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得到-學習-美軍如何培養軟實力

文章出處:美軍如何培養軟實力


很多大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會請來社會名流為畢業生們做演講。
一般來說,邀請對象會是學者、企業家之類的名人。
不過美國有一所大學在畢業典禮上,就請來了一位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做分享。
據說這次演講的影響力很大,幾乎不輸給喬布斯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
這個演講說了什麼呢?最近科學作家萬維鋼寫了一篇文章,
介紹說,這次演講內容主要集中在美軍在軟實力方面的創新,也就是如何提高軍人素質。


美軍用來培養士兵的第一個手段是“極端環境”
我們先說兩個最常見的,
比如士兵們每天都被要求把被子疊好,也算是取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就。
如果每天都是以一個小成就開始的話,就會培養士兵們的榮譽感。
還有,在軍隊裡,士兵會因為一個非常小的錯誤而受到很大的懲罰,
比如說衣服上有一點點不乾淨的地方,就可能要被罰站一整天。
其實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士兵保持乾淨,也是對性格的一種磨練。
當然,這些都不稀罕,我們來說兩個新鮮的。
有的美國軍官會要求士兵深夜獨自游過有鯊魚的海域,這是為了培養士兵的冒險精神。
當然這看上去似乎有點不太人道。還有的時候,教官會要求士兵去打掃廚房,
但是不會要求到底該怎樣去做,士兵只能是自己看著辦,這是用來培養士兵的自主精神。


美軍用來培養士兵的第二個方法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個詞好像是最近幾年的新理論,
但這種方法在越南戰爭時期就出現了,當時叫“行動後點評”。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每次戰鬥結束後,士兵和軍官就會坐在一起,討論這次戰鬥的得失。
美國的軍官們發現,在改進戰斗方法之後,死亡率能夠大大降低。
如果一個飛行員經歷過5次空戰還能倖存,那他幾乎就是不敗戰神了。
所以他們認為,這種“刻意練習”,或者說叫戰爭之後的“復盤”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人在戰鬥中提高的速度要遠遠高於武器研發的速度。

美軍還有第三個培養士兵的方法,就是向基層士兵放權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聽說過,在信息化的今天,
美軍的一個班長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呼叫到航空兵的火力突擊,
甚至美軍的統帥部能直接指揮到單兵。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信息化”說明美軍的通訊技術很了不起啊。
其實不是的,其他國家的軍隊在技術上也能做到讓統帥部直接跟前方聯繫,
這裡面體現的是給基層士兵更大的自主權。
就算你在一場戰爭中計劃得再周全,也必然會有意料不到的變化,
所以這時候士兵們自己獨立決策就顯得非常重要。
比如,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有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第二次海灣戰爭一開始,美國打得勢如破竹,還抓住了薩達姆。
可是後來在伊拉克駐紮期間,形勢越來越差,可以說是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當中。
常常是最高統帥制定一個計劃,在電腦裡模擬了,地形什麼的都考慮了,
然後讓軍隊嚴格地按照計劃去執行,結果到現場一打起來,發現情況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美軍意識到單憑上級指揮官安排是不行的,
必須由基層士兵根據前線的情況臨時決定怎麼辦。
也就是說,過去經典的決策方式是,先有一個大局觀,
然後一層一層向下執行,但這已經不好使了。
後來士兵們在實戰中總結經驗,居然學會了跟伊拉克當地人搞好關係,
通過“密切聯繫群眾”的方式對付戰爭。
美軍這個思想轉變,甚至驚動了哲學家,
有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哲學教授,專門採訪了西點軍校的負責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

所以說,軍人應該是勵志的榜樣,而不僅僅是感動的對象。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犧牲,這些品質當然好。
但是如果你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把事辦成,
能調動一切手段去取得勝利,這樣的能力更值得學習。
這就是美國軍隊在“人的因素”方面的探索,也是美軍的一次軟創新。

本文來源:學而時嘻之,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美軍的軟創新)
稿:曾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美國有一所大學在畢業典禮上,就請來了一位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做分享。
演講內容主要集中在美軍在軟實力方面的創新,也就是如何提高軍人素質。
手段1. 極端環境
手段2.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個詞好像是最近幾年的新理論,
 但這種方法在越南戰爭時期就出現了,當時叫“行動後點評”。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每次戰鬥結束後,士兵和軍官就會坐在一起,討論這次戰鬥的得失。
 美國的軍官們發現,在改進戰鬥方法之後,死亡率能夠大大降低。
 如果一個飛行員經歷過5次空戰還能倖存
那他幾乎就是不敗戰神了。
手段3. 向基層士兵放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