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內參-醫健-新研究:大腦的人臉識別原理

出處:新研究:大腦的人臉識別原理


當你看到一張人像照片的時候,大腦會立刻識別出照片上的人是誰,或者之前是否見過。
近年來,神經學家一直想弄清楚大腦到底是如何識別和感知人臉的,
大多數理論都認為是多個神經元構成一個集群一起工作,從而識別出一張臉,
最荒謬的觀點認為,對於每個認識的人,大腦都有單個細胞專門識別那個人的臉。


6月1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多麗絲·曹(Doris Tsao)
和她的同事斯蒂文(Steven Le Chang)在《細胞》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
他們發現了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人臉識別編碼系統。
它們的大腦採用一種組合方式來進行面部識別,
每個面部識別的神經元對面部特定的特徵做出反應。
多麗絲·曹說:“這個編碼系統非常簡單,我們發現,
當一隻獼猴看到一張面孔時,它的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在更早的研究裡,多麗絲·曹和斯蒂文研究了兩隻獼猴的大腦,找到了負責識別面孔的區域。
他們把人臉或其他物體的圖像,比如身體、水果、隨機圖案等等展示給它們看,
然後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查看,當它們看到“人臉”時,哪些腦區會亮起。
多麗絲·曹和斯蒂文一共找出了6個與記憶識別過程有關的區域,
這些區域塞滿了特殊的神經元細胞,他們把這些神經元細胞稱為“臉細胞”(face cell) 。

接下來在新研究中,他們開始專注研究那些被激活的“臉細胞”。
多麗絲曹和斯蒂文給兩隻獼猴看了一組包含不同特徵的2000 張人臉,
這些不同特徵包括眼睛之間的距離、髮際線的形狀等。
然後把電極植入獼猴的大腦中,比較各個神經元對不同特徵的反應。
他們發現一共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對一張臉不同特徵的編碼過程。


華盛頓大學視覺神經生理學家格雷·格霍維茨( Greg Horwitz) 
接受《自然(Nature)》 雜誌採訪時,把多麗絲·曹和斯蒂文的工作簡單概括為:
開發了一個模型,讓人能從計算機屏幕上的圖像中看到,視覺皮層中神經元對臉部的反應。
這個模型描繪了,每個細胞是如何對所有可能的面部特徵組合產生響應的。


多麗絲·曹和斯蒂文還考慮到,
在進行臉部識別,也就是識別各種面部特徵的特定組合時,
每個神經元是否有“最擅長”的一個組合。
於是,他們根據每個神經元對各種面部特徵的反應,嘗試重現了獼猴看見的面孔。
基於神經元信號的強度,他們幾乎可以完美重現獼猴看過的面孔。
實驗中,當獼猴看到不同的臉部圖像,
當這些不同特徵是神經元“不關心”的組合時,單個臉細胞的反應保持不變。
舉個例子,當獼猴看見兩張髮際線不同的照片時,
它們的視覺皮層裡負責關心眼睛大小的神經元不會產生變化。

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大衛·利奧波德(David Leopold)
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說,
大腦能夠意識到一些關鍵的維度(dimension),可以分辨出這是某人A,這是某人B。
在多麗絲·曹看來,人的大腦可能會使用這些維度來識別具體的面孔,
要識別一張臉大約需要50個這樣的維度。一張人臉可以分解為多個維度,
每個臉細胞大約會編碼其中 6 個維度的若干參數,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張整體的臉。

多麗絲·曹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
可以設計出一整套由各種特徵組合成的面孔,讓給定的臉細胞都不會發生響應,
因為這些設計出的面孔都不是細胞“擅長”識別的維度的組合。
這也排除了此前的一種人臉識別假說——
臉細胞將輸入的圖像與一組標準的人臉數據進行比較,
並從中尋找差異,這也正是此前計算機識別人臉時常用的一種方式。 
《紐約時報》說,機器學習曾給神經科學帶來了一種悲觀主義看法,
認為大腦類似黑箱,這項新研究則提供了反例:
研究人員記錄了視覺系統最高級的神經元信號,然後發現,那裡沒有黑箱。


參考來源:《靈長類動物臉部識別算法被破譯,大腦黑箱或根本不存在》
《只靠記憶就能還原別人的照片,這回警察可高興了》
作者:楊蕾



-----------------
摘要: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多麗絲·曹(Doris Tsao)
和她的同事斯蒂文(Steven Le Chang)在《細胞》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
他們發現了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人臉識別編碼系統。
它們的大腦採用一種組合方式來進行面部識別,
每個面部識別的神經元對面部特定的特徵做出反應。
多麗絲·曹說:“這個編碼系統非常簡單,我們發現,
當一隻獼猴看到一張面孔時,它的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多麗絲·曹和斯蒂文還考慮到,
在進行臉部識別,也就是識別各種面部特徵的特定組合時,
每個神經元是否有“最擅長”的一個組合。
實驗中,當獼猴看到不同的臉部圖像,
當這些不同特徵是神經元“不關心”的組合時,單個臉細胞的反應保持不變。
舉個例子,當獼猴看見兩張髮際線不同的照片時,
它們的視覺皮層裡負責關心眼睛大小的神經元不會產生變化。

要識別一張臉大約需要50個維度。一張人臉可以分解為多個維度,
每個臉細胞大約會編碼其中 6 個維度的若干參數,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張整體的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