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內參-讀書-歐蓬:一位創始人的自我教育

出處:歐蓬:一位創始人的自我教育


歐蓬是尚德機構的創始人。尚德機構中國最大的學歷和職業教育機構之一,
2016年營收8.5億。這家公司最為業界稱道的,
是它從2014年6月6日起徹底取消了線下的訂單,
從傳統面授模式徹底轉型為在線直播教育模式。
歐蓬在接受李翔知識內參專訪時,解釋了他作為創始人是如何學習和自我教育的。


一、決定人生的75%、20%和5%
歐蓬有一個觀點,一個人最終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中75%是由不確定性決定的。比如一個人,可能不是那麼聰明絕頂,也沒有非常勤奮;
但是,他出生在山西的一個小村莊,他是這個村子裡最聰明、最勤勞、也最敢於冒險的人。
他買下了村里的金礦,仍然有機會變成幾十億的富豪。
所以說,命運的20%是由人的認識論決定的,
“認識論跟聰明與否都沒有太大關係,它是如何在經歷過的不同事情中獲得的認知,
以及得出的認知是不是在概率上更接近真理”。
接下來,還有5%是由美德決定的,也就是勤勞、堅韌、自律等等品質。

人的命運最終就由這三個因素決定的,其中有超過70%是受不確定性影響的。
但是,這種不確定性對個體而言其實又是已經確定了的。
因此,作為個體,必須接受自己控制不了的75%不確定,而不是不斷去跟別人比幸運,
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有買下金礦,或者沒有早一點加入阿里巴巴。


歐蓬說:“要接受你的人生是被70%多的不確定性影響的。
但是你可以去塑造剩下的25%。如果能夠把剩下的25%塑造好,
你在自己的行業裡一定可以做到前三,甚至可以說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是前三。”

歐蓬對“認知”的觀點來自他讀物理學時的感受。
他讀到,在宇宙中,有70%多都是暗能量,有20%多是暗物質,只有5%是人類已知的物質。
這對他當時的認知刺激很大;他說,自己在當時有兩三週時間都一直在思考這個命題。
他把這個觀點拿去套很多東西,
結合自己過去讀過的很多書和自己過往的經歷,
然後發現,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因素,也是如此。


二、讀書是最有效率且成本最低的自我教育方式
歐蓬把他的會議室的名字命名為“初始條件”。這個名字出自於混沌理論。
混沌系統是一個複雜的自適應系統,它對初始條件極其敏感。
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帶來系統的巨大調整。他覺得組織和混沌系統很像。
公司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就是組織的初始條件。
所以,創始人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

歐蓬說:“對我來說,我一直覺得看書是最有效率而且成本最低的自我教育方式。
基本上我所有的學習都是靠看書、思考、做事這三種方式來完成。”
歐蓬從大學時起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當時,他從山東蓬萊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入學後,
他忽然發現了自己與來自大城市的同學之間的差距,
“大城市的學生他們說的事情我聽不懂”;同時,他覺得高考把自己變笨了。
歐蓬說,在高考之前,遇到一個問題或者一個任務,
他都能發現幾個解決方案,但上大一時,他突然發現,
任何一個任務或者待解決的問題他只能找到一個方案了。
他認為,高中接受的“物質決定意識”這套哲學教育把自己思維變單一了。
於是,他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
比如黑格爾、尼采等哲學家的著作,以及世界史和企業史等。 
“通過這種方法,在大二、大三我又重新恢復了智商。”
並且,歐蓬一直保持這個閱讀習慣到現在。


三、閱讀習慣:確定選題,先讀歷史
歐蓬說,在閱讀時間的安排上,和很多人不同的是,
他很少用碎片化時間讀書,他的每次閱讀時間,至少是4個小時起。
從什麼地方找到這些時間?歐蓬一週工作六天,休息日80%的可支配時間,他會用來讀書。
此外,飛機上封閉的飛行時間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接下來,就是假期。
比如兩週的春節假期,他就可以讀十本書,一年下來他的閱讀量就能達到100本書。

在如何選擇閱讀內容的問題上,歐蓬的看法是:
“確定選題很重要。在不同的階段,讀哪個領域的書,非常重要。”
選定了要讀的領域之後,他首先會去看這個領域的歷史。
比如,“在學經濟學時,我先花了很多時間讀經濟學史;
在研究宗教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看宗教史”;
“宏觀地了解學科歷史之後,你就可以把各種觀點串起來。
然後,你會發現,有些觀點是你認可的,有些觀點是你懷疑的。
接下來,你就可以做各種觀點的比較研究了。”
最近,歐蓬在讀金融史和金融工具類的書。
原因是,他預感自己的下一個瓶頸可能會出現在金融和資本市場領域。 “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瓶頸,也可以理解成,如果在資本方面做得更好之後,
公司就會有復合增長或者跨越增長。我花了很多時間讀美國兩百年的金融史。
關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書,我大約讀了七八本。”


同樣,在十年前,當歐蓬意識到尚德機構需要從一個線下教育機構轉型到互聯網上時,
他最先做的也是閱讀大量的互聯網相關書籍,
比如英特爾傳奇CEO安迪·格魯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他把這個過程稱之為“理論建設”。

歐蓬說:“讀書會在無意之中培養你很多的Sense。
在你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是沒有概念的,但是,在閱讀之後,
你之所以能夠總結出一些相對靠近正確的規律,一定是因為你的素材準備得足夠多。
你在閱讀中不斷地在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直到未來某一天,你才能總結出來。
比如說,該如何理解互聯網,一個線下的公司如何向互聯網去做轉型等等。”

作者:李翔


----------------------
摘要:
一、決定人生的75%、20%和5%
 其中75%是由不確定性決定的。命運的20%是由人的認識論決定的,
 “認識論跟聰明與否都沒有太大關係,它是如何在經歷過的不同事情中獲得的認知,
 以及得出的認知是不是在概率上更接近真理”。接下來,還有5%是由美德決定的,
 也就是勤勞、堅韌、自律等等品質。
 人的命運最終就由這三個因素決定的,其中有超過70%是受不確定性影響的。
 但是,這種不確定性對個體而言其實又是已經確定了的。
 因此,作為個體,必須接受自己控制不了的75%不確定,而不是不斷去跟別人比幸運,
 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有買下金礦,或者沒有早一點加入阿里巴巴。
 “要接受你的人生是被70%多的不確定性影響的。
 但是你可以去塑造剩下的25%。如果能夠把剩下的25%塑造好,
 你在自己的行業裡一定可以做到前三,甚至可以說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是前三。”
二、讀書是最有效率且成本最低的自我教育方式
 歐蓬說:基本上我所有的學習都是靠看書、思考、做事這三種方式來完成。”
 歐蓬從大學時起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當時,他從山東蓬萊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入學後,
 他忽然發現了自己與來自大城市的同學之間的差距,
 “大城市的學生他們說的事情我聽不懂”;同時,他覺得高考把自己變笨了。
 歐蓬說,在高考之前,遇到一個問題或者一個任務,
 他都能發現幾個解決方案,但上大一時,他突然發現,
 任何一個任務或者待解決的問題他只能找到一個方案了。
 他認為,高中接受的“物質決定意識”這套哲學教育把自己思維變單一了。
 於是,他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比如黑格爾、尼采等哲學家的著作,
 以及世界史和企業史等。 “通過這種方法,在大二、大三我又重新恢復了智商。”
 並且,歐蓬一直保持這個閱讀習慣到現在。
三、閱讀習慣:確定選題,先讀歷史
 歐蓬說,在閱讀時間的安排上,和很多人不同的是,
 他很少用碎片化時間讀書,他的每次閱讀時間,至少是4個小時起。
 從什麼地方找到這些時間?歐蓬一週工作六天,
 休息日80%的可支配時間,他會用來讀書。
 此外,飛機上封閉的飛行時間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接下來,就是假期。
 比如兩週的春節假期,他就可以讀十本書,一年下來他的閱讀量就能達到100本書。
 “宏觀地了解學科歷史之後,你就可以把各種觀點串起來。
 然後,你會發現,有些觀點是你認可的,有些觀點是你懷疑的。
 接下來,你就可以做各種觀點的比較研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