現代社會也是一種重要的說服手段。
政治上、商業上都有廣泛的應用,對大部分人都會起很大作用。
在這件事上,只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
不斷地訓練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不斷地反思那些話語裡的預設前提。
§多思考事物的本質(定義)§


批判性思維,之所以難,正在於此。
批判性思維,之所以有用,也在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